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曲仲 周帥
摘要:優(yōu)質玻璃生產環(huán)節(jié),浮法玻璃為重要內容。本文對浮法玻璃的優(yōu)點以及制作工藝進行簡單介紹,分別從其原料的進場、制備、配料三方面對質量控制措施加以說明。
關鍵詞:浮法玻璃;質量控制;原料
引言:在各個領域發(fā)展過程,玻璃材料應用范圍越來越廣,對其生產品質要求較高。浮法玻璃以其高透性和平滑性而被廣泛應用。浮法玻璃制備環(huán)節(jié),需要的原料種類較多,因此,為保證其制造質量,需要對原料質量科學控制。
一、浮法玻璃概述
浮法玻璃均勻性良好、透明度高、平整度高,可應用在多個領域當中。其制造原理為在氮氣或者氫氣作為保護氣體條件下,在錫槽當中成型。熔融玻璃可在液態(tài)錫表面上漂浮,受到外表張力以及重力等作用,使玻璃液逐漸攤鋪在錫液表面之上,待其形成表面平整的玻璃,并且冷卻之后,在退火窯當中退火和裁切,即可獲得浮法玻璃。
二、浮法玻璃原料的質量控制措施
(一)控制進場原料
制造浮法玻璃時,需要做好進場原料的質控工作。制作環(huán)節(jié)各種原料按照含量由多到少的比重為硅砂60%,白云石17%,純堿16%,長石4%,石灰石2%,芒硝1%。除了純堿和芒硝屬于化工產品之外,其他原料均源自民礦,可能受到生產設備、工藝等影響,致使原料品質難以保證。故此,為確保廠家生產浮法玻璃質量,需要對上述原料展開質控工作。
硅砂作為浮法玻璃制作過程的主要原料,需要做好其質控工作。因為硅砂成分主要為二氧化硅,質控過程需保證二氧化硅含量≥99%,氧化鐵含量≤0.04%。由于氧化鐵的含量可影響玻璃實際透光性能,含量過高可能導致玻璃存在色差,同時,還能影響玻璃液的流動性,干擾其傳熱、接收輻射等效果。硅砂的粒徑需要合理控制,其中不可含有粒徑過大的材料,防止對其熔融性造成影響,致使玻璃產品當中存在較多含量的結石[1]。
對于白云石的質控方面,其在浮法玻璃當中占據比例僅次于硅砂,主要成分為碳酸鈣。質控環(huán)節(jié),需要控制其中氧化鐵成分含量≤0.18%,氧化鈣成分含量處于30~31%之間,氧化鎂成分含量控制21%左右。
純堿的質控指標為,氯化鈉成分<0.3%,細粉的含量≤15%。明確氯化鈉含量要求主要目的為其可腐蝕熔窯當中的耐火材料,若其含量過高,就會縮短熔窯使用年限??刂破渲屑毞哿恐饕驗?,當細粉量過高時,可能導致其分散量較大,對其他配料造成影響,在制作過程可能落入其他設備當中,腐蝕設備。
在浮法玻璃制造過程當中,石灰石的用量較小,但是也要注意其質量控制,其中氧化鈣的成分含量≥52%,氧化鐵的成分含量≤0.15%??刂蒲趸}含量主要目的為保證玻璃退火流程順利,防止對玻璃質量造成影響。
(二)原料制備過程
原料制備環(huán)節(jié)的質控需要從如下四方面入手:
首先,把控不同原料的質量為控制稱量環(huán)節(jié)產生的累計誤差,可提前對電子稱展開設定,為規(guī)避稱量誤差高于累計誤差,可借助人工挑出這種方法,控制各付配料的誤差處于準許范圍之內。稱量環(huán)節(jié),硅砂材料的最大允許誤差為0.5kg;白云石、純堿、石灰石、長石和芒硝等材料的最大允許誤差均為0.2kg;鋁粉和煤粉的材料的最大允許誤差為15g。
