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系統(tǒng)編教材《道德與法治》五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第3課的內容。
【教學目標】
1.知道吸煙危害青少年身心健康,可能誘發(fā)不良行為,甚至導致違法犯罪。
2.懂得遠離煙,主動拒絕煙的誘惑與傷害,養(yǎng)成健康的生活習慣。
【教學對象】
小學五年級學生。
【教學準備】
PPT、課前小調查、資料、視頻、預學卡等。
【教學過程】
師:課前我們圍繞身邊人的吸煙現(xiàn)狀進行了一個小調查,班長為我們作了統(tǒng)計,現(xiàn)在請他給我們說一下調查結果。
(班長用PPT呈現(xiàn)調查結果:我們班共有5(1位同學,這5(1人的家庭中共有76人在p煙;家人支持吸煙的有35人,不支持的吸煙的有33人。)
家人對待吸煙的態(tài)度是不一樣的,那你們的態(tài)度是什么呢?
生:我是不支持吸煙的,煙有很多有害的成分,對身體會造成很多傷害,而且吸煙容易上癮,很難戒掉,所以我們不能吸煙。
生:我是支持吸煙的,因為爺爺吸煙有幾十年了,已經(jīng)習慣了,戒煙反而不舒服。
師:煙盒上寫著吸煙有害健康,我們究竟應不應該吸煙?讓我們先來揭開煙的真相。
一、認識危害,勸誡親人不吸煙
(播放提取煙焦油的實驗視頻。)
師:科學實驗,是用事實告訴我們,在短短的20天,甚至更短的時間內,吸煙者吸進身體里的是什么?
生:黑乎乎的煙焦油,含有19種有害物質。
師:你們覺得煙能叫香煙嗎?
生:不能,我覺得應該叫毒煙、臭煙。
師:吸煙15年的人的肺成了什么樣?吸煙30年的人的肺呢?我們一起來看看。
(播放肺部受煙害影響的動態(tài)圖。)
你們看完,有什么感受?
生:看起來很恐怖,肺上的黑色斑點讓我感到惡心。
師:你見過長期吸煙者的牙齒嗎?口氣呢?面容、皮膚又會發(fā)生什么變化?
生:看到這樣的大黃牙,我仿佛聞到一股煙臭味,手指頭上有黃斑。
師:課本里一組數(shù)據(jù)客觀地揭示了煙的危害。大家打開書本第18頁,我們一起來看數(shù)說危害。
從中你們了解到了什么?
生:我讀出了吸煙者比不吸煙者肺癌發(fā)病率要高得多,而吸煙引起的肺癌、喉癌、冠心病可是致命的病癥。
師:吸煙者吸掉的是什么?
生:生命。
師:看來吸煙首先傷害的是自己的生命和健康。
(板書:害己。)
回到調查表,我們身邊有那么多親人在吸煙,他們的身體已經(jīng)出現(xiàn)了哪些癥狀?
生:我想起了爺爺前幾年因為吸煙咳嗽不止,他的肺一定已經(jīng)被煙焦油熏黑了。
師:了解了煙的危害,你想對爺爺說什么?
生:爺爺,趕緊戒煙吧,為了您的身體健康!
生:我想對爸爸說,你因為吸煙身上總有濃濃的煙味,你的手指也開始發(fā)黃了。
師:發(fā)現(xiàn)爸爸的這個變化,你心里什么感受?
生:我很心疼爸爸,因為我知道他吸煙是為了提神,每每想到他在思考、憂慮的時候點燃的那支煙侵害著爸爸的身體,我真想一把奪過爸爸手里的煙。
師:今天我們請來了一位吸煙的爸爸,讓我們一起來勸勸他不要吸煙,好嗎?
