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旭
文言故事一
墨子怒耕柱子
子墨子怒耕柱子。耕柱子曰:“我毋愈于人乎?”子墨子曰:“我將上太行,駕驥與羊,子將誰驅?”耕柱子曰:“將驅驥也。”子墨子曰:“何故驅驥也?”耕柱子曰:“驥足以責?!弊幽釉唬骸拔乙嘁宰訛樽阋载??!?/p>
(選自《墨子》)
【故事大意】
墨子對他的門生耕柱子感到生氣。耕柱子說:“難道我就沒有勝過別人的地方嗎?”墨子說:“假如我要上太行山去,有一匹好馬和一只羊可以用來驅使,你會驅策哪個呢?”耕柱子說:“那我當然驅策好馬了?!蹦诱f:“為什么要驅策好馬呢?”耕柱子說:“好馬(跑得快)才值得我鞭策?!蹦诱f:“我也認為你值得我鞭策(所以才對你感到生氣)。”
【活用點撥】
1.批評也是一種愛。我們熟悉一個觀點是“好孩子是夸出來的”。老師和家長都應發(fā)現(xiàn)學生的閃光點,喚醒學生的自信。但一味地賞識會模糊孩子的認識,包括對知識的理解和自我表現(xiàn)的認識。必要的批評是不可或缺的,所謂“愛之深,責之切”。墨子對他的門生耕柱子感到生氣,是因為看重耕柱子,認為他“足以責”,愿意幫助他成長,墨子批評中帶著誠懇和關切。如果耕柱子在墨子眼里不堪重用,他又怎么會對耕柱子加以鞭策呢?
2.批評的藝術。批評要掌握方法和藝術,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墨子采用講故事、打比方的方法,說明自己對耕柱子感到生氣的原因;同時批評中帶有鼓勵,“我亦以子為足以責”,簡簡單單的一句話,卻是一劑催人奮進且不苦口的良藥。古人云:“看書求理,須令自家胸中點頭;與人說理,須令人家胸中點頭?!迸u教育不是訓斥,不是逼迫,更不是打擊。真誠地為學生著想,藝術地批評,努力讓“良藥不苦口,忠言不逆耳”,才能讓學生“胸中點頭”。
文言故事二
芒山盜
宣和間,芒山有盜臨刑,母親與之訣。盜對母云:“愿如兒時一吮母乳,死且無憾?!蹦概c之乳。盜嚙斷乳頭,流血滿地,母死。行刑者曰:“爾何毒也?”盜因告行刑者曰:“吾少也,盜一菜一薪,吾母見而喜之,以至不檢,遂有今日。故恨而殺之。”嗚呼!異矣,夫語“教子嬰孩”,不虛也!
(選自《讀書鏡》)
【故事大意】
宣和年間,芒山有一個盜賊要行刑,母親和他訣別。盜賊對他的母親說:“我希望像兒時一樣再次吸吮母親的乳頭,死了也沒有遺憾了。”母親答應了,沒想到盜賊卻咬斷了母親的乳頭,血流了滿地,母親死了。施刑的人說:“你為什么這么狠毒?”盜賊對行刑的人說:“我小時候,偷來一棵菜一根柴,我的母親看見了,很喜歡我的這種不良行為,以至于后來我不能約束自己,才有今天的下場。所以我恨她,就把她殺了?!彼自捳f“教育孩子要從幼兒開始”,這一點不假啊!
【活用點撥】
1.教育應從小抓起。俗話說“小時偷針,大時偷金”,針和金雖然價值不同,但是偷針和偷金的本質都是偷盜。正如劉備在教導其子時所說“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家長應該及時發(fā)現(xiàn)并糾正孩子不好的行為,以免小錯釀成大錯。
2.必要的批評教育有助于孩子的成長。芒山盜小時候偷一棵菜一根柴,他的母親看見了,不但不指責,反而很喜歡、鼓勵這種不良行為,模糊了芒山盜對自我行為的認知。賞識教育并不等于摒棄批評,賞識和批評是教育的兩翼,缺一不可。賞識教育一定是建立在明辨是非的基礎上的,對孩子的不良行為不加批評,一味賞識,會讓孩子喪失認清真假美丑、明辨是非曲直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