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慧歡
摘? ? 要:合唱與指揮作為高職音樂專業(yè)教學的必修課程,是各種大型藝術表演中最為常見的音樂表現(xiàn)形式,也是文化建設不可或缺的重要構成要素。本文結合高職合唱指揮教學的現(xiàn)狀,在課堂教學、實踐活動等方面開展改革創(chuàng)新式的發(fā)展。
關鍵詞:高職藝術院校;合唱;教學改革
合唱作為一種團隊藝術形式,不僅能夠充實高職學生的文化生活,同時還可以有效提升高職學生的團隊協(xié)作意識。然而由于種種原因,現(xiàn)行的高職合唱指揮課程教學效果仍不盡人意,因此,高職院校必須正視合唱指揮課程教學中存在的諸多問題,并采取相應的教學改革措施,提升合唱指揮課程教學的教學水準,為國家、為社會培養(yǎng)出更多的高素質音樂人才。
一、高職合唱指揮教學現(xiàn)狀分析
(一).對學生實踐能力的重視程度不足
學生合唱實踐能力的提升不但能夠使其指揮技能和合唱組織能力得到顯著增強,而且還能夠培養(yǎng)和鍛煉學生在現(xiàn)場表演時的心理素質。但是,目前大部分高職教師只是單純注重對學生進行技能上的培養(yǎng),輕視其實踐能力的提升,使學生在日后步入工作后由于實踐能力較差而影響工作效率。通過調查研究發(fā)現(xiàn),大部分學校在合唱表演時都是以單一聲部的齊唱為主,并且加入一些簡單手勢為輔助,而使用多聲部齊唱的卻少之又少。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兩點因素導致,一是學生的音樂素養(yǎng)方面存在一定的差距;二是教師對學生進行多聲部作品的訓練能力不足,而產生上述問題的主要原因歸根結底還是因為學校對學生實踐能力的重視程度不足而導致的。
(二).合唱教學體系缺失
通過調查研究發(fā)現(xiàn),部分院校的音樂專業(yè)中,都將合唱指揮課作為一門必修課程進行講授。但是,各高職院校在合唱課程設置方面存在一定的區(qū)別,部分學校將合唱課劃分為兩個學年,每星期一次課,每課分兩個課時,保證學生在兩個學年共計120個課時;部分學校將該門課程設置為一個學年,每星期一次課,每課分兩個課時,這樣一學年下來學生只能夠上60課時;部分學校將合唱與指揮課程區(qū)分開來,對于上述不同的課程設置,能夠體現(xiàn)出合唱教學在體系方面的缺失,以及部分學校對合唱指揮方面的教育的輕視。
二、高職合唱指揮教學策略分析
(一).鑒別聲音之美,培養(yǎng)團體意識
在排練合唱作品時,要懂得何為優(yōu)美動聽的和聲效果,對于合唱指揮者來說更要有著一個可以鑒賞聲音之美的耳朵。這種聲音美是建立在準確的音準、清晰的和聲效果、科學的發(fā)聲的基礎之上的。同時指揮者還要有善于辨別聲音的耳朵,達到一種舞臺整體效果之美。再者,合唱作為一種團體意識的活動,指揮者作為一個團體的靈魂,因此,要求合唱團隊員們有著團體的意識,培養(yǎng)相互配合與相互協(xié)作的能力,加強多聲部的訓練來提高學生的聲部之間的配合。
(二).掌握科學的發(fā)聲方法
