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加沐
【摘要】高中生獨立意識增強,但是處理問題的能力還不夠強,沖突面前也無所適從,雖然他們很想處理好,但又陷入適得其反的境遇,這時他們往往會選擇逃避。因此,只有加以引導,幫助他們掌握一定的溝通技巧,才會使他們更好地與父母交流。
【關鍵詞】親子關系;構建;心理活動課;設計
疫情期間,許多家長訴苦,孩子如何叛逆,如何氣人。本著學生現實發(fā)展的需求,以及心理引導與危機干預的原則,筆者復課后面向高一年級學生,開設心理活動課——“親子巧溝通”主題的《愛的小船想翻也不會翻》。這也可謂是本次心理活動課的“起”。本文基于“起承轉合”的章法,來對本節(jié)心理活動課進行設計。
一、活動課程的理念與目標
根據心理學中知情意行的認知規(guī)律,首先讓學生感知、認知沖突,意識到問題所在;其次力爭讓學生帶著情緒親身體驗沖突現場;接著辨析思考后,達成解決矛盾的共識,形成解決問題的技巧與方法;最后加以運用,指導解決生活中的常見沖突案例?;凇捌鸪修D合”,活動流程是個整合上升的過程,符合德育育人的入腦入心、化為行的規(guī)律。
于是,活動課程的認知目標定為了解與父母發(fā)生沖突的原因,理解與父母溝通的必要性。情感目標為理解父母的需求,提升與父母相處時的情緒控制,重視與父母的溝通。行為目標為提升與父母的溝通技巧,模仿并初步學會解決沖突的方法,鼓勵學生嘗試構建良好的親子關系?;顒又攸c是學習與父母溝通交流,初步學會化解親子矛盾的方法?;顒与y點在于引導學生體驗在情景模擬中的換位思考。活動課程采取的方法有小組合作、情景模擬、角色扮演等?;顒忧捌跍蕚淞艘曨l、音頻、校園劇、表格打印等。
二、活動課程的過程
1.感受親子沖突
活動1:課堂導入。
師:線上上課期間,我與自己小孩的對話。(音頻對話)
師:大家家里有類似的經歷嗎?請舉手。(學生們不好意思)請看校園電視臺的隨機采訪。
活動2:校園視頻訪談。(訪談內容:你覺得父母理解你們嗎?父母最煩在什么時候?)
師:同感的請舉手。(學生猶豫不決。)
活動3:家長錄音、微信對話剪輯。
師:之前一些家長也給我留下了點聲音,我們來聽聽,看看父母說的。(播放經家長許可的通話音頻、微信圖片)
活動4:同學感同身受。
師:咱們的父母肯定也有過類似的抱怨,請同學們再回憶還有其他的情形嗎?(提示如:愛好、交友、玩手機;穿著、發(fā)型、成績方面)
設計意圖:暖身活動,心理活動課的“起”。創(chuàng)設氛圍,通過音視頻、微信對話拉近與學生的心理距離。小組交流、分享,進行初級表露,分析身邊的情形和感受,實現情境共鳴,加深體驗親子關系中發(fā)生沖突的情形。
師:為什么小時候與父母的關系很密切,而現在會出現一些隔閡或沖突呢?(生:略)
師:親子沖突是不是就一定不妥呢?對親子雙方有何影響?(生:略)
師:老師是這樣看待這一現象的,大家看看是否有些道理,我認為親子沖突的影響是存在建設性和破壞性的。那什么時候是破壞性的呢?
師:強烈的、持續(xù)的、經常性的沖突就會造成破壞性的影響。所以,我們需要積極地去修復。其實生活中的很多沖突都不是蓄意而為,那么這些沖突又是怎么造成的呢?請看生活中的一幕。
設計意圖:理性思辨,心理活動課的“承”。希望學生能理性地分析得出親子沖突是有利弊的,而不是一味地自我否定,給學生心理以堅定的支持。
2.體驗親子沖突
【探究活動一】
情景劇場1:沖突現場(表演后還待在原地)
卜予背著書包放學回到家,爸爸媽媽立刻迎過來。
爸爸邊提過鞋子邊說:“回來啦!今天在學校學得怎么樣???”
卜予:“嗯……”
媽媽:“先喝點水,降降溫,外面天氣熱,餓不餓?”
卜予表現得不耐煩地答應:“嗯……”
爸爸:“是因為什么事不高興?。空f出來讓我們聽聽。”
卜予:“沒什么的啦,你們到底煩不煩!”
