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核心素養(yǎng)的提出,對于教育教學活動提出了更高要求,在日常教學中,教師必須結合核心素養(yǎng)的要求,全面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能力,以此培養(yǎng)綜合型人才。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也需要在核心素養(yǎng)導向下,改革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全面培養(yǎng)學生語文聽說讀寫能力,為學生發(fā)展打下基礎。
關鍵詞:核心素養(yǎng);小學語文;教學
一、 前言
新一輪課改中提出,在教育教學中應該特別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對此教師在日常教學中,必須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思想,要充分發(fā)揮出學生的主體作用,充分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靈活地應用各種教學手段,促使學生更好的學習語文知識,滿足學生核心素養(yǎng)發(fā)展需求。小學語文教師在實際中需要充分把握語文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內涵,結合當前小學語文教學情況,調整優(yōu)化課堂教學手段,全面培養(yǎng)學生核心素養(yǎng)。
二、 語文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內涵
核心素養(yǎng)是新一輪課改的重點,其在銜接教學理論、教學實踐上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語文學科核心素養(yǎng)是學生在日常學習過程中,形成的滿足自身個性發(fā)展及適應社會發(fā)展的語文能力,具體來說,語文學科核心素養(yǎng)主要包含以下幾個方面。
(一)語文能力
其涉及口語表達能力和書面表達能力兩個方面,語文能力是語文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基礎,在語文教學中,教師應該借助語文知識,指引學生可以學會在實際生活中很好地與人進行溝通、表達,并且要會用恰當?shù)脑~句用寫作方式表達自身想法。
(二)思維能力
教師在語文課堂上,應該借助教材中的文章,指引學生學會系統(tǒng)、層次的進行文章思考,提高學生思考能力,促進學生思維發(fā)展。
(三)審美能力
語文教師在教學中還應該指引學生深入的體會教材文章的美,感受作者的情感、文章內涵,進而從中體會到文學作品的語言美,促進學生文本鑒賞能力的提高。
(四)文化修養(yǎng)
在語文教學活動中,教師應該借助文本知識及課外閱讀材料,幫助學生更好地感受作品背后蘊含的文化,讓學生在學習中得到文化熏陶,促進學生健康文化觀念形成,提升學生人文修養(yǎng)。
三、 小學語文教學現(xiàn)存問題
從當前小學語文教學實際看,還存在一些問題,這就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到學生核心素養(yǎng)提升,這些問題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三個方面。
(一)教學觀念滯后
就目前而言,在小學語文教學活動中,還存在教師教學觀念相對比較滯后的情況,教師采取的教學方式相對比較落后,影響到學生核心素養(yǎng)提升。小學語文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經(jīng)常會直接進入到教學主題,很少進行課堂導入,導致學生難以接受。對小學生來說,他們的年齡相對比較小,學習、接受能力都比較弱,在教學中,如果教師沒有做好課堂導入,就會導致學生的學習熱情不高,很容易被其他事物所分散注意力,從而影響到課堂教學效果。
(二)沒有充分發(fā)揮出學生主體作用
在小學語文教學活動中,教師具有很高的地位,教師既是語文課堂活動的組織者,也是語文活動的執(zhí)行者,同時在課堂上,語文教師會為學生傳授很多基礎知識,如拼音、識字,但是小學生本身的認知能力有限,在學習過程中習慣于依賴教師,時間一長教師就會忽視學生的主體作用,而學生也不會主動地尋求自身主體地位。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會從自己的角度出發(fā),考慮如何教學內容、完成教學目標,并沒有對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進行綜合分析,導致學生獨立思考的機會變得很少,只能按照教師設定的路線學習,這必然會影響到學生綜合能力提升,不利于學生核心素養(yǎng)提升。
(三)教學活動脫離學生實際
有的小學語文教師在開展課堂教學活動時,并沒有細致地分析知識點,在教學中難以把握“度”,同時教師在教學之前沒有與學生進行很好的溝通,單純地根據(jù)自己經(jīng)驗進行,忽視了學生實際,導致教學過程與學生實際情況相互脫節(jié)。學生在聽講時會感覺云里霧里,尤其是基礎相對比較差的學生,更是不知道教師在講什么,久而久之學生的學習興趣就會降低。
四、 核心素養(yǎng)下小學語文教學策略
(一)深入挖掘教材
基于核心素養(yǎng)下的小學語文教學活動,教師需要立足于教材,要對教材內容進行深入挖掘,設計趣味性的教學活動,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使得學生可以更加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語文課堂上。新版小學語文教材單元課文具有十分緊密的關聯(lián),教師在對教材進行深入思考時,可以從單元入手,以此凸顯語文知識的系統(tǒng)性、連貫性,便于學生學習。小學語文教師必須保證課堂教學的趣味性,結合學生的認知能力、學習能力,采取相應手段調動學生思維,讓學生在思考中提升核心素養(yǎng)。
