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輔導員是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對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日常管理、學生職業(yè)生涯規(guī)劃、校園安全穩(wěn)定等都具有重要意義。研究采用行為事件訪談法構建醫(yī)藥院校輔導員勝任力模型,以期為輔導員隊伍的培養(yǎng)、激勵和考核提供科學依據(jù)。研究發(fā)現(xiàn),醫(yī)藥院校輔導員勝任力模型包含知識與技能、職業(yè)態(tài)度、個性特征三個維度,十二項勝任力要素。
關鍵詞:醫(yī)藥院校輔導員 勝任力模型 行為事件訪談法
輔導員是高校教師隊伍和管理隊伍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高校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學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組織者、實施者和指導者[1]。隨著社會經(jīng)濟的高速發(fā)展,新的變化和問題給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如今大學生個性突出,以自我為中心,面對學習、就業(yè)等壓力無所適從,容易出現(xiàn)各種心理問題和突發(fā)事件,在這種情況下,輔導員的崗位勝任力尤為重要。
勝任力是指特質、動機、自我概念、社會角色、態(tài)度、價值觀、知識、技能等能夠可靠測量并可以把高績效員工與一般績效員工區(qū)分開來的任何個體特征。勝任力模型是勝任力的應用形式[2]。高校輔導員勝任力模型是指在高校學生教育管理第一線工作崗位的,與高校學生工作績效密切相關的高校輔導員所具備的知識、能力、素質、個人特質等績優(yōu)者表現(xiàn)出的個性特征的集合[3]。關于輔導員勝任力的研究,我國起步較晚,相關研究較少,針對醫(yī)藥院校輔導員勝任力的研究更是缺乏。
研究采用行為事件訪談法挖掘醫(yī)藥院校輔導員勝任力指標,通過相關專家意見和問卷調查統(tǒng)計分析結果修訂指標,最終醫(yī)藥院校輔導員構建勝任力模型。
一、研究方法
研究采用行為事件訪談法和問卷調查法。通過訪談江蘇省醫(yī)藥院校輔導員,收集訪談對象在輔導員工作中3件做得比較成功的事件和3件不成功的事件,以找出輔導員崗位的核心勝任指標。通過問卷調查,了解輔導員的崗位勝任素質構成要素,并與輔導員行為事件訪談結果相對照,獲取輔導員勝任力特征,從而為構建輔導員勝任力模型提供實證依據(jù)[2]。
1.行為事件訪談法
(1)訪談對象
研究以江蘇省醫(yī)藥院校輔導員為訪談對象,共抽取20位輔導員進行訪談,根據(jù)訪談內容挖掘勝任力要素。訪談內容包括訪談對象基本信息、職業(yè)認知、職業(yè)動機、最成功的事例、不成功的事例等。研究對訪談記錄進行勝任力編碼,提煉出35個勝任力影響子因素。
(2)結果分析
根據(jù)輔導員行為事件訪談情況,將訪談過程中輔導員崗位勝任素質特征維度出現(xiàn)的頻數(shù)進行統(tǒng)計。再根據(jù)被訪談者的單位績效考核記錄進行綜合評價,將被訪談者分為優(yōu)秀組和普通組。通過檢驗分析,剔除不具有顯著差異性的勝任力影響子因素,剩下24個勝任力影響子因素。
2.問卷調查
(1)問卷設計
在文獻等已有資料的基礎上,自編醫(yī)藥院校輔導員勝任力調查問卷,問卷分為輔導員問卷和學生問卷。問卷內容包括個人信息和勝任力特征兩部分,“輔導員勝任力特征”部分,輔導員版問卷包括47個題項,學生版問卷包括43個題項,所有題項均采用李克特5點量表法度量,從1到5代表“非常不重要”到“非常重要”。
研究選取江蘇省醫(yī)藥類院校輔導員和學生。輔導員版問卷發(fā)放260份,有效回收255份,回收率為98.1%。學生版問卷發(fā)放613份,有效回收608份,回收率為99.2%。
(2)結果分析
① 問卷信度分析
采用Cronbachs ?Alpha值對輔導員勝任力調查問卷進行信度分析。如表2可知,輔導員版調查問卷的Cronbachs ?Alpha值為0.848,學生版調查問卷的Cronbachs ?Alpha值為0.993,兩份問卷均具有較高的信度。
② 問卷效度分析