其次,還需重點對原料水分合理控制。各種原料當中,水分含量可呈現出較大波動。以硅砂為例,其含水量可達約7%,由于其水分量較多,可能導致原料整體水分過高,進而對玻璃制造質量產生影響。制造企業(yè)長使用實驗室方法完成原料取樣環(huán)節(jié)的水分測定。但是,此方法需要經過一段時間才能測定出結果,導致結果和實際之間存在滯后性,出現誤差較大。對此,可轉變控制方式,將供料方和生產企業(yè)等作為原料水分的管理主體,采取控制措施。如:供料企業(yè)可設置大容量倉庫,將原料的儲存周期延長,保證存儲時間充分,實現將水分沉積濾出。玻璃生產企業(yè)若實力允許,可建立在線監(jiān)測系統(tǒng),對原料中的水分含量展開監(jiān)測,保證其水分含量5%,降低水分問題導致稱量誤差,從而影響玻璃產品質量。
還需對原料的粒度展開控制,因為原料粒度對玻璃成型可產生較大影響。浮法玻璃制造過程,使用的硅砂原料約占60%左右,因此,可重點從硅砂原料的粒度展開質控。實踐表明,當原料粒徑減少1/2時,玻璃熔化時間可縮短約3/4。若原料粒徑>0.6mm時,原料熔化較為困難,并且玻璃成型的效果不佳;但是原料粒徑<0.1mm時,由于其體積過小,因此,可能產生“靜電吸附”,進而產生大量微小的氣泡,當氣泡排出過程較為困難時,致使玻璃液相對渾濁。此外,粒徑超小的材料處于窯內高溫氣流的沖擊下會出現飛散問題,將配料成分改變,大量配料跟隨廢氣被排出,可能導致蓄熱室被堵塞,進而縮短熔窯的使用年限。因此,需要控制硅砂粒徑范圍和質量比的控制,通常粒徑0.09mm的硅砂應占據百分比3.0%,粒徑處于0.5~0.7之間的硅砂需占據百分比為5.0%,粒徑處于0.7~0.9之間的硅砂需占據百分比為0.2%。
最后,控制難熔的重礦物質。浮法玻璃生產過程,需要重點對難溶的重礦物進行測定,為保證玻璃生產質量,切忌將超標礦物應用到生產系統(tǒng)當中,其中硅砂和白云石等天然礦物質當中,含有大量對玻璃質量存在威脅的礦物,這些物質不易熔化。如:部分原料當中含有鋯英石、鋁鎂晶石以及硅線石等,其中鋯英石的熔點可達2550℃,硅線石處于1500℃高溫環(huán)境下可轉化成莫來石,當窯內溫度高達1800℃時可致使其分解。但是浮法玻璃熔化溫度處于1600℃,此時,部分難熔礦物質不能被完全熔化,導致其在玻璃當中殘留,使玻璃當中含有結石。對此,需要對難熔礦物進行有效控制[2]。
(三)控制配料質量
浮法玻璃的制造過程,需要保證配料的質量均勻,在實際生產中,可對配料水分展開至少4次測量,若必要時,可增加測量次數,配料水分可控制在4.2~4.6%范圍之內。在生產過程,還需對配料質量進行及時反饋,對每付料進行留樣,經過化驗之后進行反饋,確保原料使用不同環(huán)節(jié)內容可溯,提升配料的質控質量。
結束語:總之,浮法玻璃的制作環(huán)節(jié),原料控制和產品質量息息相關,為保證制作工藝順利應用,需要從原料進場和制備兩個方面對其展開質量控制,從源頭消除產品質量隱患,控制生產過程,提高玻璃產品質量。
參考文獻:
[1]張東.浮法玻璃原料質量控制[J].山東工業(yè)技術,2015(11):15.
[2]馮冬冬.浮法玻璃制作過程中的原料質量控制研究[J].江西建材,2015(04):2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