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麗娟
【摘 要】 目的:探究心理護理干預在小兒外科手術圍術期的運用價值。方法:研究對象為86例小兒外科手術患兒,分為兩組,43例給予常規(guī)護理者作為對照組,43例給予心理護理干預者作為觀察組,對比兩組護理效果。結果:觀察組恐懼與緊張評分均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護理總滿意率為95.3%,對照組護理總滿意率為79.1%,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在小兒外科手術護理中,加強心理護理干預,能夠顯著改善患兒的不良心理,穩(wěn)定患兒的心理狀態(tài),促使患兒治療依從性顯著提高,同時顯著提高家屬護理滿意率,護理效果顯著。
【關鍵詞】 心理護理干預;小兒外科手術;圍術期
文章編號:WHR201908097
患兒不同于成年患者,其年齡較小,對醫(yī)院、醫(yī)療設備等存在一定的恐懼心理。而小兒手術患兒的生理與心理沒有發(fā)育完全,會對手術治療存在恐懼、緊張等不良心理[1]。而且醫(yī)院陌生的環(huán)境會影響到患兒心理狀態(tài),從而導致大多數患兒心理波動較大,治療依從性較差,對患兒的手術治療效果造成較大影響,并且不利于醫(yī)護人員診療工作的開展。因此,針對小兒外科手術患兒需要加強護理干預,穩(wěn)定患兒心理狀態(tài),提高其治療依從性,確保手術順利開展,從而取得滿意的預后效果[2]。在本次研究中,對86例小兒外科手術患兒進行分析,現(xiàn)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研究對象為86例小兒外科手術患兒,選取時間段為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將其分為兩組,43例給予常規(guī)護理者作為對照組,43例給予心理護理干預者作為觀察組。對照組中,男性與女性患兒分別為23例、20例;年齡為3~12歲,平均為(7.3±0.6)歲;其中疝修補術11例,闌尾手術18例,陰莖延長術14例。觀察組中,男性與女性患兒分別為24例、19例;年齡為4~13歲,平均為(7.7±0.8)歲;其中疝修補術10例,闌尾手術19例,陰莖延長術14例。兩組患兒基礎資料對比無顯著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兒家屬均簽署知情同意書。
1.2 方法
常規(guī)護理應用在對照組患兒中,心理護理干預應用在觀察組患兒中,具體如下:
1)術前心理護理。患兒入院后,對陌生的醫(yī)院環(huán)境不適應,并且受到病情的影響會導致患兒出現(xiàn)煩躁、焦慮、緊張等不良情緒,表現(xiàn)為亂動、哭鬧等。因此,護理人員需要對患兒的心理狀態(tài)進行密切觀察,在患兒入院之后需要給予關心與愛護,加強與患兒的交流,通過玩具、卡通圖片等方式轉移患兒注意力,以穩(wěn)定其不良心理。針對哭鬧與不配合的患兒,以鼓勵為主,提供其感興趣的玩具、圖畫或動畫視頻等,穩(wěn)定其情緒,讓患兒積極配合治療。另外,需要為患兒營造溫馨舒適的住院環(huán)境。在病房中張貼卡通圖案,擺放各種玩具或娃娃等,或者播放卡通動畫等,轉移患兒注意力,穩(wěn)定患兒情緒[3],讓患兒感受到舒適,消除陌生感。可以對患兒病房進行適當的裝修,確保整體顏色鮮艷,可以在墻上涂抹彩繪或卡通圖案等,讓病房環(huán)境富有童趣;擺放卡通床單被套等,讓患兒感受到溫馨與舒適。定時整理病房設置,確保病房的干凈與整潔。
2)術中心理護理。在手術的時候,可以讓患兒家屬陪同患兒到手術室門口,在室內設置患兒玩耍區(qū)域,有效緩解患兒緊張心理。對室內的溫度與濕度進行調節(jié),確保患兒感到舒適。在術中,護理人員陪伴在患兒身邊,加強交流,確保語言溫柔親切,對患兒進行鼓勵與安慰,并給予夸獎與贊美,肯定患兒,讓其產生成就感,能夠積極配合治療。可以在手術室準備小紅花或玩具等,對表現(xiàn)勇敢的患兒給予獎勵,確?;純耗軌蚍e極配合治療,使手術順利開展。
