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明麗 史秋生 陳紅燕 杜聯(lián)芳 王棟華
涎腺腫瘤少見,其惡性腫瘤更少,臨床常無特殊臨床癥狀,僅30%的惡性腫瘤可出現(xiàn)惡性特征,僅根據臨床表現(xiàn)術前難以鑒別其良惡性[1]。有研究[2]反映細針穿刺細胞學檢查因取材抽樣誤差,其可靠性也存在一定問題,目前臨床一般不主張術前組織學活檢[3]。高頻超聲具有經濟方便、分辨率高、無創(chuàng)無輻射的優(yōu)勢,可作為診斷涎腺疾病首選的檢查方法。本研究回顧性分析我院經病理確診的121 例涎腺腫瘤患者的超聲資料,旨在探討鑒別診斷良惡性的最佳超聲特征。
選取2010 年10 月至2019 年6 月我院口腔科經術后組織病理確診的121例涎腺腫瘤患者,男71例,女53例,年齡20~88歲,中位年齡51 歲。19 例患者為多發(fā)病灶,其中Warthin 瘤14 例(9 例單側和3 例雙側),余混合瘤3 例、基底細胞腺瘤1 例、淋巴瘤1 例均為單側多發(fā)病。多發(fā)病灶患者,雙側各選取最大一枚病灶納入研究,故共計124 個病灶;其中良性111 個,包括混合瘤 59 個,Warthin 瘤 40 個,基底細胞腺瘤 7 個,肌上皮瘤和脈管瘤各2個,神經鞘瘤1個;惡性13個,黏液表皮樣癌3個,基底細胞腺癌3 個,混合瘤惡變、導管癌、淋巴瘤各2 個,腺泡細胞癌1個。排除標準:①超聲顯示為純囊性病灶;②病理診斷為炎性病灶;③病理診斷為淋巴結的病灶;④同一患者手術后復發(fā)的病灶;⑤超聲顯示腺體呈彌漫性改變的病灶。本研究經我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所有患者或家屬均簽署知情同意書。
使用東芝Aplio 500、Aplio XG 790A,百勝MyLab 90、MyLab 60,邁瑞 DC-8 pro,GE Voluson 730、西門子 Acuson S 3000 或 Sono Scape S 50 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儀,探頭頻率5~18 MHz。患者取平臥位或側臥位,頸部下方墊枕頭,充分暴露頭頸部。檢查一側時頭略偏向對側,雙側輪流對照掃查。涂抹耦合劑后探頭輕輕接觸皮膚,沿涎腺區(qū)多切面多角度做連續(xù)動態(tài)掃查,獲取病灶形態(tài)、邊界、大小、縱橫比、回聲均勻性、是否有囊性變或鈣化灶、后方回聲,以及血流情況。血流情況參考Martinoli分級標準[4],將血流豐富程度分為4級:Ⅰ級,內未見血流信號;Ⅱ級,內見1~2個點狀或短棒狀血流信號;Ⅲ級,內見3~4根短棒狀血流信號或有管壁清晰的線狀血管穿過腫塊;Ⅳ級,內可見大于5 根短棒狀或線狀血流信號。以上操作均由兩名從事超聲診斷工作多年的醫(yī)師在不知病理結果的情況下分析病灶聲像圖特征,觀點不一致時以討論結果一致為準。
應用SPSS 19.0統(tǒng)計軟件,計量資料以±s表示,組間比較行隨機分組t檢驗;計數資料比較行χ2檢驗,有理論頻數1≤T<5時,使用連續(xù)校正法,有理論頻數T<1 時采用確切概率法。繪制受試者工作特征(ROC)曲線分析特征性指標對惡性腫瘤的診斷效能。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所有腫瘤均位于腮腺及頜下腺,其中腮腺腫瘤101個,頜下腺腫瘤23個。良、惡性涎腺腫瘤在邊界和鈣化灶方面比較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余超聲特征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見表1和圖1~4。
表1 涎腺腫瘤良惡性超聲特征比較
圖1 涎腺良性腫瘤二維超聲圖像
圖2 涎腺良性腫瘤CDFI圖
圖3 涎腺惡性腫瘤二維超聲圖像
圖4 涎腺惡性腫瘤CDFI圖
邊界超聲特征診斷惡性腫瘤的敏感性46.15%,特異性95.50%,準確率90.32%,曲線下面積為0.708;鈣化灶超聲特征診斷惡性腫瘤的敏感性30.77%,特異性72.97%,準確率68.55%,曲線下面積為0.640。見圖5。