(請吸煙的爸爸到課堂。)
生:叔叔,您不能再吸煙了,您如果長時間吸煙,您的肺就會變得非常黑,久了還會致癌。
生:吸煙不僅會傷害自己,還會傷害到你的家人,家人聞到煙味感覺也很難受。
家長:我知道吸煙對身體有害,可是我已經(jīng)上癮了,戒不掉。
生:叔叔,我可以推薦一個很簡單很實用的方法,就是在您想吸煙的時候,可以喝大量的水,或者吃點巧克力來轉移注意力。
生:藥店還有禁煙漱口水,您可以試一試。
家長:吸煙其實也是有好處的,可以提神,有時候寫稿子抽支煙才有精神。
生:如果吸煙是為了提神,我建議您每天在飯后泡一杯戒煙茶,或者干脆用咖啡、茶等代替煙。
生:吸煙的人比普通人患癌癥的幾率要高IO - 20倍,冠心病發(fā)病率要高2-3倍。叔叔,您可不能像我爺爺一樣,患上了肺癌才知道后悔??!
家長:好的,謝謝同學們,我回去試試,爭取戒煙。
師:咱們用了哪些好方法勸阻叔叔不要吸煙?
生:有聯(lián)想后果法、推薦產(chǎn)品法、食品替代法等等。
師:大家一下子想出了這么多好方法,請你們將這些戒煙好辦法帶回家中,勸誡親人不要吸煙。
一、集體討論,拒絕被動吸煙
師:在公共場所,你們遭遇過這樣的情景嗎?
(播放飯店里煙霧繚繞的視頻。)
生:有。爸爸打牌的時候,家里就像下霧一樣,熏得人眼睛都疼。
生:有時候,我去吃喜酒,就會看到不少叔叔吸煙。
生:有一次媽媽帶我去KTV,有些叔叔空閑下來就吸煙,我眼淚都被熏出來了。
師:我們沒有吸煙,為什么難受?
生:我們吸的是二手煙。
師:吸煙者吐出的冷煙霧中,煙焦油含量比吸煙者吸入的熱煙霧中的多一倍,苯并芘多兩倍,一氧化碳多四倍。據(jù)國際抽樣調查證實,吸煙致癌患者中的50%是被動吸煙者,也就是說被動吸煙者比吸煙者受到的傷害更大。你們還聽過三手煙嗎?
生:聽過。我爸爸是煙民,他蓋過的被子、穿過的衣服上面就有煙味,殘留物就是三手煙。
師:是的,三手煙停留在物體表面,幾周,甚至幾個月,它還會重新回到空氣中,通過呼吸接觸的方式來傷害別人的健康。
(板書:害人。)
拒絕被動吸煙J司樣需要好方法。接下來,四人小組討論怎樣拒絕被動吸煙。
(PPT出示小組討論要求:1.回憶自己可能在什么情況下遭遇被動吸煙;2.怎么拒絕被動吸煙。請把方法寫在卡片上。)
生:我們小組的場景是家里來客人時,對象是客人和父母,方法是開窗通風法,當客人們在吸煙的時候,可以把窗戶都打開,減少二手煙和三手煙的侵害。
生:我們小組的方法是躲避法,就是勸阻客人不吸煙,他們執(zhí)意不聽的話,我們就躲到其他的地方去。
生:我們小組的方法是委婉拒絕法,客人們敬我們父母煙的時候,可以告訴對方父母身體不適,最好不要吸煙,這樣就可以減少吸煙的機會。
生:我們小組的場景是麻將館,對象是爺爺和外公,方法也是開窗通風,把麻將館的窗戶打開來,通風驅散煙味。
師:你們從中了解到了什么?
(出示PPT:《北京市控制吸煙條例》于2015年6月1日起正式實施。里面規(guī)定公共場所、工作場所、室內環(huán)境、室外排隊等場合禁止吸煙,違反者將最高被罰200元。全市設立統(tǒng)一舉報電話12320。)
生:看了《北京市控制吸煙條例》,我知道我們可以用法律來保護自己。
師:拒絕被動吸煙是我們的權利,也是責任。
(PPT出示“我介意”“不可以”“請停止”三種圖示。)
有關部門設計了三種手勢作為拒絕被動吸煙的文明提示,讓我們一起來做一做。
(生學做手勢。)
三、實戰(zhàn)演練,抵御吸煙誘惑
師:有些中學生已經(jīng)開始吸煙了,是什么心理驅使他們吸上煙的?我們一起來看看。
(播放心理誤區(qū)視頻:1.覺得大人吸煙很酷,模仿型;2.就是想嘗嘗煙的味道,獵奇心理;3.吸高價煙覺得有面子,攀比心理;4.媽媽整天說中學生不能吸煙,我就不聽,逆反心理。)
了解了青少年吸煙的心理誤區(qū),你們覺得自己能抵御住這些誘惑嗎?
