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雨荷
摘要:兒童是有哲學智慧的,成人應當承認并尊重兒童的哲學智慧。在與兒童的對話時,我們可以從中體會到兒童的哲學智慧,并為之深深打動。發(fā)現并尊重兒童哲學智慧具有深刻的意義,不僅能夠保護兒童的求知欲、呵護兒童健康成長,還能夠訓練兒童的獨立性。我們應當傾聽兒童的聲音,給兒童提問和探索的權利,給他們平等的地位,充分肯定并且尊重兒童的哲學智慧。
關鍵詞:兒童 尊重 哲學智慧
中圖分類號:G7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20)09-0253-02
兒童哲學起源于西方。兒童是天生的哲學家。但這在許多人看來似乎是不可思議的。在他們眼中,兒童與哲學似乎隔著不可跨越的鴻溝。這是一種不對等的偏見。兒童并非是腦袋空空的小可愛,他們雖天真爛漫,卻充滿了哲學智慧。
“兒童哲學”這一概念,人們可能不易接受,但事實上是,兒童確有自己的哲學[1]。哲學的本質是愛智慧。兒童剛學會說話,就開始不斷地發(fā)問,體現了他們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美國哲學家馬修斯在《哲學與幼童》《童年哲學》中也提到了“兒童是哲學家”的觀點,反對成人與兒童之間的不對等關系,主張發(fā)現兒童的哲學。
一、在與兒童對話中發(fā)現兒童的哲學智慧
朱熹剛會說話時,其父指著天空教育他:“天也?!敝祆浞磫柕馈疤熘虾挝铮俊逼涓割H為驚訝[2]。關于陸九淵,史書上有如此記載:“陸九淵,字子靜。生三四歲,問其父天地何所窮際,父笑而不答。遂深思,至忘寢食?!盵3]兒童生來就充滿強烈的好奇心與求知欲,無論是從我們日常生活和兒童的接觸中,還是查閱相關資料來看,古代大家們兒童時期的經歷皆是如此。在與兒童對話時,我們可以領悟到兒童的哲學智慧并從中深受啟發(fā)。
(一)從兒童對事物的感知看兒童對生命的見解
對話一:
問:花瓣落了代表什么?
五歲小妹妹:代表冬天了。
問:雪花有生命嗎?
五歲小妹妹:沒有,因為雪花下完了冬天還能再下。
在這個小女孩的理解中,花瓣落了并不代表生命的消逝,而是冬季的來臨,多么天真且詩意盎然!在她的哲學智慧中,雪花是沒有生命的,因為根據她的經驗,雪花不會消失,在第二年的冬天雪花還會再次來臨,而有生命的事物一旦消逝應當是永不復返的。
(二)從兒童對時間的理解看兒童的思辨力
對話二:
問:什么是時間?
六歲女孩:時間是一陣一陣的,比如我剛才站在那里,現在走到這里了,那里的我不見了,找不到剛才的我了。
兒童哲學思維具有直觀性和思辨性,比較容易產生原始的唯物論和辯證法思想[4]。從上述與兒童的哲學對話中可以看出,對于兒童來說,世界上的事物是在變化之中的,但也是相互聯(lián)系的。兒童對時間的認知是根據他們自身體驗作出解釋的。兒童的思維具有原始的辯證法。
幾乎所有心智正常的兒童都有自己的哲學問題和哲學思考[5]。對兒童來說,整個世界是全新的;在每次新的接觸中,都有使健全的人激動的某些事物,并且使人熱衷于探究這些事物,不是單純消極地等待和忍受[6]。對于兒童來說,他們熱衷于去思考這些問題,并且能在很短的時間內給出屬于他們自己的答案,表現了兒童對生命的熱愛與尊重,表現了人與自然社會和諧相處的樸素情懷。
兒童不是心靈的外顯物,兒童自身沒有直接通過成人世界的成熟理性和知識體系與周圍生活發(fā)生交互作用。兒童的認知發(fā)展具有典型的具身性根源,兒童的認識和知識是通過身體活動而生成的[7]。盡管兒童缺乏抽象的思維能力,但是他們擁有可貴的好奇心和天馬行空的想象力,根據自己的所看、所感、所思,運用形象思維進行思考。
二、尊重兒童哲學智慧的意義
(一)保護兒童的求知欲
1.尊重兒童的哲學智慧有助于培養(yǎng)兒童良好的學習態(tài)度
通常在人們印象中,好奇心與求知欲的喪失似乎是一種正常現象,是長大成人所必須付出的代價。人們對此習以為常,毫無惋惜之心,而這正是恐怖之處。兒童天生就是愛學習的,但隨著時間的發(fā)展,有少部分兒童出現逃學、厭學的現象?;蛟S成人應當反思他們對待兒童提出奇思妙想的問題時的態(tài)度。
2.尊重兒童的哲學智慧有助于培養(yǎng)幼兒的詩意,為其將來的發(fā)展奠定基礎
兒童對環(huán)境的哲學思考常常伴隨著兒童創(chuàng)作的出現。有一個爸爸抱著兒子在陽臺上看風景,孩子忽然看著外面的風景說道:“太陽把風曬成了春天”。這體現的是兒童對于春天的一種哲學理解,“風把太陽曬成了春天”充滿了詩意。成人對此應當給予肯定,讓孩子更多地進行哲學思考和創(chuàng)作。
(二)呵護兒童健康成長
尊重兒童哲學智慧的核心是肯定兒童的哲學,給孩子思考的自由,而不是借由所謂“大人的權威”向兒童施壓,灌輸給兒童自己的觀點。這種尊重建立在雙方平等對話的根基上,打破了傳統(tǒng)的不對等關系,在對話當中雙方獲得啟迪。
