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戲劇是孩子與生俱來的能力,也是孩子的興趣所在,但并不是每一種戲劇活動都適宜幼兒園年齡段的孩子學習、游戲。目前幼兒園里的戲劇活動存在幼兒被動參與、缺乏教育意義、重結果輕過程等問題。本文以戲劇主題活動為切入口,探尋以何種策略激發(fā)幼兒的主動性,從繪本閱讀出發(fā),駛向表演。
關鍵詞:主題戲劇?主動性?追隨
一、科學的理念是導航的燈塔
目前幼兒園戲劇活動中教師普遍存在一個觀念:表演太難了,孩子無法完成。細細琢磨讓我不禁產(chǎn)生疑惑:難道戲劇活動就是表演嗎?孩子真的不能夠在教師的引導下完成戲劇活動嗎?
任何形式的活動都是教育的載體,戲劇也是一樣,如果戲劇活動僅僅是最后的表演,那它的教育的價值在哪里?登臺表演的人數(shù)畢竟是少的,其他的孩子又如何獲得發(fā)展?其實教師們要相信“孩子是具有能力的學習者”,他們擁有成人無法企及的想象力與創(chuàng)造力。其次,我認為就教育價值而言活動過程>表演結果,在準備的過程中孩子和哪些小伙伴遇見了什么問題,如何解決了問題,孩子們通過問題刺激思維,不斷地思考、探究、嘗試,最終能夠促進各方面發(fā)展。只有樹立科學的認知與理念,才能夠讓戲劇活動走向正確的航道。
二、把權利還給孩子,激發(fā)幼兒的主動性
主題戲劇活動即以一本繪本為主題,挖掘其中對兒童發(fā)展的價值點,形成的主題活動,以課程與游戲為載體,發(fā)揮幼兒的主動性,支持、引導幼兒在活動過程中的探究,以戲劇活動為教育載體促進幼兒領域發(fā)展。
(一)孩子擁有選擇、創(chuàng)作劇本的權利
我們主要以幼兒熟悉或是閱讀過的繪本故事為戲劇來源,教師每月選擇40本圖書到班級的閱讀,閱讀的時間可以過渡環(huán)節(jié)也可以是彈性時間也可以是區(qū)域游戲時間,孩子通過有組織或自主閱讀,豐富閱讀量。最后選定表演戲劇時充分發(fā)揮孩子的自主性,采取投票的方式進行,這樣做既是發(fā)揮孩子的自主性也是激發(fā)孩子繼續(xù)閱讀的動力。
(二)建構認知框架,追隨幼兒興趣
在選擇好主題后,教師需要對繪本進行研究,并形成網(wǎng)絡圖,結合《指南》中具體的要求建構一系列的預設課程,預設課程主要是為孩子的表演積累經(jīng)驗,也是為孩子的發(fā)展擴充更多的知識面,為后續(xù)的創(chuàng)造性表達、創(chuàng)造性續(xù)編打下基礎。除此之外教師需要追隨主題進行過程中幼兒的興趣點、困難形成生成性課程,因此課程的開展是動態(tài)的過程,是一直跟著孩子的發(fā)展而不斷發(fā)展的。
(三)面向全體,分工合作,群策群力
我們的原則一個劇全班都要參加,可是并非全部都是作為小演員登臺,班級會大致分為道具組、編劇組、演員組,孩子可以根據(jù)自己的興趣進行選擇,小演員也是需要選拔的,評委就是其他的孩子,小演員通過試鏡競選,其他孩子進行投票進行選拔,競選的孩子需要自己琢磨如何演得更好,思考、反復練習的過程是孩子自己在進行不斷的修改、檢視,對自身而言也是學習提升的過程。投票的孩子把票投出去了,他總有自己的理由,肯定有自己的喜好,有自己對故事的理解,有對競選者表揚你的評價,復雜的過程背后是幼兒完整的一套思考過程。
(四)戲劇活動玩起來
戲劇活動的本質是游戲。每個主題活動時間為期1個月,課程與表演游戲同步推進,主要方式是區(qū)域游戲的表演區(qū),中大班設有表演區(qū),表演區(qū)的內容是課程的集中體現(xiàn),同時表演區(qū)的新內容也會是課程的補充,其二者相輔相成。每次的區(qū)域表演游戲都會有一名教師跟蹤觀察與指導,主要目的就是為了及時了解幼兒游戲情況,在發(fā)生問題的時候引導幼兒深入探究,從而自主解決問題。
幼兒的表演是稚拙的,自發(fā)自愿的,在場地提供時就要考慮到這樣的適宜性。我們充分利用班級小舞臺來自由表演,孩子非常放松和輕松。區(qū)域游戲時本來就有表演區(qū),結合戲劇表演,小舞臺設計就更加靈活了。首先,小舞臺可更換布置:相對學期初布置好就不變的以前,我們的舞臺可以根據(jù)劇本故事的需要更換、增加東西,孩子們可以自己來設計與調整;其次小舞臺可流動,不一定在固定位置了,活動室內外都可以,孩子可以自己選擇合適的地方擺放。
(五)讓環(huán)境成為活動的助推器
孩子擁有自主打造環(huán)境的權利,表演區(qū)初始的基礎打造是由教師設置,其主要特點就是百搭與大片留白。戲劇表演時一項綜合的工程,會涉及語言、藝術、社會等方面,除了演員與劇本,還需要道具、服裝等材料,這些都可以由孩子自主解決,例如在活動的推進過程中孩子根據(jù)需要“定制”專屬物,而定制的“工廠”就是班級的美工區(qū)或是家長的支持。這樣的產(chǎn)物可能不是很精美,但是一定是符合孩子對本劇的想象。
對于教師而言,建立和諧平等的師幼關系,尊重、接納孩子展示成果尤為重要。教師要站在兒童的角度看待其思維和行為,始終以寬容之心來看待幼兒的各種行為,公正、客觀地對幼兒進行評價,并要以正面激勵為主,使幼兒敢想,敢說,敢探索,敢創(chuàng)造。
結語
孩子們的戲劇節(jié)目并不是一個個精品,每個都非常原生態(tài),看起來不那么精美的道具、口語化的對白、天馬行空的情節(jié),孩子們在舞臺上或許還會狀態(tài)百出:掉東西的、忘臺詞的,但是表演者一副投入的陶醉樣,又是那么的童真童趣,這是孩子們成果的展現(xiàn)、自信的錘煉、班級團隊的凝聚。
作者簡介
李永芳(1991.4—),女,漢族,籍貫:江蘇南京,本科,中小學二級教師,南京市江寧區(qū)淳化潭橋幼兒園,研究方向:幼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