生:能。
師:現(xiàn)在,我就是你的一個吸煙的朋友,我會誘惑你吸煙,誰來挑戰(zhàn)應對?
(師生進行實戰(zhàn)演練。)
最近我發(fā)現(xiàn)有個好東西可以提神醒腦,緩解學習壓力,要不要試試?
生:什么?
師:香煙。
生:不對,應該叫它臭煙、毒煙。
師:不管什么煙,先來一根緩解一下學習壓力吧。
生:緩解壓力的方法有很多種,打球、喝茶都可以??纯礋熀凶由隙紝懼鼰熡泻】担瑹熇锩婧械挠卸疚镔|有很多,一氧化碳使人窒息,煙焦油還能致人患癌癥,最毒的是尼古丁,它一吸就會使人上癮。
師:你說的我都知道,只是偶爾試一次不會上癮的,你看我吸煙的樣子是不是很酷?
生:酷嗎?你看吸煙人的牙齒都發(fā)黑了,指尖發(fā)黃,臉上長斑。你知道看不見的肺更可怕嗎?一個個黑色斑點吸附在你的肺上……吸煙是一種陋習,為了你的健康趕緊戒吧。
師:真金不怕火煉,我是誘惑不了你了,掌聲送給你。
控煙已經(jīng)成為社會共識,世界無煙日是哪一天?
生:5月31日。
師:這可是“六一”前一天,定在這一天是為了讓我們青少年兒童不要受到煙草傷害。咱們今年無煙日主題是什么?
生:倡導無煙生活,建設健康中國。
(生齊讀。)
師:再出示課前調查表,現(xiàn)在還有人支持吸煙嗎?為什么?
生:吸煙害己又害人,被吸煙我不干,吸煙我更不干!堅決拒絕煙!
(板書:被吸煙,我不干;吸煙,我更不干。)
【教學反思】
本課教學從以下兩方面運用差異教學策略,提高教學效率,促進目標達成:
1.測查差異,遵循“以學定教”的原則
課前老師設計了小調查,讓所有學生對自己的家人展開調查,了解他們的吸煙狀況、身體現(xiàn)狀,以及對待吸煙的態(tài)度。不同的學生家庭,調查出的結果是不一樣的,受家庭環(huán)境的影響,學生對于是否可以吸煙的認知也不一樣。
通過調查,了解到學生真實的認知差異,教師在教學中主動關注差異,讓不同認知的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充分了解煙的有害成分,聯(lián)想煙對家人身體的侵害,從而產(chǎn)生勸誡家人少吸煙或不吸煙的心理需要,為下面學習勸誡的方法、拒絕被動吸煙、決不主動吸煙奠定了情感基礎。這樣的教源自于學生的學,“以學定教”,體現(xiàn)了教學活動設計的科學性。
2.利用差異,促進學生道德的自我構建
整節(jié)課學生差異測查的結果貫穿各教學環(huán)節(jié):先讓班長匯報全班測查結果統(tǒng)計,經(jīng)過班長的匯報,學生充分認識到吸煙是社會普遍現(xiàn)象,而人們對吸煙的態(tài)度是不一樣的。接著,教師讓不同調查結果的學生匯報家人的健康狀況,傾訴自己想對家人說的話。因為是自己的親人,學生對煙的危害感同身受,在交流反思中重建認知,形成勸誡家人的道德情感。
道德與法治教學僅靠課堂上的教與學是不夠的,學生只有把課堂上形成的道德認知、道德情感轉化為生活實際中的道德行為,才能完成道德的自我構建。因此,本節(jié)課教學前的測查結果,不僅是課堂上學習的差異資源,更是促進學生行為發(fā)展的差異資源。學生把在課堂上學習到的勸誡方法有選擇地運用到自己的家庭中,運用到自己未來可能遇見的誘惑中,從而學會過積極、健康的生活。
【晏靖,江蘇省揚州市揚州育才實驗學校,一級教師,揚州市中青年教學骨干】
責任編輯|孫格格
讀者熱線:010-62027829
投稿郵箱:zgdy_diyixi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