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慧玲 黃磊
摘 要:通過調查了解,中職學校經典閱讀育人存在的問題有:學生閱讀經典率低、學校開展閱讀活動少、教師較少指導學生閱讀經典。原因是職業(yè)學校重技能輕人文,受大環(huán)境和學生自身因素影響,中職語文課時少、課外經典不考察。為此,筆者提出學校強化育人機制、開展活動育人、師生共讀經典等優(yōu)化策略,提升中職生的人文素養(yǎng),為社會培養(yǎng)“德技并重”的技術技能型人才。
關鍵詞:經典閱讀;育人現狀;中職學校
【中圖分類號】G【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8-1216(2020)02B-0101-02
教育部國家語委印發(fā)的《中華經典誦讀工程實施方案》(教語用〔2018〕3號)提出,要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通過開展經典誦讀等實踐活動,挖掘與詮釋中華經典文化的內涵及現實意義,引領社會大眾特別是廣大青少年更好地親近中華經典。那么中職學校開展經典閱讀情況如何呢?對此,筆者對江蘇昆山、蘇州相城、蘇州吳中三個地區(qū)的5所中職學校發(fā)放了1721份問卷,調查研究如下。
一、中職學校經典閱讀育人現狀調查
(一)學生認同經典重要,但閱讀率較低
在參與問卷調查的學生中,有87%的學生認為,經典能提升青少年的人文精神;75.6%認為經典有利于傳承和發(fā)展傳統文化。盡管89.3%的學生認為,網絡時代閱讀經典十分必要,但72.3%的學生更喜歡閱讀流行暢銷書(漫畫、青春、推理、言情武俠類等),中國古典四大名著除《西游記》(初中必讀書目)外,其余三部名著的閱讀率均低于41.2%,完整讀過原著《紅樓夢》的僅占21.7%,四大名著一本也沒讀過的占22.4%。
(二)學校倡導書香育人,但開展閱讀活動少
調查顯示,各校普遍認為經典育人很重要,但是“學校是否設有‘閱讀活動周(月)”,選擇沒有、不清楚的占48.2%;“學校最近一次舉行經典誦讀活動是在什么時候”,28.7%的學生回答一年前舉行過,33.9%的學生明確表示入校以來學校從未舉行過。
(三)教師注重書本知識,較少指導閱讀經典
調查得知,學生獲知經典的方式,22.1%由老師或學校推薦,13.3%由同學或朋友推薦,18.4%源于作者或作品的知名度,15.6%是根據各類排行榜。教師多以課內講授為主,45.9%的學生表示教師偶爾甚至從未講過閱讀經典的方法,難以做到師生共讀一部經典。
二、中職學校經典閱讀育人現狀分析
(一)職業(yè)學校重技能輕人文
職業(yè)學校緊盯市場辦教育,創(chuàng)立特色品牌來招攬生源、擴大規(guī)模,提高辦學競爭力。為此,各校高度重視技能大賽、創(chuàng)新大賽等各大賽事,并加大投入,以期在短時間內出成績、見效果。而文化建設、內涵提升盡管重要,如經典閱讀、書香校園修改等屬于精神層面,素養(yǎng)、人格、品質又是隱性的、抽象的,很難用數據、成績來直觀呈現、量化考核,且周期長、見效慢、難操作。所以,盡管職業(yè)學校強調“立德樹人”,但出于功利目的,大都將技能教育放在首位,以此凸顯“職業(yè)”特色,即使開展經典閱讀活動,也較少形成長效機制。
(二)大環(huán)境和自身因素影響
經典名著具有時代性、文學性、思想性、藝術性等特點,需要沉下心來才能品其味。但是經濟飛速發(fā)展帶來快節(jié)奏的生活,社會和人心浮躁,人們難以靜心地閱讀。過去獲取知識信息渠道單一,如今媒體傳播方式空前發(fā)展,在海量、動態(tài)、令人眼花繚亂的信息洪流的沖擊下,淺閱讀、碎片化閱讀、泡沫性閱讀逐步興起,經典被日漸弱化。
受大環(huán)境影響,“網生代”的“00后”學生,在閱讀方式上,更青睞于手機、平板電腦、電子書等新媒體;在閱讀內容上,更傾向于娛樂化、輕松化、通俗化作品;在閱讀形式上,更喜歡圖片以及豐富多彩的聲光電色。同時,中職生學習基礎、知識儲備相對較差,缺乏學習動機和閱讀習慣,經典本身存在閱讀難度,使他們對經典敬而遠之。
(三)中職語文教學地位及考查情況
教師之所以較少講授課外名著,一是課時少、沒時間講,語文課在中專、高職課程中屬于文化基礎課,基本每周4課時;二是課外經典不考試、沒必要講,學測考試考查課內知識,課外經典并未像中、高考那樣被納入必讀書目、必考內容,因而出現了經典不被重視的現象。
三、中職學校經典閱讀育人優(yōu)化策略
(一)強化經典育人,提高學生人文素養(yǎng)
