侯正平
隨著老齡化嚴重、飲食習慣的影響、生活節(jié)奏的不斷加快,急性腦梗死的發(fā)病率逐年遞增,而且這類血腦管病致殘率、致死率極高。目前,隨著醫(yī)療水平的提高,使得臨床治療手段更加專業(yè)化,極大的降低了患者的死亡率。但急性腦梗死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依然偏高,對患者的后期康復造成了一定影響[1]。早期康復訓練的主要是預防和減少腦梗死后遺癥,但就目前來說并沒有統(tǒng)一的標準對早期康復訓練做出定義,因此,決定進行本次實驗研究,以驗證其臨床效果。
1.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7年6月~2019年4月收治的80例急性腦梗死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患者經(jīng)顱腦CT 或者磁共振成像(MRI)檢查,病癥符合急性腦梗死癥狀?;颊吣挲g58~74歲,平均年齡(63.65±3.84)歲;男52例,女28例;其中輕度急性腦梗死26例,中度急性腦梗死34例,重度急性腦梗死20例。將所有患者隨機分為A組和B組,每組40例。其中A組患者平均年齡(63.24±2.51)歲。B組患者平均年齡(64.07±2.45)歲。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參加本次試驗的患者均有知情權,并同意參加實驗;排除標準:血液功能障礙或者有出血傾向的患者;嚴重心肝腎功能不全的患者;既往有腦梗死的患者;其他重大疾病、精神疾病、智力疾病并且身體部位單側(cè)偏癱的患者。
1.2 方法 B組在安撫患者情緒的前提下采用常規(guī)神經(jīng)病學干預治療。對患者使用阿司匹林與阿托伐他汀控制腦梗死體積,阿司匹林劑量為100 mg/次,1 次/d,飯后口服;阿托伐他汀劑量為20 mg/次,1 次/d;同時服用活血藥物,并進行血壓控制以及飲食、治療等其他護理。
A組在B組基礎上采取早期康復訓練治療,對急性腦梗死患者進行身體評估,評估完畢討論、分析并做出合理的康復訓練方案,對于評估完的患者需要進行針對性的訓練,具體如下。①語言功能障礙訓練。讓患者進行舌尖運動練習,從最簡單的句子和單詞開始反復練習,輔導患者家屬自行操作,加強后期的練習,不斷提高患者的語言能力。②肢體功能障礙訓練。讓患者采取臥位,并讓其調(diào)整到合適的體位,在患者頸部加入柔軟的填充物,使患者上肢的水平線高于肩部,然后按摩患者癱瘓的肢體,并以不同的方向來活動患者的其他關節(jié)部位,這種訓練應該在確診1 周內(nèi)進行,按摩時間為10~20 min/次,2 次/d,在7 d 后調(diào)整為3 次/d。③認知功能障礙訓練。不斷與患者進行思想與情感之間的溝通,并指導患者家屬與其不間斷聊天,以強化練習的方式來激發(fā)患者的說話積極性,以最簡單的訓練方法及計算題目來強化患者的記憶力、認知能力及計算能力。④吞咽功能障礙訓練。根據(jù)患者的病情程度,以門德爾松手法、口舌下頜訓練法讓患者進行反復練習,不斷刺激患者的吞咽功能,使其快速回復。
1.3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比較兩組患者護理前后神經(jīng)功能、Fugl-Meyer、MMSE、GUSS 評分以及臨床療效。①用本院自制語言功能評估表評定患者的語言功能,以患者對問題的反應度作為評價準則,對患者進行年齡、出生日期、性別、民族等基本信息作為提問內(nèi)容,測試患者的語言能力,將其分為4 個等級。輕度語言障礙為96~99 分;中度語言障礙:85~95 分;明顯語言障礙:50~84 分;嚴重語言障礙:<50 分[2]。②用Fugl-Meyer 表評定患者的肢體功能,以患者肌肉的反射活動、曲肌協(xié)同與伸肌協(xié)同運動的不停頓充分完成度、做學童活動順利完成度、反射亢進、腕穩(wěn)定性、手指屈伸能抵抗的最大阻力、肢體協(xié)同能力速度等作為評價標準,評分越低運動障礙越嚴重。③用MMSE 評定患者的認知功能,以患者的基本信息、當前日期、當前住址、復述能力、閱讀能力、短期強化記憶及表達完整性作為評價內(nèi)容,評分越低,認知障礙越嚴重。④用GUSS 評定患者的吞咽功能,通過分別對糊狀食物,液體15 級固體食物的吞咽時間、吞咽狀態(tài)、吞咽過程中是否出現(xiàn)流口水現(xiàn)象、吞咽后是否發(fā)生聲音改變作為評價內(nèi)容,評分越低,吞咽障礙越嚴重。療效判定標準:Fugl-Meyer、MMSE、GUSS 評分均為85~99 分為顯效;Fugl-Meyer、MMSE、GUSS 評分均為60~84 分為有效;Fugl-Meyer、MMSE、GUSS 評分均<60 分為無效??傆行?(顯效+有效)/總例數(shù)×100%。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3.0 統(tǒng)計學軟件處理數(shù)據(jù)。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 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語言功能、Fugl-Meyer、MMSE、GUSS 評分比較 護理前,兩組患者語言功能、Fugl-Meyer、MMSE、GUSS 評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A組語言功能、Fugl-Meyer、MMSE、GUSS 評分均高于B組,差異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 A組護理總有效率高于B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1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語言功能、Fugl-Meyer、MMSE、GUSS 評分比較(,分)
表1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語言功能、Fugl-Meyer、MMSE、GUSS 評分比較(,分)
注:與B組護理后比較,aP<0.05
表2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n(%)]
對于急性腦梗死患者來說,發(fā)病急、病情發(fā)展快是主要的致殘和致死的原因。由于在治療后多數(shù)患者會出現(xiàn)伴有神經(jīng)功能缺失、語言及認知障礙及行動能力缺失等癥狀,在此類狀況下如果對患者不斷進行藥物治療會在一定程度上損傷其器官及其他神經(jīng),因此治療過程相對來說較困難[3,4]。
早期康復訓練針對急性腦梗死患者的身體狀態(tài)以適當調(diào)整治療方案,加強患者部分功能障礙訓練,通過反復的基礎練習可不斷刺激患者的各方面神經(jīng)系統(tǒng),激發(fā)神經(jīng)細胞的恢復與再生能力,幫助患者恢復缺失功能,避免其出現(xiàn)神經(jīng)、肌肉僵化萎縮,減少繼發(fā)性障礙的產(chǎn)生[5,6]。
腦梗死患者由于行動力的缺失,導致其生活不能自理,增加了自身及家屬的負擔。因此,對此類疾病進行早期治療尤為重要,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升患者的神經(jīng)恢復能力,使患者腦梗死后遺癥盡快恢復[7,8]。
本研究結(jié)果顯示,護理后,A組語言功能、Fugl-Meyer、MMSE、GUSS 評分均高于B組,差異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A組護理總有效率92.5%高于B組的57.5%,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早期康復訓練對急性腦梗死患者的預防及治療上有著積極的輔助作用,應該被廣泛應用于同類腦神經(jīng)疾病治療,并可以在其他神經(jīng)類疾病治療中加以試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