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盞
摘?要:離園是幼兒園一日生活的結(jié)束環(huán)節(jié),針對普遍存在的問題,將離園分成五大步驟,明確活動目的,運用多種策略使離園做到有序、有效,并充分發(fā)揮家長的帶頭示范作用,加強家園共育。
關(guān)鍵詞:離園?流程?策略
離園是幼兒園生活活動中的最后一個環(huán)節(jié),也是重要的組成部分。離園環(huán)節(jié)在一日生活中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不僅可以匯總幼兒在園的一日生活狀況,還可以銜接第二天的活動。教師通過離園環(huán)節(jié)的總結(jié)與反思,可以調(diào)整教師的教學計劃及提高教師的內(nèi)省能力。
一、離園環(huán)節(jié)的界定
一般情況下,離園環(huán)節(jié)主要包括物品的整理和歸位,家長入教室接幼兒,教師與家長交談,幼兒等待四個環(huán)節(jié),主要針對的是室內(nèi)離園,而本文主要探討的是室外離園,除了在教室內(nèi)的離園準備之外,還需要教師帶幼兒到幼兒園操場離園,家長在幼兒園門口接孩子。
二、離園環(huán)節(jié)存在的問題
(一)幼兒離園次序混亂
在教室時,幼兒著急排隊下樓,將椅子歸位時擺放不整齊,玩具收拾馬虎,不按分類擺放;部分幼兒將書包內(nèi)物品快速堆放,自理能力及要求相對較低。在家長接孩子時,幼兒情緒激動,出現(xiàn)隊伍混亂,部分幼兒趁機打鬧的現(xiàn)象,教師忙于看門口的家長或與家長交談,顧及不到所有的幼兒,存在安全隱患。
(二)教師對離園活動不夠重視
教師對離園活動目的不夠明確,離園活動組織的內(nèi)容單一,存在幼兒消極等待狀況。離園活動中,保育老師忙著杯子和毛巾的消毒工作,無暇顧忌幼兒。有些幼兒忙于收拾玩具,有些幼兒則在洗手間,有些則在背書包,教室中出現(xiàn)混亂的局面,而教師無暇顧忌全部的幼兒。并且大部分教師認為準備離園就是排好隊,帶到操場等家長來接,無安全事故即可。離園過程中無活動及游戲組織,造成了幼兒消極等待。
(三)離園環(huán)節(jié)對家長管理無秩序
家長來園無秩序并擁堵門口,車輛亂停放。大部分家長都想早點接到孩子,擁堵在門口,不按班級排隊,甚至是插隊。車輛沒有按照規(guī)劃好的位置停放,造成交通擁堵。
二、離園環(huán)節(jié)有效開展的策略
(一)引導幼兒學習自我管理,提高自理能力
《3—6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指出:鼓勵幼兒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對幼兒的嘗試與努力給予肯定,不因做不好或做得慢而包辦替代;指導幼兒學習和掌握生活自理的基本方法;提供有利于幼兒生活自理的條件,幫助幼兒養(yǎng)成良好的離園習慣,提高幼兒的自理能力、傾聽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在離園活動中,教師應該有目的、有計劃地組織活動,創(chuàng)造條件并鼓勵幼兒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幫助幼兒養(yǎng)成良好的離園習慣,提高幼兒的自理能力、傾聽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衫脡γ嬖O(shè)計紅花榜,制定每周值日生,小組比賽,自理能力比賽等方式提高幼兒的積極性,布置家庭小任務,利用微信群同步幼兒的自理表現(xiàn),但同時要保護幼兒的隱私。
(二)規(guī)范離園程序,明確教育目的,提高教師的教育實踐能力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指出:幼兒園的教育活動,是教師以多種形式有目的、有計劃地引導幼兒生動、活潑、主動活動的教育過程。針對離園是教師無目的及消極等待現(xiàn)象,可制定離園五部曲,將離園環(huán)節(jié)分成五個步驟:回顧與表達、記錄與分享、總結(jié)與計劃、整理與擺放、離園與等待。這五個步驟可以幫助教師明確每個流程的時間,活動目的及相應的策略。教師在實施的過程中可參考相應的時間安排、目的和策略,做適當?shù)恼{(diào)整。具體內(nèi)容如下:
