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編紅
內容摘要:為了學生更好融入語文課堂中,激發(fā)其學習語文的興趣,提高其人文素養(yǎng)和實踐探究能力,教師提出了角色扮演的教學理論,并將角色扮演的教學方法應用到課堂教學中去。本文將結合初中語文的教學過程,從課前導入、課堂教學、課后拓展三個方面,探討如何在語文教學中運用角色扮演的方法進行教學,為提高初中語文教學效果提高有效的實踐方法。
關鍵詞:角色扮演初中語文教學實踐
角色扮演是情景模擬教學的一種方式,學生通過角色扮演能夠深入感知到文中人物的性格特征,體驗不同的行為方式,從而體會作者的心境和寫作背景,對課文擁有更加深入的理解和獨到的解讀?!巧缪葑屨n文內容不僅僅停留在語言文字上,而是讓學生通過認真揣摩,將作品化為靈魂的一部分,從而獲得更加深刻的情感體驗。教師在初中語文課堂上運用角色扮演,可以豐富教學方法的多樣性,讓教學過程更富有靈活性和創(chuàng)造性。
一.角色扮演的課前導入
表演具有靈活性、創(chuàng)造性和實踐性,較之枯燥乏味的文字教學而言,學生更喜歡靈活多變的角色扮演教學。學生在進行角色扮演時,需要對所要扮演的人物形象、人物所處的時代特征、人物的性格特征和行為活動都有深入的揣摩和理解,從而更加形象地將角色表演出來。在課前導入環(huán)節(jié),教師可以利用角色扮演的方式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想象力、表現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并且更好地融入到課堂學習中。比如:教師在上初中語文九年級下冊的《李將軍列傳》這一課前,可以給學生布置表演任務,分配好扮演的角色,然后讓學生在課后查找西漢時期的歷史背景資料和李廣生平的事跡,加深學生的對“李廣”這一任務的理解,再然后學生可以把課文中所寫的李廣事跡,以短劇的形式進行排練,最后在課堂上展示。這樣學生對所學知識就有了大致的了解,并且能夠提高學生學習興趣,更易于理解教師所講解的內容。
二.角色扮演的課堂教學
1.吟誦品味,以讀促悟
在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上,學生往往處于被動地位,導致學生對語文學習的興趣不高,課堂參與度不強。這時,教師可以讓學生以角色模擬的方式進行課文吟誦,用不同角色的朗讀方式體悟不同的文章的情感態(tài)度。[2]比如:教師在進行《壺口瀑布》這一課的教學時,可以讓學生扮演不同的角色對課文進行朗讀。第一種,游者式朗讀。所謂游者式的朗讀,就是讓學生扮演成游客、游者,并以游者的心態(tài)對課文進行朗讀,旨在感受壺口瀑布的魅力,發(fā)揮其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例,并融情于景,引起學生對壺口瀑布的贊嘆之情。第二種,導游式朗讀。這種朗讀方式與第一種不同的是,游者式朗讀主要表達一個主管參與者的心情,而導游式朗讀則是以一種客觀介紹的心情進行朗讀,旨在提高學生的口語組織能力和表達能力。
2.創(chuàng)造情境,引起感悟
教師在課堂教學上如果融人一定的情景教學,就可以讓學生對課文內容擁有更加直觀、具體的印象,并且能夠激發(fā)其參與課堂的熱情,滿足其白身的表現欲,讓學生積極主動去揣摩和理解人物的心理活動和體會其情感活動。例如:在上初中統(tǒng)編版初中語文七年級下冊的《老王》一課時,教師就可以通過語言表述的方式將學生帶入到文革時期的情景當中,并且讓學生分別扮演老王、“我”和“我先生”三個角色,學生通過對課文內容的全情演繹,能夠更容易感受到老王實誠、質樸的老實人形象,以及老王與“我”夫妻二人之間的鄰里情誼,同時也能體會世道的艱難。創(chuàng)造情境除了讓學生能夠熟悉掌握課文知識之外,還可以提高學生之間的合作協(xié)調能力,激發(fā)學生之間的團隊意識,增強學生的集體榮譽感。
3.聯想想象,加深感悟
文學作品不是一種束之高閣的東西,它來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文章的作者往往是以一個觀察者的角度來記錄生活中的點點滴滴、人生百態(tài),然后用更為簡潔的文字,結合作者的想法表達出來。因此,學生在學習課文的時候,要善于根據課文的內容產生聯想和想象,并通過自己的情感體會和生活認知來加深白己對課文的理解,從中產生新的體會和感悟。[3]例如:初中語文八年級下冊的《社戲》,寫的是魯迅先生在少年時期與小伙伴們劃船去看社戲的一段經歷,其中寫到幾個小伙伴一起去別人家的地里偷羅漢豆的經歷的片段。文中說第二天六一公公送的豆沒有前一天晚上煮的豆香,這是因為小伙伴們一起偷偷摸摸煮豆的樂趣大過了羅漢豆本身,所以“我”才會有這樣的感受。如果學生能夠結合小時候類似的經歷來理解,就很容易體會“我”的感情。
4.鑒賞點評,升華感悟
