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記得《孩子,把你的手給我》一書中曾這樣說:我們不但要有一顆愛孩子的心,更要懂得如何去愛孩子。就好比一名外科醫(yī)生,拿著手術(shù)刀,誠懇地告訴病人,“我非常愿意幫助您,盡管我沒學到什么技術(shù),但是我充滿愛心!來吧,請相信我”。如果您是這位病人,一定神色大變,從手術(shù)臺上跳下來就逃走了。那么,怎樣做才能成為一個“懂行”的老師呢?其實,沒有哪個老師不竭盡全力對待學生的,但美好的愿望不一定給學生帶來最好的結(jié)果,愛與方法都很重要。
關(guān)鍵詞:正面教育 愛心 班級管理
融開滿河冰凍的是溫柔的春風,潤綠遍野荒原的是無聲的春雨,解卻心中愁緒的是善良的微笑,時刻讓我們的心湖蓄滿愛心、溫情與微笑,灑向世間的定是縷縷明媚的陽光。班主任的工作正如那縷縷陽光灑向孩子的心間。
一、正面教育—和善而堅定
我多采用正面管教的方式, 例如,在班級管理中,有的學生會出現(xiàn)家庭作業(yè)沒有按時完成的情況,我會與這些孩子進行交流。我會問孩子:“我們?yōu)槭裁匆贾眉彝プ鳂I(yè)?”這時,孩子可能會說:“為了能夠讓我們?nèi)〉煤贸煽儭!薄盀榱烁玫仂柟坍斕鞂W習的內(nèi)容?!薄盀榱祟A習明天所學的內(nèi)容。”然后我會耐心地進一步與孩子溝通:“如何才能把家庭作業(yè)按時而又保質(zhì)保量地完成呢?”孩子就會考慮解決問題的策略,像何時何地用多久時間完成作業(yè),要認真對待,仔細書寫。當孩子自己制定出方案后,就會積極主動地去完成作業(yè)。此時,再對孩子進行一些限制,如電視或手機只能看半小時,而且必須在較好地完成作業(yè)之后。這樣就培養(yǎng)了孩子的學習意識。
其實,自發(fā)地想做一件事情,而不是被迫去做,動力會更大。往往在孩子自己做出選擇后,更愿意付諸努力和實踐。所以,在管理班級時,我們以和善而堅定的正面教育為主,給孩子做決定的機會,同時再提出規(guī)則,往往更見成效。
二、“贏得”孩子,而不是“贏了”孩子
無論是老師還是家長,只有贏得孩子的心,贏得
孩子的信任,才能實施教育、指導、引導和幫助。理解孩子的行為,尊重孩子的人格,友善地和孩子交流,更容易贏得孩子的心,達到教育的目標。
走進孩子的內(nèi)心深處,贏得孩子的心,我多采用幽默的語言方式。幽默是教育的好助手,幽默是一種會意、一種默契、一種智慧與智慧的碰撞、心底與心底的交流,會使學生逐漸熱愛生活與學習,敬重知識與師長。
例如,有時我看到教室地面有紙屑,桌子沒有對齊,桌面上的書雜亂無序,我會說:“我今天迷路了,找不到咱們班整潔干凈的教室了,好像走進了雜貨鋪?!边@時,同學們就會自覺地收拾起來,讓教室變得整潔干凈。當我看到兩個同學的作業(yè)書寫差別很大,我會用“范偉式”的幽默說道:“同是一個班同一個老師的學生,差別咋就那么大呢?”不言而喻,這里面蘊含了表揚和委婉的批評。學生會意地笑了一下,逐漸注意文字的美觀度。
適時適度地運用幽默,一定是機智、博學、自信和敢于自嘲的結(jié)合,其中飽含著善意的批評,如春風化雨;飽含著智慧,使人回味無窮;飽含著知識,令人羨慕樂學;飽含著平等,讓人如沐春風。
三、小故事,巧教育
在孩子幼年時,我們常常給孩子講各種童話、寓言故事,目的是引導孩子學知識,學做人,明事理,辨真假,識善惡。其實,故事不僅屬于幼年、童年的孩子,而應屬于人生中的任何時期。故事包含的深刻道理,能引起人們的思考,讓人們領會人生的智慧。故事就像一把鑰匙,能開啟學生的心靈,掃除他們心靈中的陰霾,觸動他們的內(nèi)心,扭轉(zhuǎn)他們對學習和生活的不良看法。
例如,臨近考試,面對大量的作業(yè)和試卷,有的學生小聲抱怨:“為什么我們非要學習這些沒用的東西呢?”大家紛紛隨聲附和。面對學生的抱怨,我沒有高聲呵斥,也沒有講大道理,而是將《鵝卵石與鉆石》的故事娓娓道來:一些牧民在神的指點下?lián)焓傲艘恍Z卵石。對于神吩咐他們做的這件事,他們起初十分不滿,但沒想到第二天鵝卵石竟然都變成了鉆石,他們高興極了,但更后悔,后悔之前沒有撿拾更多的鵝卵石。故事蘊涵的道理不言而喻,學生聽后馬上投入到緊張的復習之中。
四、學困生—師生共成長
面對學困生,我們可以換個角度思考,他們或許是在刷“存在感”,他們的不良行為或許是要想引起老師、父母、同學的注意,進而獲得歸屬感。這時,我們對他們的一些行為的看法是否就不一樣了?
犯錯可以幫助孩子進步,途徑是認識錯誤,努力改正。我們要深入了解孩子行為產(chǎn)生的原因,走進孩子的內(nèi)心,幫助孩子尋求改正錯誤、解決問題的
辦法。
例如,面對兩名因為沒聽見上課鈴聲而遲到的同學,我們可以積極幫助他們制定不遲到的方案,而不是一味地指責和批評,通過感化,使他們慢慢改正缺點。
“學困生”的轉(zhuǎn)化是一項長期的工作,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為了使學困生能早日跟上班級前進的步伐,老師要多用愛心來激勵陪伴,同學們要多用友誼進行感化,家長則要用愛來協(xié)助,相信孩子一定會有所轉(zhuǎn)變的。
教師應該用“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的精神,用愛心、恒心、細心、關(guān)心、貼心,去照亮每個孩子的心田,托起明天的太陽!
參考文獻:
[1] 〔美〕海姆·G·吉諾特著,張雪蘭譯《孩子,把你的手給我》,京華出版社2004年。
[2] 〔美〕簡·尼爾森著,玉冰譯《正面管教》,北京聯(lián)合出版公司出版2016年。
(車安然,1988年生,女,漢族,山東德州人,大學本科,一級教師。職務:教務主任、黨支部委員。研究方向:數(shù)學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