媽媽:“到底是哪里不舒服嗎?跟媽媽講講!”
卜予:“沒有!”“曉得啦!”
爸爸脾氣上來了:“你對爸媽怎么這種態(tài)度?”“什么德性!……”“這么辛苦供你念書卻還要受你的氣,看你的臉色嗎?”爸爸卷起袖子,破口大罵,手指著卜予,眼珠圓瞪。
卜予在逃避,使勁踢踢桌子,拍著桌子,開始咆哮,情緒表露:“一天到晚地煩不煩?!薄皼]聽見我用‘嗯在回答嗎?整天嘮嘮叨叨不嫌煩嗎?”
卜予“砰”的一聲將書包狠狠地一甩,生氣地走到窗邊,背對著爸媽。
卜予媽媽邊抱怨邊怒氣沖沖,將卜予強拉轉身,家里的沖突開始升級。
情景劇場2:沖突升級
師:接下來卜予家里會發(fā)生些什么呢?請大家腦補劇本,試著寫下對話、神情,組內交流。
爸媽的話:
卜予的話:
請第1、2小組同學進行表演。大家感受評價現場。
情景劇場3:內心獨白
師:在劇烈的情緒下,爭吵的一家人誰都沒有很好地表達出自己的心里話。接下來呢,想請同學們替他們冷靜地表達心里話。(想幫誰,就蹲在誰的邊上輕聲地表述,在心理學上叫隱者表述。)請第3、4小組同學進行表演,大家一起感受和評價。
(隱者蹲著表演表述):略。
設計意圖:情景表演,心理活動課的“承”。尊重學生的心理發(fā)展規(guī)律,反復創(chuàng)設情境,角色扮演,繼續(xù)多視角地讓學生感性認知。隱者表演,換位思考,體驗沖突背后的“誤”。
3.化解親子沖突
師:看出了問題嗎?彼此的想法存在差異。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需求,都沒有錯,錯就錯在沒有心平氣靜地表達出來。假如我們就是卜予,應該如何避免沖突,如何化解沖突?請你幫卜予表達出來,并交流看看。對卜予遇到的情境,你還有更好的處理方法嗎?
活動1:溝通技巧
與父母溝通三步驟:第一,肯定父母的出發(fā)點、動機——關心、擔心;第二,我知道了,謝謝你們;第三,我當前的需要,其實我更想你們的…….
(小組5、6,交流分享匯報)
【探究活動二:親子矛盾化解有妙招】
師:日常生活中,與父母有分歧并產生矛盾時,你曾經采用什么方法應對的?有沒有解決問題?能否用我們總結的溝通技巧來有效化解呢?
填表小組討論分享、匯報展示。
活動2:溝通方法
溝通除了有技巧,不同的沖突情形還會有不同的方法。老師推薦以下溝通方法:(出示課件)
總結提升:當然,解決親子沖突除了技巧、方法,老師想第一原則是要與父母用心地溝通。心理學上講,不愿意說話的時候,強迫自己說說或許會不同;或者實在不想說話,那就給老爸老媽發(fā)條微信或者寫個紙條等。
設計意圖:解誤學悟,心理活動課的“轉”。學生只有學習和掌握了親子溝通的方法,才有與家長溝通的愿望。初步學會避免沖突與化解沖突的方法,解決現實沖突,讓學生多了解一些家庭沖突的解決方法。
4.課外延展
師:回家后,我們問問爸媽,你的哪些語言和行為容易引起他們的不滿,你打算怎樣減少甚至避免這些語言和行為,也告訴父母,他們的哪些言語引起我的難過。課堂是短暫的,最后給所有的同學留一道人生作業(yè):用咱們的一生來詮釋如何與父母相處,讓愛的小船想翻也不會翻!
設計意圖:學以致用,作為本節(jié)課的結尾,心理活動課的“合”。鼓勵學生加強溝通,在日常生活中嘗試構建良好的親子關系。
三、活動課程反思
活動中設計的情景劇、沖突升級、隱者獨白等,學生們積極討論交流、盡情地展示,能還原沖突現場與換位思考,也使得課堂的主線漸晰。雖然本活動還有部分可改進的地方,但不得不說,基于“起承轉合”的活動設計達到了心理健康課的主要目標,那就是提高全體學生的心理素質,促進身心健康的可持續(xù)發(fā)展,為幸福生活家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陳玫.有效溝通策略在青春期家庭教育中的運用 [J].求知導刊,2018(10):2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