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少數(shù)民族三大史詩是我國民間文學寶庫中的寶貴瑰寶??聽柨俗巫濉冬敿{斯》是其中一部英雄史詩,與《格薩爾王傳》《江格爾》一并稱為“三大英雄史詩”。《瑪納斯》專題講座是一門本科全校性選修課,《瑪納斯》教學是在傳承和弘揚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過程中的一個普及性教育。我們從課堂實踐出發(fā)就其課堂教學的一些具體教學法和教學方式進行了針對化的設計,提出了教育教學改革思路。
【關鍵詞】《瑪納斯》;三大史詩;教育學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基金項目:本文系西北民族大學本科教學建設項目(項目編號:2017XJZDFCJXTD_03)“維吾爾語言文學主干課程重點扶持教學團隊”的階段性成果。
《瑪納斯》是我國三大史詩之一,是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組成部分。2014年10月14日,總書記在《全國文藝工作者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2019年9月27日在《全國民族團結進步表彰大會上的講話》中都強調了包括《瑪納斯》在內的我國三大史詩的文化價值和社會意義。
自從2005年起,為了拓展學生文化視野,使學生認識和了解我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我們?yōu)槲倚P陆啾究粕_設了一門《<瑪納斯>專題講座》的專業(yè)選修課,主要講授了英雄《瑪納斯》的形成、發(fā)展和演變過程,具體講授了《瑪納斯》的人物形象、主題思想、敘事結構、審美特點和語言藝術諸多內容。2018年,學校批準了全校性公選課《瑪納斯》專題講座,將課程接受面再次擴大,來自全國各民族大學生選課學習這一門文化課。
在課程教學過程中,我們設計了課程的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教學考核等主要環(huán)節(jié),下文我們論述這一課程課堂教學的基本思路和步驟。
一、《瑪納斯》課程的教學內容
《瑪納斯》是一部歷史悠久、內容豐富的柯爾克孜族英雄史詩?!冬敿{斯》史詩篇幅浩瀚,規(guī)模宏大,僅我國《瑪納斯》歌手居素普·瑪瑪依演唱的8部,共有23.2萬行?!冬敿{斯》廣義指整部史詩,狹義指其第一部。與藏族史詩《格薩爾王傳》、蒙古族史詩《江格爾》不同,史詩《瑪納斯》并非一個主人公,而是一家子孫八代人。整部史詩以第一部中的主人公之名得名?!冬敿{斯》主要講述了柯爾克孜族人民不畏艱險、奮勇拼搏、創(chuàng)造美好生活、歌頌偉大愛情的故事,一共分為8大部。2006年,國務院批準瑪納斯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09年列入了世界口頭與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我們講授《瑪納斯》課程的教學內容主要包括三個方面:其一,講授《瑪納斯》生成、發(fā)展和搜集整理以及國內外研究狀況;其二,講授《瑪納斯》的文本研究,即史詩《瑪納斯》的主題、母題、人物、故事結構、美學特點和語言藝術等內容;其三,講授《瑪納斯》歌手的學習與表演、聽眾的參與度、史詩《瑪納斯》的民間信仰、民俗以及比較研究。
我們要給學生系統(tǒng)地講授《瑪納斯》中的瑪納斯、賽麥臺、賽依臺克、凱耐尼木、賽依特、別克巴恰、索木碧萊克和奇格臺依等八個英雄人物形象和他們勇士巴卡依、阿勒曼別特、楚瓦克、闊克確、色爾阿克、阿吉巴依等人物形象,同時教授《瑪納斯》的愛國主義、英雄主義和人民主義思想。我們從敘述時空、敘事結構和敘述聚焦角度講《瑪納斯》的敘述特點,還要從美學視角探討《瑪納斯》史詩的悲劇美和崇高美。
(三)《瑪納斯》的民俗及其比較研究
《瑪納斯》是柯爾克孜族百科全書式史詩,內容涉及面十分廣泛,不僅有古代歷史、語言文化、文學藝術、天文歷算、醫(yī)學巫術、民間信仰和民俗習慣等內容。我們從民俗學角度講授《瑪納斯》中的飲食民俗、服飾民俗、住宅民俗、交通民俗、民間信仰和民間游戲等內容?!冬敿{斯》史詩中有大量描寫祭奠、婚禮、賽馬、叼羊等民俗現(xiàn)象,從中可以看到古代柯爾克孜族的風俗習慣和生活生產方式。另外,還要闡述自然崇拜、圖騰崇拜、祖先崇拜和求雨儀式及求子習俗等民間信仰文化。
史詩《瑪納斯》有祈子母題、神秘受孕母題、特異誕生母題、特異成長母題、苦難童年母題、少年立功母題、英雄結婚、遠征母題、夢兆母題、陰謀母題和家鄉(xiāng)被劫母題等一系列母題結構與我國其他兩個史詩《江格爾》《格薩爾》的情節(jié)單元有很多相似之處。這些英雄都具有非凡神力,都是刀槍不入的英雄豪杰,都為人民除害的君子好漢。他們的成長有很多相似的經歷與困難,但他們以超群的智慧和力量戰(zhàn)勝困難,最終完成艱巨的任務,為民造福。我們將《瑪納斯》與荷馬史詩《伊利亞特》《奧德賽》進行比較,從人物形象、故事結構、主題范式和口頭程式諸多方面加以比較,給學生梳理史詩學基本原理和共同創(chuàng)造規(guī)律。
二、《瑪納斯》課程的教學方法
(一)講授