效度主要包括內容效度、準則效度和結構效度,本研究主要從結構效度指標和內容效度指標進行分析。結構效度指標包括收斂效度與判別效度。收斂效度主要考察每個構想概念的因子負荷值,刪去因子負荷低于0.3 的測量項目[4]。統(tǒng)計數(shù)據(jù)表明,輔導員版調查問卷和學生版調查問卷各題項的CITC系數(shù)均大于0.5,表明兩份問卷的所有題項均具有良好的收斂效度。
判別效度的評價采用探索性因子分析方法(E F A)。本研究對兩份問卷的題項分別進行了K M O 檢驗和 B a r t l e t t 球度檢驗,輔導員版調查問卷和學生版調查問卷 K M O 檢驗的數(shù)值分別為0.886和0.978,均大于0.6,Bartlett球體檢驗結果顯著,因此,兩份問卷適合作探索性因子分析。
二、模型構建與驗證
1.因子分析
因子分析方法運用探索性因素分析與驗證性因素分析相結合的方法。探索性因素分析(EFA)選擇主成分分析法(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抽取特征值大于 1 的共同因素,并用最大變異數(shù)法(Varimax Method)進行正交旋轉,得出變量間更明確的關系,以便確定因素命名[4]。
學生版調查問卷獲得4個特征根大于 1 的因子,共解釋75.687%的方差變化量,因此學生版調查問卷可以提取4個主成分。根據(jù)其項目內容,分別命名為“了解與關愛學生”、“管理能力”、“人格魅力”、“專業(yè)知識”。
輔導員版調查問卷共獲得 6個特征根大于 1 的因子,共解釋79.938%的方差變化量,因此輔導員版調查問卷可以提取6個主成分。根據(jù)成分對應的項目內容,分別將6個主成分命名為“學生意識”、“管理能力”、“個性特征”、“思政與醫(yī)藥基礎知識”、“政治素養(yǎng)”、“職業(yè)認同”。
根據(jù)探索性因子分析結果,研究采用Amos結構方程模型軟件,對輔導員版調查問卷和學生版調查問卷進行驗證性因子分析,RMSEA的值分別為0.065、0.047,CFI、NFI、IFI的值均大于0.90,各項擬合指數(shù)均符合要求,表明各因子的擬合情況較好,問卷具有良好的結構效度。
2.討論
根據(jù)輔導員崗位勝任力行為事件訪談情況和高校輔導員崗位勝任力調查問卷結果進行對比分析,結果如表3所示。
由表3可知,輔導員版問卷和學生版問卷抽取的主成分具有高度的重合性。根據(jù)對輔導員崗位勝任力行為事件訪談與問卷分析結果,本研究認為“學生意識”、“管理能力”、“個性特征”、“思政與醫(yī)藥基礎知識”、“政治素養(yǎng)”與“職業(yè)認同”是醫(yī)藥院校輔導員應具備的崗位勝任力要素。
三、醫(yī)藥院校輔導員勝任力模型
構建出來的高校輔導員勝任力模型包括若干項勝任特征,通過聚類分析,將這些特征分成三個維度,構建了醫(yī)藥院校輔導員崗位勝任力模型,如圖1所示。模型共包括三個維度、十二項勝任力要素,模型的三個維度體現(xiàn)了輔導員必備的三方面內容。第一個維度:知識與技能,要求醫(yī)藥院校輔導員具備思想政治與醫(yī)藥相關知識,同時要有較高的政治素養(yǎng)、問題解決能力、溝通能力等綜合技能。第二個維度:職業(yè)態(tài)度,要求輔導員應加強自身職業(yè)認同,堅守初心,具有高度的學生意識,以學生為中心,關心關愛學生。第三個維度:個性特征,要求輔導員要有原則性、責任感和親和力,對待學生一視同仁,對待工作勤勤懇懇[5]。輔導員是學生的政治領路人,肩負著光榮的時代責任和歷史使命,要不斷加強自身綜合素質與能力,努力把學生培養(yǎng)成為社會主義事業(yè)的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令第43號.普通高等學校輔導員隊伍建設規(guī)定[Z].2017.09
[2]葛衛(wèi)華.輔導員崗位勝任力模型構建的實證研究——以上海高校輔導員為例[J].思想理論教育,2016(07):103-106.
[3]譚璐.高校輔導員勝任力模型構建與應用探析[J].市場周刊(理論研究),2013(01):109-110.
[4]姚凱,韓英.高校輔導員勝任力模型分析及其應用[J].復旦教育論壇,2013,11(03):70-75.
[5]吳立爽,熊啟,劉鵬.高校輔導員勝任力模型構建研究[J].寧波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8,40(01):82-85.
作者簡介
臧夢云(1992—),女,漢族,江蘇宿遷人,助教,碩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