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艷
在小學語文的教學內容中,對古詩的教學歷來都是語文教學的難點與重點。而充分運用情境教學法,能夠有效促進學生學習與理解古詩,提升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拓展學生的學習創(chuàng)新思維,提升學生的語文綜合素質,讓學生能夠獲得全面發(fā)展。
一、通過意象滲透情境教學
古詩,是我國文化史中濃墨重彩的一筆,有著獨一無二的形式和燦爛輝煌的意境。古詩,有名詞與名詞的堆疊,有其他詞性的提煉。每一個意象都有著超出本身的含義,詩人巧用這些意象,用各種藝術的手法將之提煉、萃取、整合成流傳千古的詩篇。意象,是將情境教學滲透小學語文古詩的根基。例如,古詩中常見的詞——“月”,常見的意象有思鄉(xiāng)、離別、祝愿或者表示閑適的心情等含義。例如,“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xiāng)”的月,就是思鄉(xiāng)之情,一輪明月,兩地相思,無限心傷;“家家乞巧望秋月,穿盡紅絲幾萬條”的“月”,就是離別之情,又是一年七月七,織女和牛郎在漫長的時光里離別又重逢;還有“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的“月”,滿載著王維悠閑自在的心情;等。教師在教學中通過對意象的講解,巧妙創(chuàng)設情境,以便于小學生更好地理解古詩里的浩瀚世界。
二、通過創(chuàng)設情境展現出詩詞的形象美
古詩的另一特點是詩詞的形象美。教師在古詩教學中,為了讓學生能夠較好地認知與了解古詩中所蘊含的形象美,應將古詩生動有趣、直觀形象地轉化為視覺化的形式,讓形象能夠有效地融入古詩當中。教師在古詩教學時,應充分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的方式,將古詩進行畫面呈現、影音展現,讓學生能夠深入古詩進而感受古詩的形象美。例如,在教學《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時,教師可利用多媒體播放古代送別場景的視頻,通過創(chuàng)設情境,讓學生從“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的詩句中深切感悟詩人與友人之間真摯的友情。教師可播放展現友情的千古名曲《高山流水》作為背景音樂,安排學生誦讀《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這首詩,讓學生在配樂朗讀時,真切地讀出古詩中所蘊含的真摯友情,以及體會到詩詞的形象美。瑯瑯書聲中,音樂似水流淌,讓學生能夠更好地領悟古詩詞中的形象美,別情深重,友情依然……
三、反復朗讀再現意境
古詩讀來瑯瑯上口,鏗鏘動聽,扣人心弦,這就使古詩具備了音樂美的特點。因此我們可以根據古詩的這一特點,反復朗讀,于節(jié)律音韻中再現意境,使讀的人和聽的人都沉浸在詩的情境之中,從而達到藝術感染的目的,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例如,白居易的《暮江吟》,全詩押ong韻,音調抑揚交替,平仄錯落有致,讀來悅耳動聽,給人以愉悅的感受。詩人那種由自然景物之美形成的悠清、怡然的心情躍然紙上,讀后讓人陶醉。又如,陸游詩《示兒》,全詩以低沉的仄聲入詩,格調悲涼愁傷。在朗讀中,如能再現詩中那種緩慢、凄婉、低沉的格調來,特別是詩后兩句“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時,以抒情節(jié)拍配合(可以用手敲打桌面),突出緩慢低沉的韻律,營造逼真的情境,教學效果會更好。詩人那種至死不忘收復失地、光復中原的愛國情感,如余音繞梁,久久縈繞在我們的腦海之中。
四、運用多種閱讀方法實現情境再現
在開展小學語文古詩教學時,閱讀是非常關鍵的環(huán)節(jié)。就古詩閱讀而言,包含精讀和表演以及美讀等多個環(huán)節(jié)。所以,教師在開展語文古詩教學時,要合理地運用教學方法,促使學生更好地融入教學情境之中,進而加深學生對古詩內容的理解,不斷提升學生的古詩素養(yǎng),以此實現學習效果的提升與教學質量的改善。比如,在學習《題西林壁》一詩時,教師在帶領學生閱讀該詩之前,可以將該詩的創(chuàng)作背景講給學生聽,也就是詩人蘇軾從黃州被貶之后,到汝州擔任團練副使,途中經過九江,游覽了廬山,看到了其中的美景,引發(fā)了創(chuàng)作興致,因此寫下了該詩。然后,教師再提問學生,詩人為什么要說“不識廬山真面目”,并請同學們一起先后運用齊讀和精讀以及唱誦與表演等多種方法,對該詩進行閱讀。學生在閱讀該詩時,教師可以對學生做一些閱讀提示,引發(fā)學生進入所創(chuàng)設的情境之中,進而感受詩人的情感,更好地學習其中的語言知識,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對于教師而言,要掌握介入的時機,更好地引領學生融入詩的意境中,進而改善該學科的教學質量。
五、利用現代技術巧妙滲透情境教學
現代信息技術高速發(fā)展,各種技術手段層出不窮,如多媒體技術。讓古詩的教學能夠不再是單一的語言上的敘述,還能夠穿插生動形象的圖片或者動畫,更鮮明地為小學生設置情境,從而使其更好地學習古詩詞。例如,教師在教學楊萬里的《小池》這一課時,就可以先借用多媒體技術放映一些有關初夏景色的圖片,可以是流淌的泉眼,可以是樹蔭照水,可以是才剛剛露出水面的荷花,還有花苞之上棲息的蜻蜓。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說“境界有大小,不以是而分優(yōu)劣”,這首詞的主體“小池”很小,但是詩卻寫得無比優(yōu)美,無比傳神。讓小學生在這樣的情境之下學習這首詩,勢必能收獲更好的效果。
總之,小學階段作為學生學習的初始階段,教師在教學時要采用適當的方法,否則對學生后續(xù)的學習和發(fā)展都會產生負面影響。古詩詞是我們中華文化中的瑰寶,教師不僅要認真地教授古詩詞,還要創(chuàng)設相應的情境,提升語文課堂的魅力,讓學生身臨其境地感受詩人的情感,由被動學轉化到愛學、樂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