3)術后心理護理。在患兒清醒后需要告知其與家屬手術成功情況與預后效果等,讓患兒家屬穩(wěn)定心理狀態(tài),緩解擔憂心理。在患兒清醒后,需要告知切口疼痛是正常情況,向患兒與家屬詳細講解疼痛注意事項,有效緩解疼痛。如果患兒出現(xiàn)哭鬧、依從性較差等情況,需要鼓勵患兒,語言確保溫柔,可以適當播放動畫片轉移患兒注意力,對疼痛癥狀進行緩解。術后護理人員應充分尊重、理解患兒,鼓勵患兒積極配合治療,確?;純罕M早康復[4]。對患兒進行關愛,避免遷就患兒,幫助患兒提高治療信心,提高患兒適應能力與心理承受能力,減少手術疼痛引起的功能鍛煉抵觸心理,并告知患兒功能鍛煉的好處與注意事項,端正患兒態(tài)度,使其積極面對治療,盡早康復。
1.3 觀察指標
采用FAVS評分量表對患兒護理后緊張、恐懼心理進行評分,每項100分,分數越高表示患兒緊張、恐懼心理越嚴重。采用自擬問卷調查量表評分護理滿意率,分為非常滿意、比較滿意、不滿意,總分為100分。
1.4 統(tǒng)計學分析
采用SPSS 21.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采用均數±標準差表示計量數據,行t檢驗;用%表示計數資料,行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兒護理后FAVS評分對比
觀察組恐懼與緊張評分均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護理滿意率對比
觀察組護理非常滿意24例,比較滿意17例,不滿意2例,護理總滿意率為95.3%,對照組護理非常滿意18例,比較滿意16例,不滿意9例,護理總滿意率為79.1%,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由于小兒患兒年齡較小,生理與心理發(fā)育不完全,導致患兒心理耐受性較差,在日常打針輸液等常規(guī)的侵入性操作中均會出現(xiàn)恐懼、緊張等不良情緒。而手術治療屬于較大的侵襲性操作,更加容易使患兒產生恐懼、緊張等不良心理。而患兒在極度緊張與恐懼的心理狀況下,會出現(xiàn)機體血壓顯著上升、心率加快等一系列的應激反應,影響手術治療及效果,還會增加患兒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次數。因此,在小兒外科手術圍術期,需要加強心理護理干預。在術前心理干預中,需要對患兒的不良心理加強疏導,并創(chuàng)設良好的住院環(huán)境,消除患兒緊張與恐懼心理。在術中,需要對患兒心理狀態(tài)進行密切觀察,給予安慰與支持。在術后需要對患兒進行疼痛護理,轉移其注意力,消除不良心理[5]。
綜上所述,在小兒外科手術護理中,加強心理護理干預能夠顯著改善患兒不良心理,穩(wěn)定患兒心理狀態(tài),促使患兒治療依從性顯著提高,并且顯著提高家屬護理滿意率,護理效果顯著。
參考文獻
[1] 李卓,曾麗萍,尹芳.家屬心理護理在小兒急診手術前的應用效果[J].人力資源管理,2015,23(12):343-344.
[2] 雷淋林.手術室人員對小兒患者術前的心理護理干預[J].系統(tǒng)醫(yī)學,2017,32(18):118-119.
[3] 張媛媛.心理干預對小兒全麻圍手術期的影響[J].現(xiàn)代醫(yī)學與健康研究電子雜志,2017,11(07):114-115.
[4] 楊琳.圍手術期個性化護理干預在肝膽外科手術護理中的臨床應用效果[J].臨床醫(yī)學研究與實踐,2018,03(13):164-165.
[5] 黃曉燕.多元護理干預在小兒外科手術圍術期的應用[J].湖北民族學院學報(醫(yī)學版),2015,32(04):34-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