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逸華
摘 要:培養(yǎng)學生健康的心理素質,是素質教育的時代特征,也是現代教育的基本目標之一。文章在分析兒童心理及其發(fā)展的基礎上,探討心理健康教育中存在的問題,指出教師要不斷地強化理論學習,積極開展與學生之間的交流,積極開展相關的教學活動,與家庭建立有機結合的教育模式。
關鍵詞:心理健康;心理素質;理論學習;教育模式
中圖分類號:G444;G621 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8-3561(2020)18-0030-02
人們常說的健康大多指人的體質健康,往往容易忽略人的心理健康。在教育教學中,教師不僅要傳授給學生基礎的知識,還要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這樣才能讓他們更好地對待學習、生活以及周圍的事物。下面,本文對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問題與對策進行探討。
一、學生的心理及其發(fā)展
童年是一段關鍵性和特殊性并存的時期,這時的學生的心理主要特質有:敏感性、可塑造性、分段性。
其一,學生心理的敏感性。由于學生剛接觸到社會,對社會還不熟悉,這時候往往需要家長的引導和幫助來認知這個社會,因此他們對家長有很深的依賴性。這個階段的學生有很強的學習和模仿能力,心理發(fā)展速度較快,倘若對其進行心理引導時忽略他們心理的敏感性,不僅會錯過他們心理發(fā)展的最好時期,還可能給他們的心理帶來問題和障礙。
其二,學生心理的可塑造性。學生是純真的,他們的情緒也是最直接最簡單的。學生有很強的好奇心,想去感知這個未知的社會,并積極地探索它,這正是推動其智力發(fā)展的一個關鍵因素。因此,在這個階段教師要尊重學生的好奇心,同時采取有效的方式,利用他們的好奇心去培養(yǎng)他們多方面的認知,使他們得到全方位的發(fā)展。
其三,學生心理的分段性。人的發(fā)展是一個漫長而曲折的過程,學生的心理發(fā)展也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并且具有很強的階段性特征。學生不同的成長階段,他們的心理發(fā)展是不一樣的。雖然每個階段都是獨立的,但是都存在著一定的聯系,一個階段銜接著一個階段,同時又為下一個階段奠定了基礎。所以,教師要把握住各個階段所擁有的特征,并能夠根據各自的特征有針對性地去培養(yǎng)學生的健康心理,這樣的推進過程才是有效的。
二、心理健康教育的現狀
其一,心理健康認識模糊。我國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起步較晚,導致一些教師對心理健康這一概念認識含混,沒有明確的界定。時下,一些教師認為心理健康就是平時教的德育課,其實這兩者是兩個完全不一樣的教育內容。所謂的心理健康教育其實更加關注的是學生的心理培養(yǎng)方面,只有培養(yǎng)學生健康的心理,才能使學生更加清楚地認識自己、認識社會,從而樹立正確的“三觀”。但對于德育課來說,它的教育內容范圍更加廣泛,涉及國家的法律要求以及對人的道德約束等方面。德育課的教學重點是提高學生思想道德方面的素養(yǎng),使他們成為一個遵紀守法、品格高尚的人。兩者存在著本質上的區(qū)別,不要將它們相互混淆。
其二,教育形式過于單一。教育形式過于單一,導致教育內容變得乏味,這是現在小學階段心理教育比較嚴重的問題。學生的心理教育是否成功,會直接影響他們對于周圍事物的態(tài)度和認知,也會間接影響他們文化知識的學習。但當前的心理健康教育中,一些教師依然采取傳統的課堂知識傳授方法,枯燥的文字描述無法激發(fā)學生對這門課程的興趣,更達不到教育的目的。
其三,家校合作不夠密切。學生經常接觸的場所不外乎家庭和學校,在學校的引導者是教師,家里的父母更承擔著教育者的責任。但從整體來看,家校合作不夠密切依然是現在的主要問題。比如一些孩子的父母常年忙于工作,忽略了孩子的心理教育,孩子出現問題沒有及時告知學校,更沒有及時與教師溝通并積極尋求合適的解決方式,最終對孩子的心理造成一定的負面影響。
三、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實施策略
其一,不斷地強化理論學習。首先,學校要加強教師理論知識方面的學習。在平時,學校應積極開展相關專業(yè)知識的培訓,以提高教師的專業(yè)知識水平,不斷優(yōu)化他們的知識結構。其次,學??梢耘c其他兄弟校共同開展心理教育方面的研討會,這不僅能互相學習,而且能一起研討所面臨的問題以及應對的措施。再次,教師要不斷強化心理教育理論方面的學習,不斷地提升自己的心理教學專業(yè)技能。
其二,積極開展與學生之間的交流。學生的思想比較單純,當面臨重大學習壓力的時候,往往不懂得如何減壓,造成心理障礙。這就要求教師要善于觀察學生的狀態(tài),一旦發(fā)現不對勁兒,應主動和學生交流,積極開導他們,使他們感受到學習所帶來的快樂。教師在課余時間也可以組織一些學生感興趣的活動,如公園踏青、唱歌比賽等,讓學生通過這些活動,更好地宣泄自己的煩惱和壓力。
其三,積極開展相關的教學活動。學校是教育的主陣地,為教育提供著物質、場地和技術的保障。學??梢远嗖扇∫恍﹦?chuàng)新的宣傳方式,積極配合教師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動。例如,學校可利用走廊的墻面呈現心理教學相關的圖片,色彩斑斕的圖片一定能吸引學生對其內容的關注。學校也可以開設相應的心理輔導教室,由心理教師輪班對有需求的學生進行心理輔導。學校還可以組織“一帶一”的互幫活動,由學習能力較強、條件較好的學生選擇幫助一名學習能力較差、家庭環(huán)境不好的同學,這樣既能培養(yǎng)學生樂于助人的品質,又能促進學生的心理健康發(fā)展。這一系列的活動,不僅使心理教育活動變得生動有趣,還能使心理教育活動對學生的學習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
其四,與家庭建立有機結合的教育模式。前面提到學校心理教育存在的一個問題是家長不夠重視,如果家長和學校都能同步發(fā)揮出自己的教育功效,這對學生的心理健康發(fā)展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一方面,孩子回到家后,父母要以身作則,為孩子做一個優(yōu)秀的榜樣,并善于觀察孩子的言行和心理變化,一旦發(fā)現孩子有什么不好的苗頭要及時和孩子溝通交流,全面了解孩子的情況,并和學校共同尋找一個最有效的引導方式。只有讓孩子在學校和家里都得到正確的心理引導,才是最有效果的。另一方面,學校要采取各種互動方式,促進家校的有機結合。比如,定期安排教師家訪或者電話了解學生在家里的情況,邀請學生家長到校參加家長會,以便及時發(fā)現問題、解決問題,共同促進學生的心理健康發(fā)展,使他們成為德才兼?zhèn)涞膬?yōu)秀人才。
參考文獻:
[1]肖觀仁.當前心理健康教育活動課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2010(23).
[2]蔣世東.小學教學中的心理健康教育[J].文教資料,2018(20).
[3]許秀芬.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中學政治教學參考,2013(27).
[4]李明遠.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不良傾向及對策[J].江西教育,20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