1.回顧與表達(16:00—16:10)
教師應該根據(jù)不同的年齡段的幼兒制定相應的活動目的,如小班活動目的為:(1)知道可以用照片的方法記錄一日生活。(2)愿意關(guān)注生活中的照片。(3)愿意表達自己的想法。中班:(1)在提醒下,愿意嘗試講述一日活動。(2)能用完整的語句講述圖片內(nèi)容。大班:(1)在集體中能有注意地聽老師或其他人講話。(3)在提醒下,能有序、清楚地講述一日活動。
教師實踐的過程中可根據(jù)幼兒的實際情況采取相應的策略,例如:(1)直觀展示活動的照片。(2)運用貼紅花等獎勵方式,鼓勵幼兒大膽表達(3)利用照片和語言提示,引導幼兒講述。
2.記錄與分享(16:10—16:25)
小班活動目的:愿意傾聽同伴的想法;嘗試用簡單的符號紀錄一件事情。
中班活動目的:嘗試用簡單的符號記錄一日活動;愿意在集體面前講述自己的作品;能注意并傾聽同伴的分享。
大班活動目的:能基本掌握正確的握筆和書寫姿勢;能用簡單的思維導圖記錄一日活動;能按照順序并用簡單的語言表述自己的思維導圖所代表的含義。
策略參考:運用貼紅花等獎勵方式,鼓勵幼兒大膽表達;鼓勵幼兒用自己喜歡的符號記錄,必要時教師示范;選擇個案與幼兒交流討論,充分利用榜樣學習法。
3.總結(jié)與計劃(16:25—16:35)
小班活動目的:知道幼兒園的一日生活;嘗試與家長計劃第二天的活動。
中班活動目的:知道別人與自己有不同的記錄方式;嘗試計劃第二天的活動,提高幼兒的自主性與主動性。
大班活動目的:知道別人與自己有不同的記錄方式;嘗試計劃
第二天的活動,提高幼兒的自主性與主動性;個別幼兒分享及兩人合作分享相結(jié)合;引導家長與幼兒共同計劃第二天的活動,利用班級微信群共享。
策略參考:個別幼兒分享及兩人合作分享相結(jié)合;引導家長與幼兒共同計劃第二天的活動,利用班級微信群共享。
4.整理與擺放(16:35—16:40)
小班活動目的:在提醒下,能整理自己的著裝。懂得背書包;能將椅子放到指定的位置;能排隊進行離園打卡。
中班活動目的:知道整理著裝的方法,能整理自己的著裝及物品;能按指令有序地將椅子擺在指定的位置,并擺放整齊。
大班活動目的:知道整理著裝的方法,能整理自己的著裝及物品。能按指令有序地將椅子擺在指定的位置,并擺放整齊。
策略參考:利用儀表兒歌,提醒幼兒整理著裝;自查、小組查與教師查三者相結(jié)合;布置家庭任務,家園合作提高幼兒自理能力;利用音樂提醒的方式,提醒幼兒在音樂時間完成。
5.離園與等待(16:40以后)
小班活動目的:在提醒下,能安全有序下樓梯;不跟陌生人走,在提醒下能與老師、小朋友道別。
中班活動目的:能自主、有序的下樓梯;能在指定區(qū)域等待離園,能主動告知老師家長已經(jīng)來到,主動與老師、小朋友道別;不跟陌生人走,并知道求救方法。
大班活動目的:能自主、有序的下樓梯;能主動目測尋找家人,能主動告知老師家長已經(jīng)來到,愉快與老師、小朋友道別;有陌生人來接,懂得拒絕并馬上老師,知道求救方法。
策略參考:利用安全兒歌,口頭提醒方式引導幼兒有序下樓梯;口頭獎勵引導幼兒有序等待,利用兒歌、手指游戲,唱歌、自主游戲等方式,避免幼兒消極等待。
離園五部曲經(jīng)過一個學年的實踐,通過嘗試繪畫思維導圖,并表達與分享一日生活,提高了幼兒的繪畫、概括歸納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和傾聽能力。教師通過制定離園各環(huán)節(jié)的活動,提高了教師的班級管理能力和協(xié)作能力。
(三)倡導家長自覺、有序參與離園活動,樹立榜樣
離園活動有效開展離不開家長的配合與支持,幼兒的教育工作更是離不開家長的言傳身教。在離園活動時可以參考一下做法:一是各年級各班分時間段離園,劃分班級等待區(qū)域,值日領(lǐng)導或教師提前引導家長在指定區(qū)域等待。二是號召家長支援者加入,充當車輛和人行的秩序維護者。三是以“小手牽大手”的方式,利用幼兒提醒家長排隊。四是召開家長委員會議,家長委員會成員起帶頭模范作用,帶動本班家長有序排隊。五是利用比賽的方式,評選離園最有秩序的班級,以此提高班級的凝聚力。
參考文獻
[1]廖鳳,李維.利用離園活動促進幼兒社會性發(fā)展[J].基礎(chǔ)教育參考,2018(09).
[2]劉華娟.幼兒園離園活動開展的問題、原因及對策[J].學前教育,2013(07):257.
[3]劉尼尼.幼兒離園前十分鐘活動[J].讀與寫,201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