圖5 邊界和鈣化灶超聲特征診斷涎腺惡性腫瘤的ROC曲線圖
涎腺以良性腫瘤最主,主要包括混合瘤和Warthin 瘤等。術前鑒別涎腺腫瘤良惡性可指導臨床手術方案的制定,良性腫瘤只需對所在腺體部分切除;而惡性腫瘤除淋巴瘤外,常需進行根治性切除術。高頻超聲是評估涎腺腫瘤最方便和最經濟有效的影像學檢查方法,可以顯示腫瘤部位、大小、形態(tài)、邊界、回聲、是否囊性變或鈣化及血供等情況。但由于涎腺腫瘤病理的多樣性,超聲定性診斷仍存在困難,術前鑒別其良惡性的超聲特征有待進一步總結。
本研究結果顯示,涎腺良惡性腫瘤的二維及CDFI表現(xiàn)存在較大的重疊,二者僅在邊界及鈣化灶方面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在惡性腫瘤聲像圖中邊界不清和鈣化灶出現(xiàn)率僅占46.15%(6/13)和30.77%(4/13),但顯著高于良性[4.50%(5/111)、2.70%(3/111)],兩超聲特征診斷誕腺惡性腫瘤的敏感性較低,僅46.15%和30.77%,但特異性較高,分別為95.50%和72.97%。
較多研究[5-8]報道邊界是鑒別兩者的重要指標。從病理角度分析,良性腫瘤呈膨脹性生長,多數有完整的包膜而表現(xiàn)邊界清晰;而惡性腫瘤常呈浸潤性生長,破壞腫瘤包膜及周邊正常涎腺組織,導致腫塊的邊界不清。但并非所有的惡性腫瘤均表現(xiàn)為邊界不清。本研究中7 例惡性腫瘤邊界清晰,分別為黏液表皮樣癌、淋巴瘤各2 例,腺泡細胞癌、基底細胞腺癌及混合瘤惡變各1 例。分析原因可能與腫瘤的分化和浸潤程度有關。當腫瘤未完全突破包膜或浸潤早期時可表現(xiàn)為邊界清晰。有研究[9]發(fā)現(xiàn),中分化和高分化的黏液表皮樣癌常邊界清晰,低分化黏液表皮樣癌邊界不清。另有文獻[10-12]報道淋巴瘤、惡性混合瘤和腺泡細胞癌超聲表現(xiàn)也以邊界清晰多見。國外研究[1]報道僅30%涎腺惡性腫瘤超聲表現(xiàn)為邊界不清,本研究結果與其一致。本研究3例良性腫瘤伴鈣化,均為混合瘤,且均僅見 1~2 枚鈣化灶;4 例惡性腫瘤(2 例導管癌和 2 例基底細胞腺癌)可見鈣化灶,其中3 例為多發(fā)粗細不等的鈣化灶,呈簇狀及散在分布,另1例為單個鈣化灶。其他文獻[5,8]也報道了鈣化灶對兩者鑒別有意義,認為惡性腫瘤合并鈣化是由于腫瘤影響局部鈣磷代謝而形成,良性腫瘤則被認為是一種退化性改變。Fenesan 等[13]報道1 例涎腺導管癌內部合并多發(fā)大小不等的鈣化,與本研究導管癌鈣化表現(xiàn)類似。本研究顯示惡性涎腺腫瘤鈣化以多發(fā)灶更多,粗細均可出現(xiàn),但合并鈣化病例太少,有待擴大樣本進一步分析。
本研究結果還顯示,良惡性涎腺腫瘤在病灶最大徑、縱橫比、病灶數目、回聲均勻性、形態(tài)、后方回聲、囊性變及血流分級方面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以上超聲指標鑒別涎腺腫瘤良惡性的價值,不同研究[2,6-10]之間存在較大的差異,分析原因可能與以下因素有關:①由于涎腺惡性腫瘤的發(fā)病率低,所有單中心研究惡性組的樣本量均較小,有待多中心進一步研究;②涎腺腫瘤的病理存在多樣性,不同病理超聲表現(xiàn)不一致,甚至同一種病理結果,由于內部成分的不同,或者分化程度的不同,也可導致超聲表現(xiàn)的多樣性和重疊性;③超聲技術操作依賴性很強,聲像圖表現(xiàn)的定義存在主觀性,同一個觀察指標在不同研究中分類也常不統(tǒng)一。與其他影像學相比,觀察者一致性相對較差;④不同研究所使用的超聲檢查儀器及調節(jié)存在差異,導致部分指標的顯示存在偏倚,尤其是微小血流信號的檢出受儀器敏感性和設置的調節(jié)影響較大。
綜上所述,僅根據常規(guī)超聲單一特征鑒別診斷涎腺腫瘤良惡性較為困難,當腫瘤出現(xiàn)邊界不清和多發(fā)鈣化灶時可考慮為惡性。隨著超聲新技術的發(fā)展,超聲造影可以準確評估腫瘤的微循環(huán)情況,彈性成像可以提供腫瘤的軟硬度信息,必要時可多模態(tài)成像技術聯(lián)合應用以提高良惡性鑒別診斷準確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