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力
隨著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越來越多的人不得不改變原先的生活習慣?!蹲x者文摘》(亞洲版)近日分析了新冠肺炎疫情可能會對文化、社會和衛(wèi)生習慣產生的影響。他們預測,以下幾個日常生活習慣會發(fā)生改變。
打招呼時不再握手。在這一特殊時期,人們放棄了握手、擊掌、擁抱和親吻等問候方式,以把手放在胸前、點頭或任何能夠避免直接接觸的動作代替。
多數公共場所會提供手部消毒液。疫情暴發(fā)后,手部消毒液在公共場所中變得更常見。
找到另一種按下按鈕的方式。我們日常觸碰的地方多是充滿細菌的,比如自動取款機上的按鈕,以及電梯中的按鈕等。因此有專家建議,人們應該用衣服遮住手部或用肘部按按鈕。萬一不得已直接用手指按了,應避免摸臉,直到有機會用肥皂等洗手。
更加重視個人空間。疫情期間,最有效的應對政策之一就是“自我隔離”。雖然疫情結束后,我們可能不會看到這一政策繼續(xù)生效,但它的一個影響可能會繼續(xù)存在——人們將更加注意在個人空間中接近自己的人,并且在大多數文化中,社會可接受的人際距離會發(fā)生變化。
養(yǎng)成勤洗手的習慣。疫情暴發(fā)以來,關于預防新冠病毒傳播,我們聽到最多的一句話就是“勤洗手”。我們應該盡可能頻繁地洗手,每次洗足20秒鐘,并使用酒精濃度至少為60%的洗手液。
避免擁擠。當你快要遲到時,總會遇到這樣的情況:乘坐地鐵,或者等電梯時,里面即便擠滿了人也不得不硬著頭皮擠進去。但是自從新冠肺炎疫情暴發(fā)以來,人們就對擠入擁擠的空間一事三思而后行了。
更好地理解公共衛(wèi)生道德?!白晕腋綦x”的目的不僅在于保護自己,還在于確保自己不會將病毒傳播給其他人,尤其是那些特別脆弱的人(例如老年人和免疫力低下的人)。這次疫情給大家上了一節(jié)公共衛(wèi)生道德課——為了更大的利益,有時必須將自己的自主權置于身后。
疫情可能還會對我們處理工作和學習的方式產生影響。例如,公司會快速回應客戶及其需求,以增強在危機中脫穎而出的能力;更多公司將允許員工遠程工作;學校將為遠程教學做更多準備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