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1世紀是一個互聯網時代,隨著互聯網技術在人們生產、生活中應用范圍的拓寬,社會對現代化人才也提出越來越高的要求,尤其是信息素養(yǎng)方面,包括熟練操作計算機的能力、良好的信息素養(yǎng)等。然而,由于成長環(huán)境、學習興趣等各方面存在差異,所以初中學生信息素養(yǎng)不盡相同。有的學生基礎薄弱,學習能力低,而有的學生能夠熟練操作計算機,學習能力也很強。面對信息素養(yǎng)參差不齊的教育對象,教師應采取分層教學策略,讓每個學生都能得到有效的訓練,使學生的學習需求得到最大化滿足。文章就新課程下初中信息技術教師從教學對象、教學目標、教學方式等方面著手實施分層教學的具體策略進行論述。
關鍵詞:新課程;初中;信息技術;分層教學
一、 前言
新課程改革強調,要以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終身發(fā)展為目標展開教學。在信息技術學科的學習上,初中學生表現出來的學習能力存在差異,而且學習興趣、計算機基礎、實踐能力等各個方面也存在差異。當下,信息技術教師在教學中普遍采取統(tǒng)一化教學方式,給予學生同樣的教育內容,制定同樣的學習目標,采取同樣的教育方式,導致有些學生感到吃力,而有些學生卻覺得學習毫無挑戰(zhàn)性。只有少數學生真正獲得了提高。在文章中,筆者就分層教學在初中信息技術課程中的具體實踐策略分享幾點自己的看法和思考。
二、 分層教學策略的應用價值
(一)激發(fā)學生學習動機
分層教學是一種尊重學生主體地位和個性化特點的教學方式,每個學生被放在合適的位置上,學習著適合自己的內容。而且,分層教學理念下,教師根據學生的“最近發(fā)展區(qū)”為學生制定合適的學習目標。這些目標對學生來說“夠不著”,但卻“看得見”。讓學生相信只要自己竭盡全力,一定可以達到學習目標。在這個過程中,學生感覺到教師對自己的關注、理解、尊重,加上學習壓力并不大,所以學生的學習愿望、學習動機被充分激發(fā)出來。
(二)增強學生自信心
分層教學的本質就是因材施教,從某種程度上說,教師為學生量身定做教學模式,根據學生“最近發(fā)展區(qū)”給學生制定學習目標,讓學生在竭盡全力的狀態(tài)下“夠得著”目標。換言之,分層教學理念下,只要學生足夠努力,是能夠成功達到學習目標的。在達到學習目標后,學生就會體驗到成功的喜悅,并且獲得一定的成就感。經常性地實現目標,會讓學生越來越相信自己,自信心也不斷增強。
(三)盡量滿足學生學習需求
不同的學生有不同的學習需求。譬如,部分初中學生沒有接觸過電腦,或者很少接觸電腦,所以操作計算機的能力較低,了解和掌握的計算機知識也比較少。這類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更多的是想打好基礎。而有些學生,課后的時候經常玩電腦,加上興趣濃厚,所以計算機操作能力較強,對于一些基礎性的軟件,如Word、Excel等軟件基本上能夠熟練操作。這類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想要學習一些難度更高的、具有挑戰(zhàn)性的知識。而分層教學的實施,能夠讓所有學生的學習需求都能得到滿足。
(四)促進教學水平整體提升
實施分層教學法,雖然與傳統(tǒng)的統(tǒng)一化教學方式相比,需要教師耗費更多的精力、時間,但是這種教學方式對于改善教學質量效果顯著。分層教學理念下,每個學生處在適合自己的位置上,這能夠將每個學生的潛能盡量發(fā)掘出來。換言之,在分層教學模式下,幾乎所有的學生都會在原有的基礎上獲得提升。故此,整個信息技術課程的教學水平也會大幅度提高。
三、 新課程下分層教學策略在信息技術教學中的應用策略
(一)對教學對象進行分層,奠定分層教學基礎
分層教學的有效實施,建立在教育對象的合理分配上。換言之,教師先要對學生的層次進行科學劃分,在這個基礎上給予不同層次學生相應的教育,這樣才能保證分層教學效果。部分教師因為這一步沒有把握好,導致后續(xù)教學策略的實施受到影響。在分層的時候,教師不能只關注學生的學習成績,應當根據學生的綜合素質對學生進行劃分,包括學生了解的信息技術知識、操作計算機的能力、學習興趣和需求等。綜合這些知識,對學生的層次進行劃分。一般來說,對于一個班級的學生,適合分成三個層次,分別是基礎組、普通組、提高組?;A組的學生,主要是很少接觸計算機,信息技術知識匱乏,對計算機操作不熟練。而提高組的學生則是經常接觸計算機,掌握豐富的信息技術知識,而且計算機操作能力較強,對計算機感興趣的學生群體。剩下的學生,則是普通組的學生。一般來說,基礎組、普通組和提高組三個小組的學生數量,比例盡量控制在1∶2∶1左右,即普通組學生占據一半,而基礎組學生和提高組學生數量各占據25%。
(二)對教學目標進行分層,激發(fā)學生學習動機
不同層次學生學習需求、學習興趣、實踐能力、認知水平存在差異,不是站在同一個起點上,所以,即使付出同樣的努力,不同層次的學生達到的高度也是不一樣的。分層教學理念下,教師在分好學生的層次之后,應當對教學目標進行分層,確保設置的教學目標在學生的“最近發(fā)展區(qū)”,學生在竭盡全力的基礎上能夠實現目標。這樣的教學目標為學生“量身定做”,能夠消除學生畏懼心理,有效激發(fā)學生學習動機。例如,對于基礎組的學生,教師應當將目標設置為:使學生掌握書本上的基礎知識,對所學的內容做到理解并掌握,培養(yǎng)學生對信息技術的興趣,確保學生能夠有效完成課堂上的學習任務。對于普通組的學生,教師可以將目標設置為:使學生在理解并掌握文本內容的基礎上學會分析問題,具備良好的問題分析能力和解決能力。對于提高組的學生,教師可以將目標設置為:使學生熟練掌握所講解的信息技術知識和技能,并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獨立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
