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燕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作文教學一直是核心內(nèi)容。教師在寫作教學中,需要關注學生的獨特個性,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語文課程標準》明確強調(diào):我們要為學生的自主寫作提供有利條件,減少對他們寫作的束縛,鼓勵自由和有創(chuàng)意的表達。因此,學生的自由表達,是教師開展寫作教學的重要策略,也最能激發(fā)他們的創(chuàng)新精神。語文教師要關注學生的個性化寫作,全面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和寫作水平。
從寫作教學的現(xiàn)狀看,學生的習作個性差異不明顯,基本上千人一面。主要體現(xiàn)在:在教學中,套用一成不變的格式,利用差不多的指導套路開展寫作教學,學生寫出來的文章就像工廠批量生產(chǎn)的物品,人云亦云,沒有新意。其次是教師采用抹殺個性、忽略基礎的寫作教學方法,想讓學生全面提高習作水平,但是因為學生的基礎差異很大,如此一來,反而造成了學生對寫作興趣的缺失。出現(xiàn)上述情況,最關鍵的是教師忽視了學生是有個性的個體,每個同學對事物的看法和表述都帶有鮮明的個人特點。既然作文是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集中體現(xiàn),那么在寫作教學中就要努力培養(yǎng)他們的個性和創(chuàng)新精神,從而達到“我手寫我心,我筆抒我情”的理想境界,突破共性化,凸顯個性化。
具體來說,在教學工作中,要給予學生豐富的生活體驗,積累寫作素材,讓他們的素材如同泉水一樣永不枯竭。具體來說,可以采取以下途徑開展個性化寫作的嘗試:
一、向廣闊的生活索取素材
學生生活在學校和班級中,學校和班級開展的各項活動,每天發(fā)生的諸多事件,都可以成為寫作的內(nèi)容。例如,有的學生在食堂亂倒飯菜、做操不遵守紀律,或者是印象深刻的公開課、試卷下發(fā)時自己的復雜心情等。每天都有不同的學習體驗,這些都是豐富的生活素材。同學們對同一件事的看法會截然不同,會摻雜自己獨特的思想感情,因此寫出來的作文一定充滿了個性。
大自然也是寫作素材的重要來源,如春花秋實、夏雨冬雪、氣溫的變化、風景的變化等??梢哉f,這些給學生帶來獨特的視覺感受,只要稍加引導,一篇篇美文便會誕生在學生筆下。
二、緊密結合熱門話題即興寫作
每天的新聞和身邊都會發(fā)生引人關注的熱門事件,如果能巧妙地引導學生利用熱門話題開展討論和寫作,不僅可以逐步提高他們的寫作水平,還能夠引導他們關注國家大事,培養(yǎng)強烈的主人翁責任感。時間久了,學生對時事政治的敏銳度會逐步提升,從而真正達到“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的境界。
例如,在建國70周年的慶典儀式上,組織學生觀看現(xiàn)場直播,寫下內(nèi)心感受。學生通過寫自己在慶典中所看到的軍隊綜合實力的展現(xiàn),各種國之重器的出場,以及群眾花車的游行等,抒發(fā)出了作為社會主義接班人的自豪感,愛國熱情油然而生。
三、開展專題寫作訓練,培養(yǎng)個性化寫作情感
可以結合父親節(jié)、母親節(jié)、教師節(jié)、重陽節(jié)等一些節(jié)日,引導學生寫作文,讓他們在專題活動中,挖掘內(nèi)心情感,總結個人體驗,從而培養(yǎng)高尚的道德情操。例如,在教師節(jié),如何向老師表達自己的感恩之情,以別出心裁的形式讓老師笑一笑;或者是在父親節(jié)、母親節(jié),為父母親手做一頓飯,幫助他們完成心愿等,做到和父母之間沒有隔閡和障礙地溝通和交流,親子互動達到新高度。學生把和父母之間的互動溝通及時記錄下來,把心情抒發(fā)出來的時候,也是對自己成長經(jīng)歷的提煉和升華。
例如,有位學生寫在父親節(jié)這一天和父親冰釋前嫌的事情,感人至深。小作者寫父親沉默寡言,不茍言笑,自己特別怕他。但是在父親節(jié)這一天,自己給父親做了一張賀卡,父親喝了一些酒,和作者說了很多心里話,父子倆相視一笑中,增進了感情,加強了互動。
綜合以上幾點,學生寫作時出現(xiàn)千人一面的情況,關鍵是沒有找到合適的切入點。其實,引導學生開展個性化寫作并不難,只要能夠鼓勵學生用真實的筆觸抒發(fā)感情,對自己所看到的、聽到的、想到的內(nèi)容進行如實表達,便能夠創(chuàng)作出真實可感、打動人心的個性化習作,從而逐步提升寫作水平,激發(fā)創(chuàng)新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