鑒賞點評是結合鑒賞者的思想感悟,用簡潔準確的文字,在文學寫作技巧和思想情感表達、文化內涵兩個方面,對文學作品進行解讀和賞析。這對學生的總結概括能力和文字表達能力都提出較高的要求。鑒賞點評涉及到復雜的思想活動和美學特征,所以要求學生在平時要進行相關的閱讀積累和評析練習。學生通過綜合運用所學知識,可以深入體會文章情感,提出獨到見解。例如:在上九年級上冊的《智取生辰綱》一課之后,可以給學生布置任務:寫一篇《智取生辰綱》的賞析,然后推薦學生閱覽一些相關的賞析文章,鍛煉學生對文學作品的鑒賞點評能力。
5.口語練習,對話表演
語言是人們交流、表達的一種重要途徑,所以,口語訓練應當受到重視。其中,口語訓練中常見的教學方法就是角色扮演。它可以讓幫助學生將口語中的表達技巧和情感有機結合起來,使學生產生身臨其境的感受。例如:教師在上統(tǒng)編版初中語文九年級上冊《智取生辰綱》一文時,可以節(jié)選其中的一段對話,讓學生在課堂分為幾個小組進行對話表演,并對他們的表現進行對比點評。對話的時候要將楊志一行人的疲倦、見到買酒商販的興奮、楊志的謹慎與小心、最后中招的人物態(tài)度變化表現出來。
6.上臺演講,發(fā)表理解
初中語文課文中選錄有許多類型的演講稿,教師在上這種類型的課文時,可以讓學生扮演一個演講者上臺演講。演講是語文教學中的重要內容之一,學生上臺演講不僅可以鍛煉其膽量、體現其文化修養(yǎng)和智慧風度,還能培養(yǎng)其反應能力和思維創(chuàng)新能力以及自信力。學生在進行演講的時候,往往要有理有據、條理清楚、吐字清晰,這樣才能用自己的觀念說服別人。例如:在上《最后一次演講》這一課時,教師就可以在班級內舉辦小型的演講比賽,讓學生就課文內容進行演講,另外,也可以對改編原稿,發(fā)表白己的見解。
7.影視錄音,多元資源
影視錄音是結合了音樂、對話、畫面等多種要素的新的聲音形式,它能夠集中表現學生對人物對話和人物性格的理解與認識。教師在結合課文的基礎上,可以組織學生共同完成一項完整的影視錄音活動,比如《劉姥姥進大觀園》。首先,學生要找到電視劇《紅樓夢》中的“劉姥姥進大觀園”這一影視片段,然后由班長分配不同的角色,再然后讓學生利用課余時間進行配音練習,最后在課堂上展示其合作成果。影視錄音不僅能發(fā)揮學生的積極主動性,還能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協(xié)調運作能力,讓學生滿足自己的表現欲望的同時,也能增強集體榮譽感。
三.角色扮演的課后拓展
1.查找資料,豐富認知
在課余時間,學生可以通過查找課文相關資料,豐富自己的知識結構,拓展白己的知識面和思維能力。同時,學生在查找資料時也能提高學生對文字的歸納總結能力。例如:學生在學習了統(tǒng)編版初中語文九年級上冊的《范進中舉》之后,就可以查找相關知識,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如:《范進中舉》選白吳敬梓的《儒林外史》,學生可以在課后找到原著,通讀全文;《范進中舉》講的是明朝科舉制下的故事,學生可以在課后查找明代科舉制的內容進行了解。
2.改編課文,活化理解
語文教學不應該是按部就班的講解教材內容,而是應該以教材為參考,對學生傳道受業(yè)解惑,讓學生能夠靈活運用教材知識。其中,改編課文就是靈活運用教材知識、理解教材內容的一種方法。教師引導學生結合教學實際,對教材內容進行加工改造,既能發(fā)揮學生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提高學生學習課文的主動性,又能深化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和提升學生的知識掌握能力。比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對《我的叔叔于勒》這篇課文進行改編。《我的叔叔于勒》這篇課文的結局是,菲利普一家碰到了窮困潦倒的于勒,便把他當作不相識的陌生人,甚至多給一點點小費都覺得是浪費,為了避免被其他人發(fā)現,便匆匆離去。如果于勒并非窮困潦倒,而是衣錦還鄉(xiāng),那么菲利普一家的態(tài)度會是怎樣?又或者于勒的困頓只是一時,在遭到親人的漠視和羞辱之后突然出現翻轉,那么菲利普一家的態(tài)度又如何?學生可以從這些角度出發(fā),對課文進行改編。
綜上所述,角色扮演教學能夠促進學生之間的交流合作,充分表達自己對角色的理解。同時,角色扮演能夠讓學生主動參與到課堂活動中,通過情境創(chuàng)設、對話表演、上臺演講和影視錄音等多種形式提高學生對課文知識的認知程度。此外,學生在課后也可以通過資料查找和改編課文的方式來加深自己對課文的理解與感悟。
參考文獻
[1]呂佩,沈研菊,情景模擬和角色扮演教學法的應用[J].語文教學與研究,2017(14):81-81.
[2]張軍虎.初中語文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探究[J].考試周刊,2019(28):6969.
[3l王家偉,角色扮演理論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實踐[J].中學教學參考,2018(27):7 9.
(作者單位:甘肅省慶陽市環(huán)縣小南溝九年制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