對于一個指揮來說,是帶領合唱隊員唱出心中的歌曲,而指揮在其中起到重要引導的作用。因此,指揮者需要有一定的聲樂演唱功底,并且可以熟練演唱作品。合唱是一種共同發(fā)聲的多聲部音樂,因此如果一個指揮者不懂得如何去演唱和發(fā)聲,他就無法解決合唱團的聲音問題,更不談指揮了。在合唱隊的訓練中講究一種“半聲”的演唱方法,以最小的力量運用到頭腔、胸腔等技巧,形成位置的統(tǒng)一,從而達到一種聲部的協(xié)調。如有些同學聲部不統(tǒng)一而導致音高不穩(wěn)定等現(xiàn)象。但是在合唱中要求音色要統(tǒng)一,根據作品以及情感的需要進行處理,總體來說,合唱團的在聲音要求上聲部統(tǒng)一、行腔圓潤、吐字清晰、優(yōu)美動人。
(三).合理的指揮的設計
合唱的指揮是根據音樂的不同風格,不同特點,不同的音樂要素(速度、力度、節(jié)奏、節(jié)拍)來引導合唱隊員來演繹作品,演唱出流暢優(yōu)美的歌曲。指揮是由圖示、點線、分拍、合拍以及虛拍、實拍等多種樣式構成。指揮可以分為感性指揮和理性指揮,感性指揮重視的個人情感的表達和抒發(fā),而全然不顧合唱隊員和音樂效果。其標志性是動作夸張、浮夸、舞臺表現(xiàn)力強烈。理性指揮是建立在扎實的基本功和專業(yè)知識的基礎之上,動作則以“準、省、美”為前提,不以夸張的動作、浮夸的表演來取悅觀眾。指揮的姿態(tài)要強調“含胸拔背”、沉肩垂肘、虛靈頂頸、眉開眼笑、下巴微收等合唱姿態(tài),這些都是需要前期專門去訓練。再者,要對基本指揮圖示有準確熟練的掌握,以此作為知識目標進行學習。再者,在指揮設計中要考慮到呼吸與樂句指揮、不同節(jié)奏指揮、收拍與起拍、常用拍子的指揮圖式與訓練、旋律線的指揮與意義以及雙手分工組成,以此全面提升學生的指揮設計能力。
(四).組織實踐活動,培養(yǎng)綜合實踐能力
明確主題任務的合唱實踐活動。高職院校的藝術實踐活動頗為豐富,它們?yōu)楹铣笓]教學提供了有力的實踐平臺。以北京交通大學海濱學院為例,學校每年會舉辦“紅歌晚會”,通過合唱這一演出形式,選擇具有愛國情懷、熱情洋溢、朝氣蓬勃的合唱作品,展示集體凝聚力;而音樂專業(yè)作為開場或壓軸的合唱表演團體,彰顯了專業(yè)特色,極具影響力。與此同時,在校慶、畢業(yè)晚會、五四表彰大會、班級風采比賽等大型活動中,合唱活動也占有一席之地,不乏音樂專業(yè)學生的身影。此外,音樂專業(yè)舉辦的教學成果匯報音樂會中的合唱部分,通常選用難度技巧大、聲部復雜、能夠凸顯水平的作品進行演繹。各種類型的社會實踐活動。除以教學為目的的校內演出活動外,師生應參加諸如合唱比賽、合唱節(jié)、大學生藝術節(jié)等社會類的合唱實踐活動,拓寬學生的專業(yè)視野,提升合唱指揮的實戰(zhàn)經驗和能力。
三、結語
綜上所述,聲樂教學中教師培養(yǎng)學生的歌唱思維,首先需要充分認識到想象思維、情感思維及創(chuàng)造思維在聲樂演唱中的重要性與發(fā)展性,從教學內容與教學方法分別著手,積極做好聲樂理念的教學工作,讓學生能夠對聲樂演唱有一個正確、全面的認識,通過鼓勵、表演等方式提升學生聲樂演唱的自信心,使學生能夠在反復的聲樂演唱練習過程中不斷得到聲樂藝術的熏陶,在潛移默化中形成良好的歌唱思維,在聲樂演唱過程中利用想象思維、情感思維及創(chuàng)造思維開展聲樂藝術的創(chuàng)造活動。
參考文獻:
[1]王善虎.歌唱思維品質的分析與培養(yǎng)[J].皖西學院學報,2019(3).
[2]付旭東.高職音樂教育專業(yè)合唱指揮教學改革策略[J].北方音樂,2020(06).
[3]梁延瑞.淺析聲樂教學中科學思維養(yǎng)成的重要性[J].陜西教育(高教),201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