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珊
云輝的母親一年前專程從山西老家趕到上海給兒子帶孫子,那天同樓的華奶奶去樓下取快遞,正好遇到云輝媽媽推著孫子在院子里曬太陽,倆人便閑聊了起來,
“云輝媽媽,您來上海多久了?”
云輝媽媽笑笑說:“快六個月了,到這個月末,我就可以‘刑滿釋放回家了?!闭f著臉上流露出抑制不住的高興,
華奶奶詫異地問她:“刑滿釋放?難道您把給兒子看孩子當(dāng)服刑了?”
“可不是嘛,我和她姥姥是輪流來這里看孩子,每次輪到我,我就和我老伴說,你就當(dāng)我是被判了六個月的徒刑,刑滿釋放我就能回家陪你了?!?/p>
“怎么這樣講,是上海不好,還是兒子、兒媳對你不好?”
“上海哪有不好,這么洋氣的大城市,可是我覺得這里再好也不是我的家。我這個人愛熱鬧,來到這里一個人也不認(rèn)識,每天就是和寶寶說話,都快把我給憋出毛病了?!?/p>
“唉,你們這些從外地離家來這里帶孩子的老人也真是不容易,我看網(wǎng)上給你們起了一個名字叫‘老漂族。”
“是呀,老了老了,還要漂泊。好在我和她姥姥半年一輪,還有個盼頭,他們小兩口對我還行,我要求也不高,不過他們小兩口總吵架,這也是我不想待著的原因,我不在,他們愛怎么吵怎么吵,我眼不見為凈;我在,他們一吵架,我就感到如坐針氈,向著誰都不合適,只要多說一句,都會引火燒身。這不小心翼翼地終于熬滿了6個月了,現(xiàn)在想想都一身輕松?!?p>
其實,對于老人來說,他們不害怕辛苦、受累,他們害怕的是漂泊在異鄉(xiāng)的孤獨感。新地方的氣候、飲食習(xí)慣、語言環(huán)境都會給老人的生活帶來不便,就連幾十年如一日的作息時間也隨著孫輩的出生而改變了,這些改變會讓老人產(chǎn)生各種不適應(yīng)和不自在。
做兒女的要體諒到這些,給予老人需要的關(guān)心和理解,下班回家除了陪寶寶玩以外也要和在家憋了一天的老人聊聊天,讓他們有所期盼,感覺到被關(guān)注,不要一回家滿眼看到的都是老人做得不對的地方,然后一一批評指正。父母也是人,他們也有情感的需求,他們也期待鼓勵和賞識。
節(jié)假日的時候全家一起出去玩,如果老人沒有強烈表示不愿意去,還是要帶上老人。很多老人因為看孩子不與外界接觸而陷入了“精神空巢”,與電子時代年輕人的生活方式格格不入,城市里沒有他們熟悉的娛樂休閑方式,所以他們的生活如同“坐監(jiān)”。另外,不要當(dāng)著老人的面吵架,這會讓他們不知所措,生怕哪句話說得不合適都會引發(fā)家庭矛盾。
當(dāng)兒女的要隨時注意觀察老人的情緒變化,除了孝順老人以外,還要明白一條——只有心情舒暢的老人才能帶出開朗、活潑安全感好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