在講授《瑪納斯》專題講座課程之時,我們主要采用一課一個講座、獨立成篇的講授方式,我們已做了8個多媒體課件是分別由《瑪納斯》概述、《瑪納斯》主題思想、《瑪納斯》人物形象、《瑪納斯》敘述特點、《瑪納斯》美學特征、《瑪納斯》歌手學與表演、《瑪納斯》史詩中的民間文化和《瑪納斯》史詩與東西方史詩比較研究等八個部分組成的。我們每一次講座做了大量的圖片、詩篇和文字說明,一邊講授有趣而生動。我們講述一段內容展示一段錄像材料,加強了學生感性認識和理性把握。
(二)討論
在每兩次講座下半段,給學生留出20-30分鐘時間,組織學生課堂討論。一般設計的問題有: “馬克思、恩格斯的荷馬史詩的評價”“為什么早期產生英雄史詩?”“英雄史詩為什么以滾雪球似發(fā)展壯大?”“為什么《瑪納斯》史詩國內外都傳播?”。學生可以手機搜索相關解釋或自己看書思考。為了討論有效,我們將討論題提前布置給學生查看相關資料準備。
(三)提問互動
在課程結束之后,我們?yōu)閷W生提供問答環(huán)節(jié),在學生聽課過程中,可以對不懂或理解不深的概念或內容進行提問。我們要針對學生提問進行解答,學生不滿意的答案,我們承諾下次查閱更多的資料,給她(他)滿意地答復。我們通過一系列的提問環(huán)節(jié),加強學生課堂教學內容。
三、《瑪納斯》課程的考核方式
考核是教學環(huán)節(jié)中的一個重要部分,主要考察學生掌握知識點的程度。考試是考核最為主要的方式,無論是口試或筆試都是課程教學考核的主要手段?!冬敿{斯》專題講座是一門選修課程,按照學校規(guī)定,選修課程沒有考試,但考查。考查方式是多樣的,單元測試、作業(yè)、論文、開卷考試或其他,都要根據(jù)課程內容要進行設計和實施。我們這一課程設計了考勤、作業(yè)和課程論文等三個考核環(huán)節(jié)。具體為:
(一)考勤
《瑪納斯》專題講座是一門全校性選修課,來自全校不同專業(yè)的學生選課。因此,課堂管理并不像一個專業(yè)班級那樣規(guī)范和順利。因此,我們要每一堂課進行點名。一般考勤在課前或課后進行。根據(jù)教學經驗,考勤盡量放在課后,否則一些學生考勤點名之后第二節(jié)課就會悄悄曠課。學生人數(shù)一多,教師不太會發(fā)現(xiàn)缺課的學生。因此,我們點名考勤作為考核的重要一項。一般學校規(guī)定曠課達到三分之一的學生取消考試資格,不給學分。我們嚴格執(zhí)行學校這一規(guī)定,曠課、事假、病假次數(shù)達到三分之一律取消考試資格,來年重修。
(二)作業(yè)
我們課堂教學中段要求學生交一份學心心得體會,文字要求不高1500字左右,但是嚴格要求自己的心得學習體會,不能抄襲網(wǎng)絡資料或書籍內容,否則作業(yè)成績作廢,不給成績。作業(yè)成績在考核比例占百分之40%。作業(yè)不合格,期末成績100分才能合格。
(三)課程論文
課程論文是《瑪納斯》專題講座課程的最終成績,我們要對此要求嚴格、具體和規(guī)范。學生結合自己所學專業(yè)特點,撰寫《瑪納斯》的社會學、法學、民族學、歷史學、文學、傳播學甚至數(shù)字化等領域的課程論文,體現(xiàn)自己的專業(yè)特色,論述和議論占主導地位。除此之外,格式規(guī)范也要注意完成。封面有學生學號、姓名、專業(yè)、年級、課程和任課教師等信息,論文是務必由摘要、關鍵詞、正文和參考文獻等部分組成的。
總之,《瑪納斯》專題講座是一門特色鮮明的文化類選修課,在本科教學階段也是拓展學生文化視野、加強民族文化、促進“中國民族一家親”思想的一種積極探索。我們在課堂教學中發(fā)現(xiàn)了學生參與度不高、學生積極性不夠的問題。針對這一問題,我們積極創(chuàng)新課程教學方法和考核方式,設計一些針對性的辦法。第一,積極提問的學生在期末考核中加適當?shù)姆謹?shù);第二,積極參與課程討論的學生增加適當?shù)姆謹?shù);第三,作業(yè)認真寫的學生免除他的平時測試環(huán)節(jié)。我們要加強《瑪納斯》音視頻課件建設,與其理論教授緊密地相結合,提升本課程趣味性,甚至嘗試教給他們演唱《瑪納斯》的片段,提升他們的教學參與度,增強民族文化的親身體驗。
參考文獻:
[1]郎櫻.《瑪納斯》論析[M].呼和浩特:內蒙古大學出版社,1992.
[2]郎櫻.《瑪納斯》論[M].呼和浩特:內蒙古大學出版社,1999.
[3]阿地里·居瑪吐爾地.《瑪納斯》史詩歌手研究[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6.
[4] 阿地里·居瑪吐爾地、托汗·伊薩克.《瑪納斯》演唱大師居素普·瑪瑪依評傳[M].呼和浩特:內蒙古大學出版社,2002.
[5]托汗·伊薩克,阿地里·居瑪吐爾地、葉爾扎提·阿地里.中國《瑪納斯》學辭典[M].北京: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2017.
[6]陶陽.英雄史詩《瑪納斯》調查采錄集[M].北京:中國文聯(lián)出版社,2011.
作者簡介:阿布都外力·克熱木(1974— ),男,維吾爾族,西北民族大學少數(shù)民族文學學院教授,博士生生導師,國家民委領軍人才(2018),教育部新世紀人才(2012),主要從事少數(shù)民族民間文藝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