(三)對課堂提問進行分層,調動學生的能動性
課堂提問是師生互動的重要“橋梁”,是教師檢驗學生學習成效的重要手段。由于不同層次的學生學習能力不同,所以,在進行課堂提問的時候,教師應當立足實際,根據學生所在層次以及學生自身的學習特點、個性特點等提出一些難度適宜的問題,以此調動學生的能動性。例如,在講解word文檔時,教師可以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提出不同難度的問題,或者讓學生進行不同難度的實踐操作。舉個簡單的例子,對于基礎組學生,教師則讓學生進行文字編輯以及段落排布等有關操作,這些是學習word文檔必須要掌握的基礎技能。而對普通組學生,教師則讓學生在編輯文字的同時插入相應的表格和圖片。對于提高組的學生,教師可以讓學生進行藝術字創(chuàng)作,展示高級文檔編輯技能。這樣的分層提問,不僅能夠調動學生的能動性,促進學生對知識和技能的掌握,還能增強學生的自信心。
(四)對教學方式進行分層,給予學生較好教育
不同層次的學生計算機基礎和學習能力是不同的,所以,教師在教學中,對于不同層次的學生,盡量采取不同的教學方式,確保每一個層次的學生都能學有所獲。一般來說,基礎組學生認知水平、學習能力有限,而且學生在學習上面臨各種各樣困境。所以,對于這一層次的學生,教師可以采取個體輔導法,即一對一給予學生針對性輔導。在學生進行計算機操作的時候,教師要加強巡視,及時發(fā)現學生存在的問題并予以幫助。而普通組學生有一定的計算機基礎,但是學習能力、認知水平有限。對于這一層次的學生,教師可以采取小組合作學習法,讓學生相互合作,共同完成某個學習任務,以此拓寬學生的視野、思維,使每個學生都能獲得進步。而對提高組學生,教師可以采取任務驅動教學法,結合實際情況,給學生設置具有挑戰(zhàn)性的學習任務,然后讓學生在任務的驅動下自主思考、分析問題,從而完成任務,以此鍛煉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拓寬學生學習深度。
(五)對教學評價進行分層,增強學生的自信心
學生之間存在個體差異,這是不可否認的事實。所以,在實施教學評價的時候,教師不應采取“一刀切”的方式。同樣一個實踐任務,對于尖子生來說輕而易舉就能完成,而對學困生來說,可能超出了其認知和能力范圍,所以無法完成。但是并不能完全以“做到”或“做不到”為標準對學生進行表揚或批評。這樣容易打擊學生自信心,讓學生逐漸喪失學習興趣。分層教學理念下,教師對教學評價也要進行分層處理。譬如,對于基礎組的學生,教師要適當地降低要求,在實施教學評價的時候,主要關注學生的進步程度、學習態(tài)度等,而不是一味地看結果。要多表揚學生的優(yōu)點,如學習態(tài)度認真、進步明顯等,通過這些激勵性的評價激發(fā)學生學習動機,增強其自信心和學習興趣。而對普通組學生,教師同樣要實施激勵性評價,但更多的是指出學生在學習中表現出來的不足和缺陷,幫助學生有針對性地糾正和完善,以此提升學生學習效果。對于提高組學生,教師在表揚、肯定學生的同時,要對學生提出更高的要求,避免學生產生自滿心理,進一步挖掘學生的潛能。
四、 結語
綜上所述,分層教學在初中信息技術教學中的應用,對于改善教學質量效果顯著。在實際教學中,教師應立足實際,結合信息技術課程特點,對教學對象、教學目標、課堂提問、教學方式以及教學評價進行分層,將每個學生擺在合適的位置上,讓他們接受適合自己的教育,在促進學生習得知識的同時增強學生的自信心,使學生獲得全面發(fā)展。筆者在教學中采取上述措施,取得一定的成效,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實踐能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希望筆者分享的這些教學經驗能為廣大信息技術教師實施分層教學提供策略上的參考。
參考文獻:
[1]王曉瓊.分層教學在初中信息技術教學實踐中的應用[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8(12):137.
[2]鄭桂娟.新課程改革信息技術分層教學探究[J].計算機產品與流通,2018(12):209.
[3]陳緋.立足學科?分層教學:也談初中信息技術課中分層教學的有效運用[J].中國教育信息化,2015(22):68-69.
[4]孫樹森.于任務驅動的分層分組教學法在初中信息技術課中的應用[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4(2):44+132.
[5]胡為敏.巧設任務,分層教學:初中信息技術課堂教學實踐[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6(12):146.
[6]成蘭蘭.分層教學法在農村初中信息技術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8(5):101.
[7]曾廣萍.關于初中學校信息技術分層教學的實踐與思考[J].科技信息:學術研究,2016(22):234.
作者簡介:馬衛(wèi)風,甘肅省臨夏回族自治州,甘肅省臨夏州積石山縣移民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