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然
摘 要:埃德蒙·柏克是18世紀下半葉英國著名的政治理論家。保守主義自創(chuàng)立以來就一直是一個模糊的概念。自由是柏克政治思想的中心主題,它貫穿著柏克對生活中所有重要政治事件的討論和思考。本文從柏克生活的現(xiàn)實背景和思想的理論基礎出發(fā),闡釋了柏克對自由的理解,探討了他的自由思想。
關鍵詞:柏克;自由;秩序;保守主義
一、理論背景與理論淵源
(一)理論背景
1.英國的光榮革命
光榮革命通過立法和妥協(xié),使英國長期面臨的主要政治問題基本上以和平方式得到解決。繼光榮革命之后,國王的權力受到限制,議會的主權得到承認。這次革命維護和發(fā)揚維護自由削弱君權這一傳統(tǒng),保障著現(xiàn)代意義上的英國人的自由。光榮革命使英國自由成為了一個新的階段,換句話說,它本身就是一個自由的階段。
但是光榮革命對君主制的限制有限,國王繼續(xù)享有廣泛的特權和影響。事實上,國王的地位比以前更加穩(wěn)定。議會限制皇權,重新定位皇權,并在法律上將其納入一個穩(wěn)定的政治權力結構。顯然,光榮革命既是革命的,也是保守的。所以光榮革命的兩重性也被引入柏克的思想。
2.對法國大革命的反思
對柏克來說,革命前的歐洲世界是一個傳統(tǒng)的世界,一個由共同的風俗和信仰組成的歐洲聯(lián)盟。他認可歐洲形成了的系列政治和道德秩序。但法國大革命它以抽象自負的理論為指導,蔑視歷史和傳統(tǒng),摧毀歷史遺留下來的一切優(yōu)良傳統(tǒng)。在法國大革命烏托邦革命家的眼中,社會結構是最應該改變的,他是最根源的“禍端”。在他們看來,只有原來的制度結構被完全消除,“禍端”才會消失,美德才會重新出現(xiàn)。這就是柏克反對法國大革命的原因。
從表面上看,柏克對英國大革命和法國大革命的態(tài)度和觀點是截然不同的,但從本質上講,他的政治立場是一貫的,就是堅信尊重傳統(tǒng)的歷史秩序和珍惜自由。柏克創(chuàng)立的保守主義思想也是基于對法國大革命的反思而形成。
(二)理論淵源
每一種思想都有其特定的理論淵源。柏克的理論誕生于啟蒙運動的萌芽時期。柏克對啟蒙運動的要求持懷疑態(tài)度,即理性應被視為人性的基本要素。然而問題是,他們往往忽視了自然的真諦。啟蒙運動在大范圍傳播時,往往會忘記理性本身的局限性。因此,啟蒙運動更重要的任務是從道德、社會和政治等方面揭示理性受阻、無法登上世界寶座的原因。從啟蒙運動的角度來看,由于人類經(jīng)驗世界充滿了謬誤和迷信,理性地促進道德和政治制度,使所有理性的人都致力于忠誠,自然應該成為人類行為的規(guī)范。
然而,柏克對啟蒙運動夸張了理性主義做出了懷疑。柏克并不反對理性,而是反對和批判理性主義。他反對脫離實踐的純?yōu)跬邪罾碚?。柏克認為如果真正的理性沒有道德的聯(lián)系和約束,它就可能成為強烈而堅定的激情的俘虜。在他看來,啟蒙運動使人類夸大了理性的作用,啟蒙運動懷疑一切敵人和內在的道德和政治制度,卻忘記以理性的名義質疑他們的要求和言論。
二、柏克對自由的理解
(一)自由的載體是社會
柏克承認的自由是社會現(xiàn)實中存在的自由。柏克賦予社會以生命特征。社會是一個有機體,而不是抽象的理性建構。在這種情況下,每一個進入社會的公民都必須以獲得公民權利為代價,自動放棄抽象的自然權利。社會“乃是一切科學的一種合伙關系,一切藝術的一種合伙關系,一切道德的和一切完美性的一種合伙關系?!边@種伙伴關系是不會沒有理由的被拆散。
一方面,面對法國大革命中個人自由的激進理論,柏克強調,自由作為個人在日常生活中的一項特定權利,本質上是個人從社會中獲得的利益。另一方面,自由不僅是受法律保護的個人利益,也是一個社會成為良好社會的手段。自由的存在方式與社會狀態(tài)密切相關。在柏克的社會契約中,政府和社會沒有區(qū)別。同時,柏克并不認為政府是社會的保護者。相反,他給了國家,一個由政府和社會結合而成的社會,一個無與倫比的地位。在個人安全的需要之外,國家是科學和藝術的源泉,甚至是道德和完善的源泉。
“自由不是孤立的、無聯(lián)系的、個人的、自私的自由,似乎每人都可按照自己的意志調節(jié)自己的全部行為。我所說的自由是社會的自由,這種社會的自由是一種狀態(tài),在這種狀態(tài)中,自由是通過平等的限制來實現(xiàn)的;這種社會自由又是一種結構,在這種結構中,個人的自由、團體的自由和眾人的自由都不能找到任何憑借和渠道來侵犯社會中任何個人或任何類別的人的自由?!笨傊?,柏克所強調的自由是一種社會自由,它不僅為個體提供了自由的空間,而且制約著個體。與個人的自由權相比,柏克更關心的是如何維護社會基礎,即宗教、貴族和傳統(tǒng)。
(二)自由與秩序的關系
柏克認為自由的前提是秩序。柏克說道,“自由不是孤立的、無聯(lián)系的、個人的、自私的自由……我所說的自由是社會的自由”。關于自由與社會秩序、道德與政府之間的關系,柏克認為,社會秩序和政治制度的主要目的是保障自由。社會是自由的,它才可以有良好的社會秩序和道德,這樣公民才會擁有自由。