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兒童不可避免地會面對各種各樣的困難與挫折,承受著學習、家庭和同伴的壓力,或多或少會經歷一些痛苦。而尊重兒童的哲學智慧,有助于幫助兒童理解和樹立辯證統(tǒng)一的觀點,在將來遭遇失敗等變故時能夠用這種思維即時進行心理疏解,保持心理健康。這種辯證統(tǒng)一的哲學智慧將會伴隨兒童的一生,即便是進入成人階段,也能夠自如地面對苦難。
(三)訓練兒童的獨立性
兒童哲學不是競賽性的、排他性的,它在啟發(fā)孩子獨立思考的同時,還力求造成一種民主空氣,一種商討的環(huán)境,教育孩子既獨立自主,又相互配合;既有自尊,又互相尊重,它教孩子既崇奉真理,又明白妥協(xié)的必要[9]。尊重兒童的哲學智慧便是尊重兒童的獨立性,以便其從中得到訓練,為將來的學習和生活做準備。國內的許多兒童在學習過程中缺乏獨立性和自主性,在學習中缺乏學習計劃,始終處于“被安排”的狀態(tài)。即便是步入成人階段,他們也缺乏人生規(guī)劃。究其原因可以追溯到童年時期,在童年時期他們的獨立思考得不到肯定,獨立探索受到批判?!皠e亂想”“別瞎玩”阻止了兒童的獨立思考與獨立探究,兒童的哲學智慧被成人異樣的目光對待卻得不到應有的尊重,幼兒的創(chuàng)造力也被貶得一文不值,給孩子的自信心造成了一定的打擊。
三、反思與討論
華茲華斯提出的“兒童是成人之父”、杜威“兒童中心”這些思想給我們的啟示是我們不僅以幼兒為本,而且要求我們尊重兒童的哲學智慧,保護兒童的求知欲,訓練兒童的獨立性,呵護兒童健康成長,而不再是把兒童看作工具,避免“童年殖民”現象的出現。哲學對話層面對于出現獨特的主觀性是必要的[10]。當成人在與不同的兒童進行哲學對話時,他們對于同一個問題的理解必然是有差異的,這是他們對于世界的獨特理解,成人應當尊重兒童的哲學智慧,給予兒童肯定并鼓勵他們盡可能地進行更多的哲學思考。
關于尊重兒童哲學智慧的意義做了上述淺顯的探討,事實上,其意義不止于此。把兒童的世界還給兒童,使“思”真正成為兒童的“思”,而不是成人之“思”的模仿和演繹,使兒童從成人牢籠的陰影中,從成人世界的“霸權”中走向主體,走向自由[11]。習近平總書記曾說過,一個不記得來路的民族,是沒有出路的民族。同樣,一個不尊重兒童的民族注定是不幸福的民族。所有的成人都必然要經歷童年階段,兒童成長階段的印記是伴隨成人一生的,只有尊重兒童哲學智慧,在此過程中兒童得到了自由,成人才能夠享受真正的自由。
四、結語
《聯(lián)合國兒童權利公約》將兒童視為有能力的人。如果有機會和環(huán)境,特別是在兒童早期就盡可能讓兒童發(fā)表意見。然而,世界上大多數兒童尚未實現他們發(fā)表意見的權利。作為成人,我們有責任和義務去捍衛(wèi)孩子發(fā)言的權利,想要讓兒童在早期就能夠發(fā)表自己的意見,尊重兒童的哲學智慧是其中的重要手段。尊重兒童發(fā)言的權利也就是承認兒童對這個世界有自己獨到的認知和理解,給兒童提問和探索的權利,也即重新審視兒童哲學智慧,正視兒童的發(fā)展權利,摒棄成人的傲慢與偏見,給兒童足夠的支持,給他們平等的地位,充分肯定且尊重兒童的哲學智慧。
參考文獻:
[1]劉曉東.兒童精神哲學[M].南京: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1999.
[2]元脫脫.朱熹傳[M]//宋史.北京:中華書局,1977.
[3]元脫脫.陸九淵傳[M]//宋史.北京:中華書局,1977.
[4]林德宏.兒童的哲學世界[J].南京大學學報:哲學·人文科學·社會科學版,1999(4):149-155.
[5]龐學光.善待兒童“愛智慧”的天性[J].中小學德育,2014(2):95.
[6]杜威·約翰.我們怎樣思維:經驗與教育[M].姜文閔,譯.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7]陳樂樂.梅洛—龐蒂的兒童研究及其教育啟示[J].教育發(fā)展研究,2016,36(24):68-76.
[8]蘇令.訪虞永平教授:別做透支幼兒未來的劊子手[J].中國教育報,2013(11).
[9]鄧鵬.把哲學的金鑰匙交給孩子:李普曼及兒童哲學[J].教育發(fā)展研究,1999(12):15-18.
[10]V?litalo,R.,Juuso,H.,&Sutinen, A. Philosophy for children as an educational practice[J].Studies in Philosophy and Education,2016, 35(1):79-92.
[11]高建平.兒童哲學中的自由精神[J].晉中學院學報,2009,26(2):115-117.
責任編輯:趙慧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