例如,教師在指引學生學習《烏鴉喝水》的內容時,教師可以結合單元特點,開展啟發(fā)式教學活動,教師可以先利用現(xiàn)代多媒體,將烏鴉喝水的相關視頻播放出來,借助形象的視頻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在此基礎上教師讓學生初步閱讀課文,并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對課文中烏鴉喝水的方法進行討論,思考是否有其他方法幫助烏鴉更快的喝到水。學生在這樣的趣味性、開放性問題指引下,會表現(xiàn)的非常積極,大膽地發(fā)表自己想法、觀點,學生的思維十分活躍,同時學生在與人溝通中,會促進自身口語交際能力提升,這對于學生語文能力、思維能力等核心素養(yǎng)發(fā)展有極大幫助。
(二)構建自主學習機制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為了更好地培養(yǎng)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教師還需要特別注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教師要鼓勵、引導學生自主閱讀、分析、思考、感悟課文,使得學生可以對課文產生獨特的感受。需要注意的是小學生的年齡相對比較小,自主學習能力比較差,所以教師要成為學生自主學習的指引者,為學生構建相應的自主學習機制,促使學生可以更好地進行自主學習。為了便于學生自主學習,教師可以根據(jù)學生實際情況,為學生布置相應的自主學習任務,如讓學生找出課文中的重點詞匯、句子,讓學生的自主學習活動具有目的性。例如,教師在引導學生學習《觀潮》這篇課文時,教師就可以根據(jù)學生學習情況,在課前錄制相應的微課,在微課中為學生設定相應的學習目標,如理解“若隱若現(xiàn)、齊頭并進、漫天卷地”等重點詞匯的含義,同時讓學生按照潮來前、潮來時、潮來后的順序對課文進行分段。在教學之前,教師可以將微課發(fā)給學生,讓學生根據(jù)微課及教材進行課前預習,同時教師還可以讓學生將自己在預習中存在的問題記錄下來,在進入課堂后與其他同學進行討論,幫助學生更好地解決預習中的問題,這樣不僅可以促進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提升,還能讓學生在相互交流中加深對課文情感的理解,這對于學生語文核心素養(yǎng)發(fā)展有極大幫助。
(三)滲透文化知識
我國具有悠久的歷史,文化更是博大精深,在當前的小學語文教材中,有很多內容都蘊含著豐富的歷史文化知識。小學語文教師在開展課堂教學活動時,注重優(yōu)勢文化知識的滲透,不僅能開拓學生的視野,豐富學生知識面,還可以有效提高學生的文化修養(yǎng),這對于學生核心素養(yǎng)提升有極大幫助。在小學語文教材中,有很多古詩詞內容,同時古詩詞也是語文教學的重難點部分,就目前而言,小學生在學習語文知識時,雖然可以很好的背誦記憶古詩詞,但是對于古詩詞背后的文化卻知之甚少,對此教師在教學中,要特別注重為學生講解其文化內涵。例如,教師在講解《望廬山瀑布》時,教師就可以在課堂教學中,利用多媒體,將廬山瀑布的壯麗景觀視頻展現(xiàn)出來,帶給學生強烈的視覺震撼,在此基礎上,教師簡單地為學生講解這首詩的年代背景、作者信息等,拓展學生知識面,接著教師指引學生從故事中感受到我國壯麗山河,培養(yǎng)學生熱愛大自然的良好情感,同時也讓學生在欣賞廬山瀑布的景色中提高自身的審美能力,提高學生核心素養(yǎng)。
(四)注重實踐活動開展
對于小學語文課程,與學生的實際生活有十分緊密的關聯(lián),同時核心素養(yǎng)下,小學語文教師還應該結合學生的具體情況,開展豐富多樣的實踐活動,實現(xiàn)課堂教學與課外實踐的結合,以此提高學生各項能力,滿足學生核心素養(yǎng)發(fā)展需求。在教育教學活動中,教師要引導學生走出教室,走向大自然,讓學生可以充分接觸大自然,教師借助大自然的資源對學生進行教育,使得學生可以真正地掌握相應道理。如,在課文《小馬過河》中,教師為了讓學生更好地理解凡事都要自己嘗試以后才能下結論的道理,在教學后,教師就可以在課下組織學生開展這樣的趣味實踐活動:教師事先準備多個箱子,每個箱子中都裝有不同的物品,如頭發(fā)、冰塊等,用黑布將箱子蓋住,并留下一個小孔,讓學生將手伸進箱子中,看看自己能摸到什么東西。在這樣的活動中,由于學生看不到箱子中的物品,不免會出現(xiàn)一定擔憂心理,教師鼓勵學生實踐、嘗試,讓學生可以在真正的體會后得出結論,而不是因為某些學生的過度擔心而不敢體驗。通過實踐活動的開展,能讓學生更好地將學到的理論知識、道理應用到實踐中,有助于學生思維能力、實踐能力、創(chuàng)造能力的提升,能滿足學生核心素養(yǎng)發(fā)展需求。
五、 總結
總而言之,核心素養(yǎng)導向下小學語文教師在開展課堂教學活動時,必須充分把握核心素養(yǎng)的內涵,在課堂教學中以學生為主體,鼓勵、引導學生可以積極的對語文知識進行自主、合作探究,同時教師要靈活的應用各種教學手段,對學生的思想觀念、行為習慣進行培養(yǎng),促使學生可以做到知行合一,強化語文教學效果,同時也為學生的綜合發(fā)展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陳靜韻.基于核心素養(yǎng)導向的小學語文教學探究[J].課外語文:教研版,2019(5):163-164.
[2]羅青.基于核心素養(yǎng)導向下的小學語文教學[J].讀與寫,2019(4):134-135.
[3]胡曉軍.基于學科核心素養(yǎng)導向的小學語文教學探究[J].新課程,2019(6):113.
[4]林金花.基于核心素養(yǎng)導向的小學語文教學策略研究[J].小學生作文輔導:語文園地,2019(7):66.
[5]范利珍.基于核心素養(yǎng)導向的小學語文教學模式探究[J].中華少年,2019(6):133-134.
[6]楊中平,孫士國.基于核心素養(yǎng)導向的小學語文教學方法探析[J].中華少年,2019(13):69.
[7]楊迎霞.基于核心素養(yǎng)導向的小學語文教學策略研究[J].學周刊,2019(15):119-120.
[8]詹亞魁.基于核心素養(yǎng)導向的小學語文教學探究[J].課外語文,2019(21):175.
作者簡介:
孫曉紅,吉林省吉林市,吉林省吉林市永吉縣口前鎮(zhèn)第二小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