在自由與法律關系上,柏克始終認為法律并沒有帶給人們的自由,而是人們?yōu)榱俗杂啥鴦?chuàng)造了了法律。“任何法律都不應限制自由,而應是最大限度地保護自由。”①所以人們越自由,法律才會更加能保障人們的自由,法律發(fā)揮作用的地方越多。
同樣,柏克接受的自由是經(jīng)驗的、歷史的自由,而不是抽象的自由。理論家的抽象自由是極端的自由。法國革命者的自由理論認為原有的秩序與法律阻礙了人民擁有自由,他們反對原有的秩序和社會。柏克非常反對這種自由理論。“這種令人咋舌的極端論調引起另一種論調:抽象的思辨,如果任其馳鶩,就如它是一切自由的禍害一樣,會成為一切權威的禍害。任何政府,只要不按照他們的奇特的想法建立,都被稱為暴政和篡權。”其實,柏克認為這樣的理論會破壞人類的秩序與法律,人們根本不能獲得真正的自由。
(三)自由與美德的關系
柏克的自由同時具有鮮明的道德屬性。柏克并不認為自由是一個社會為其成員提供的利益,而是一種普遍的道德理想。柏克把法律的權威建立在正義的基礎上,在那里他遵循西塞羅的權威。西塞羅認為,自然法是正確的理性,來自于人的本性,超越時間和地理限制,是至高無上的法則,無論是制定法還是人民的決議都不應該違背自然法,并且應該以自然法為依據(jù)制定。法律實際上應該是自然正義的表現(xiàn)。任何政治體都找不到正義的原則。但是,與西塞爾羅不同,柏克把基督教的神作為正義的最終的源頭,柏克把“普遍的公共的效用”作為法律的兩個基礎之一。
此外,柏克提倡信仰自由和宗教寬容。在他看來,長期的宗教信仰足以使人們擁有真正的寬容精神。人們以寬容的態(tài)度對待世界,以寬容的態(tài)度對待各種學說,尊重彼此對某些學說的信仰和偏好,這些在他們眼里都是正義的行為。因此,一個懂得尊重教會的國家,是一個自由、博學、慷慨的國家,在這樣的社會里,人民才是自由的。
三、對柏克自由觀的評價
柏克的自由思想是18世紀英國時代的具體產物,柏克的自由思想確實與現(xiàn)代自由主義有著本質的區(qū)別,但這并不意味著柏克沒有引領時代的能力。與其說柏克是自由事業(yè)的創(chuàng)造者,不如說柏克是自由事業(yè)的捍衛(wèi)者。柏克對自由的理解是豐富而深刻的。他在自由與秩序、傳統(tǒng)、制度、革命與宗教之間隨意轉換,向我們展示了保守的消極自由的全貌。柏克的自由思想來源于英國憲法、宗教和貴族、歷史和傳統(tǒng),也來源于柏克對英國社會深刻理解的升華。這使得柏克的自由思想在一開始就建立在更加堅實的基礎上,柏克的自由思想著眼于維護各種自由的社會條件。這種把政治實踐放在首位的思維方式,使柏克最大限度地避免了法國大革命“投機政治”所伴隨的政治困境。柏克對社會與自由關系的梳理,也成為后來自由保守主義反思法國大革命的邏輯起點之一。但柏克的自由觀不僅是維護自由的現(xiàn)實解決方案,也是對自由本身價值的堅持。
注釋:
①《柏克全集》卷一,第179頁。
參考文獻:
[1]埃德蒙·柏克.法國革命論[M].何兆武,譯.北京:商務印書館,1998.
[2]埃德蒙·柏克.埃德蒙·柏克讀本[M].陳志瑞,石斌,譯.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2006.
[3]埃德蒙·柏克.自由與傳統(tǒng)[M].蔣慶,譯.北京:商務印書館,2001.
[4]西塞羅.西塞羅文集(政治學卷)[M].王煥生,譯.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2010.
[5]劉軍寧.保守的柏克 自由的柏克[J].讀書,1995(3):79-87.
[6]郭曉東.傳統(tǒng)·秩序·自由--柏克政治保守主義思想評析[J].學海,2003(1):72-76.
[7]埃德蒙·柏克.法國大革命反思考[M].馮麗,譯.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15.
[8]盧梭.社會契約論[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14.
[9]劉軍寧.保守主義[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8.
[10]哈耶克.自由秩序原理[M].鄧正來,譯.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lián)書店,1997.
[11]塞繆爾·亨廷頓.變化社會中的政治秩序[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
[12]宋雅浪.傳統(tǒng)與自由:柏克政治思想研究[D].蘇州:蘇州大學,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