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晏伊
【摘要】小學生喜歡有趣的事物,而富有想象力的童話故事恰好能滿足他們的需求。因此,在小學音樂教學中,教師可以引入童話故事,把童話元素與音樂相融合,讓學生在故事中尋找快樂,使學生自然地走入音樂的世界。
【關鍵詞】童話故事? ?音樂? ?融合
《義務教育音樂課程標準(2011年版)》強調音樂教學的重要價值:提供審美體驗,陶冶情操,啟迪智慧,開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發(fā)展?jié)撃?,提升?chuàng)造力。作為小學音樂教師,應該牢記:我們音樂教育的對象是一群活潑可愛的孩子,他們的心智尚未發(fā)育成熟,復雜、深奧的樂理知識會讓學生感到晦澀難懂,相比之下,小學生由于年齡小,感性思維豐富,更具有表現(xiàn)欲,喜歡唱唱跳跳。另外,他們喜歡有趣的事物,富有想象力的童話故事恰好能滿足他們的需求。因此,在音樂教學中,教師可以引入童話故事,把童話元素與音樂相融合,讓學生在故事中尋找快樂,使學生自然地走入音樂的世界。如何利用好童話元素載體呢?筆者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進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究,現(xiàn)與大家分享。
一、童話與音樂引入相融合
在小學音樂教學中,教師適時依據(jù)音樂的學習內容,引入童話,可以激發(fā)學生音樂學習的興趣,讓學生感受到音樂的美,接受音樂內容的熏陶。
例如,在《快樂的小木匠》一課欣賞歌曲部分的教學中,教師創(chuàng)編并引入了童話故事。
師:美麗的清晨,陽光灑進森林里,小鳥在枝頭快樂地唱歌。小猴子在樹上跳來跳去。森林里有幢精致的小屋,那不正是小熊貓的家嗎?今天小象要去小熊貓家做客,你們愿意一起去嗎?
生:愿意!
師:小熊貓是森林里出色的小木匠,它做的家具既牢固又漂亮。所以小動物們都喜歡它做的家具。大家想認識小熊貓,并和它成為好朋友嗎?
生:想!
師:朋友相見,先問聲好!小熊貓這樣和大家問好!
(1)XX? ? X? ?XX│ XX? ?X? │
我 是 快 樂的? 小木? 匠,
XX? ?XX │ X X? ?X? │
我們 來做? ?好朋? 友 。
師:我們見到小熊貓是不是也該打個招呼呢?你能用與小熊貓一樣的節(jié)奏,來說一句問候的話嗎?
X X? ? X XX │ X X? ? X │
我是? ?快樂的 小朋 友,
X X? ? X X│ X X? ? X? │
我們 來做? 好朋? 友? ?。
師:小熊貓看到有這么多小朋友來做客,非常高興!瞧,它給大家表演怎么干活的。我們一起來欣賞一下吧。
教師播放歌曲《快樂的小木匠》,引導學生欣賞。在歌曲欣賞部分,引入童話元素,可以激發(fā)學生對學習內容的興趣,促使他們以飽滿的激情投入到音樂學習中去。
二、童話與音樂歌唱相融合
在進行音樂歌唱教學時,教師首先要讓學生朗讀歌詞,熟悉歌曲內容。低年級的學生識字量少,如果教師一味地讓學生誦讀和識記歌詞,學生會覺得很乏味。因此,教師可以依據(jù)歌曲內容,結合歌詞進行童話創(chuàng)編,把歌曲內容與童話故事相融合。
例如,《兩只懶烏鴉》這首歌,教師以師生互動講故事的形式進行教學,學生通過師生共同演繹童話來理解歌詞。
師:瞧,老師帶來了幾幅圖畫,小朋友能依據(jù)圖畫內容講故事嗎?這些圖畫描繪了一個什么樣的故事呢?
(師出示兩只懶烏鴉的圖畫,讓學生根據(jù)圖畫內容講故事,并揭示課題:兩只懶烏鴉)
生:……
師:小朋友們講得真好,想不想聽聽老師講的故事?
(師用風趣幽默的語言,有節(jié)奏地朗讀歌詞)。
師(引導學生討論):聽了老師講的兩只小烏鴉的故事。大家覺得小烏鴉的行為好不好?有什么缺點?
(學生討論后,再組織學生交流)。
師:小朋友們說得真好,今天,我們來學習《兩只懶烏鴉》這首歌曲,做一個勤勞的好孩子!
(師出示歌詞,先引導學生跟隨老師有節(jié)奏地并有感情地朗讀歌詞)。
這樣,在童話故事的講述中,學生學習歌詞了無痕跡,繼而理解歌曲的內容,從而唱好歌曲,從中獲得美的享受,體驗到音樂的獨特藝術魅力。
三、童話與音樂活動相融合
在音樂教學中,教師可以把童話故事與音樂活動相融合,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倡導學生用嘴來模仿聲音,用身體來模仿動作,使學生樂于參與音樂的學習。學生盡情表現(xiàn),釋放音樂的激情,進一步發(fā)展表現(xiàn)力和創(chuàng)造力。
例如,在教學《在鐘表店里》時,教師先講述童話故事:有兄弟三人住在一個城堡里,他們每天配合著進行工作。大哥個子最高,老二個子第二,老三個子最矮。大哥最辛苦,他整天圍繞著城堡跑圈,一刻也不停。他跑一圈60步,老二才移動1步。而老二跑一圈60步,老三才移動5步。通過故事引導學生想象這兄弟三人是誰?在此基礎上,教師播放歌曲《在鐘表店里》。
師:聽了這個音樂,你們好像來到了哪里?都聽到了些什么?
生1:我好像來到了一個鐘表店里,看到各式各樣的鐘表在歡快地工作著。
生2:我聽到鬧鐘響了,好像有上發(fā)條的聲音。
生3:我聽到了大鐘的報時聲,還有布谷鳥的叫聲。
師:你們能用聲音模仿一下嗎?
(學生模仿聽到的鐘聲。如“布谷”“當——”“滴答、滴答”等)
師:你們的耳朵真靈!聽著這首曲子,我們好像真的來到了鐘表店里,看到了形形色色的鐘表,聽到了它們的報時聲。
師:你們能用動作來表現(xiàn)鐘表的走動嗎?
(學生表演,自由發(fā)揮)
師:老師想和一位同學來表演鐘表的走動,誰愿意?
(師生一起跟隨音樂表演,兩人一前一后,一個人模仿時針和分針,另一個人模仿秒針走動起來)
師:同學們可以討論討論,你們也能兩人合作表演鐘表走動嗎?還能想出什么樣的組合呢?
(師引導學生在音樂聲中創(chuàng)造各種不同的動作,如兩腿分開,伸直,有節(jié)奏地左右搖擺,表現(xiàn)時鐘的擺動;單手側平舉,伸出食指做指引狀,表現(xiàn)指針的走動;模仿貓頭鷹的眼睛左右移動,等等)
把童話故事與音樂活動相融合,使學生獲得對音樂的直接經(jīng)驗,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讓學生用動作和語言表現(xiàn)出自己的感受,增強對音樂的感悟、表現(xiàn)和創(chuàng)造。
總之,在小學音樂教學中,教師應充分應用童話元素,為學生的音樂學習架設橋梁。要充分讓童話與音樂引入、童話與音樂歌唱、童話與音樂活動相融合,激發(fā)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營造活躍的課堂學習氛圍,幫助學生理解音樂內容,體驗音樂的藝術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