職業(yè)學校培養(yǎng)學生的技術技能固然重要,但人文素養(yǎng)同樣不可缺失。據調查,企業(yè)看重員工的專業(yè)知識、技能水平,但更看重職業(yè)道德、誠信意識、奉獻精神、團結合作能力等。經典中所蘊含的敬業(yè)樂群、奉獻守紀、仁愛智信、合作團結、匠人精神,能啟智明德,是育人的重要載體。因此,學校要樹立“用文化經營學?!钡膽?zhàn)略意識和長遠目標,不能只重技能而輕人文,重功利而輕底蘊。譬如營造書香氛圍,加強經典閱讀的宣傳引導,借助校園環(huán)境布置、班級文化建設、校本課程開發(fā)、社團活動開展等,以文化人、以經典育人。同時,可借助新媒體線上、線下融合的方式,豐富經典育人的內容和形式,彌補傳統育人的不足,幫助中職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審美觀。
(二)依托經典閱讀,形成活動育人機制
美國心理學家柯爾伯格提出:“道德既不是由外部強制所致的內化過程而來,也不是生物成熟的自然結果,而是在人與社會道德環(huán)境的交互作用——活動或實踐中逐步發(fā)展或建構起來的?!陛^之正面的說教,活動育人“以其內容廣泛、形式多樣、操作方式靈活和覆蓋面廣等優(yōu)勢逐漸成為第一課堂育人的有效補充”。
學??擅繉W期設立“閱讀月(節(jié))”,用書香浸潤校園,陶冶師生情操,用群體性活動激發(fā)學生閱讀的積極性,提高學生人文素養(yǎng)。通過開展“朗讀者”活動、讀書報告會、“傳唱經典”活動、誦讀比賽、課本劇表演等,激發(fā)學生讀經誦典的積極性。同時,結合元宵、端午、中秋等傳統文化節(jié)日,在活動中注入家國情懷、責任意識、誠信美德、工匠精神等,發(fā)揮經典育人的隱性教育功能。
(三)借助師生共讀,引導學生親近經典
語文特級教師李衛(wèi)東提出:“名著閱讀強調學生的自主性,但更需要有效的導控和評價,沒有教師的有效介入與支持,名著閱讀就很容易停留在口頭上,甚至出現放任自流的狀態(tài)。”經典很有必要讀,但“想說愛你不容易”,一是學生缺少閱讀習慣和基礎,二是缺少閱讀動力和氛圍,三是缺少閱讀方法指導,四是缺少閱讀交流環(huán)境。教師可組織學生共讀一部經典,形成“同群效應”,用潛移默化的方式鼓勵學生閱讀,克服畏難情緒。在共讀經典的過程中,教師的介入能起到引導、督促、管理的作用,以保障閱讀持續(xù)有效地進行。
胡適曾提出“讀書四到”:眼到、口到、心到、手到。強調“批注閱讀”的重要性。為促進學生“深閱讀”,教師可用批注共讀的方法喚醒學生的閱讀自覺,培養(yǎng)學生的思考習慣,掌握閱讀鑒賞的方法,增進師生的情感交流,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為了讓學生掌握批注要領,筆者編寫了順口溜:“‘批即點評‘注即解,可圈可點可摘要。題目概要含主旨,淺斟慢酌有文章;年代時間需觀照,梳理比較辨分曉;點評人物品語言,形神并茂細思量;人物關系要理清,及時備注莫忘了;點評情節(jié)看伏筆,因果個性見厘毫;寫景并非是閑語,暗示烘托巧鋪張;詩詞品味重意境,典故聯想批兩旁;如有質疑誠可嘉,片言勝過語千行;不動筆墨不讀書,批注閱讀提素養(yǎng)!”通過師生共讀、做批注,引領學生親近經典,由“淺閱讀”走向“深閱讀”,讓閱讀經典成為常態(tài),從經典中獲取精髓要義并提升自我。
總之,通過閱讀經典提升中職生的人文素養(yǎng)是一項系統工程,需納入學校課程建設,使之成體系化,從而真正發(fā)揮經典育人的實效。
基金項目:本文為第四期江蘇省職業(yè)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重點自籌課題“中職學?!浀溟喿x+育人體系構建的實踐研究”(課題批準號:ZCZ36,主持人:黃磊、張慧玲)的階段性研究成果。
參考文獻:
[1]張愛芳,陳平.淺論柯爾伯格的道德教育思想及其啟示[J].理論導刊,2003,(4).
[2]張妍妍,高強.高職院校校園文化活動育人體系構建研究[J].教育理論與實踐,2018,(24).
[3]虞哲芬.運用經典閱讀,提升中職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yǎng)[J].職業(yè)教育(中旬刊),2019,(6).
[4]柴雅茹.新時期經典閱讀對高中生語文素養(yǎng)的提升[J].教育觀察,2019,(15).
[5]穆世平,莫樹芹,羅保意.讓經典閱讀引領教師成長——淺談老師經典閱讀的作用[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