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雨 何圳鋒 賴泳杏
摘要:隨著我國網絡信息技術的發(fā)展以及網絡信息技術運用水平的提高,網絡科技的進步與發(fā)展,從互聯網到移動終端再到如今“互聯網+”的時代,人們們獲取信息和知識的途徑和渠道也逐漸增加,而也正因如此才得以打破了時間和空間的局限,同時也推動了教育和互聯網的接觸,使更加教育個性化、多樣化?!熬€上教育”正是互聯網在教育領域產生的一種新興領域,以往的傳統教學模式也因此有所發(fā)展。隨著“線上教學”不斷地在高校之間普及,學生的需求從打破時空限制逐漸向個性化學習轉變,個性化、無界化學習開始進入人們的視野當中。
關鍵詞:個性化? 線上教學? 多維度? 突破傳統
在信息技術飛速前進的時代,“互聯網”早已廣泛應用于社會,在廣大大學生群體中更是普遍存在。當這個強大的平臺對教育發(fā)生巨大推動的時候,獲取知識和技能的途徑不再限于書本及教師,學習方法出現數字化、智能化、移動化。因而如何處理好“互聯網”與“教學”的關系成為了教學方式能否跟得上時代步伐、教學的變革的關鍵點。
一、目前高校的“傳統線上教學”現狀
對國內教學工作突出的高校進行了調查,調查結果顯示:高校已與線上教學平臺接軌,以完成優(yōu)質課程的引進和服務配套的落實。也因此產生了一批優(yōu)秀的教學平臺:“智慧樹知到”“學習通”“up口袋校園”等,對廣大高校學生的學習生活產生了變革性的影響。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突破了教學的時間以及空間的局限性。將不會被教學地點及課堂實踐所限制,真正實現了異地、非同時的學習與交流,彌補了高校教學上的靈活性不足,解決了學生在進行自主學習時對時間、地點任意性的需求。第二,落實了教育資源的共享,將資源進行整合優(yōu)化,解決了學生不同學習進度和非同步性,提高自主學習和再學習能力。第三,教學的系統化側重于剖析重難點知識,將課程結構化,以宏觀地平鋪的教學視頻為主。
總的來說,“傳統線上教學”宏觀地突破了課堂教中時間與空間的限制,實現學生學習進度和學習地點的非同步性,促進資源共享,有效地提高學習的自學和再學條件。異地學習、隨時學習、自主學習、再學習成為其主要特點。
二、“個性化線上教學”更優(yōu)于“傳統線上教學”
當今各平臺逐漸重視以人為本、因人而異的教學,意識到學生的個性需求的不同,開始向智能化轉型。如:“陽光party”等。
(一)個性化教學更多依托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交流
與傳統不同,個性化教學不再依賴于教師的教學視頻資源,而是依托于教師和學生之間的交流。教師是剖析重難點的主要資源,對于課程的解析和解讀具有專業(yè)的知識層面,這點毋庸置疑。但在此基礎上的另一個定位就是“學生”。院校中的學生是一個廣大的群體,每個學生對課程的見解都不相同,自然也無法全部適應和統一。由此會產生獨自的適應于自身的學習方法、課程理解、學習經驗等等。而個性化教學則是從學生出發(fā),促進廣大學生群體之間學習的交流和經驗分享,從另一個角度去解析課程,分享不同的理解方法和學習方法,讓有需求的學生少走彎路,少花多余時間,提高學習的效率。
(二)“個性化線上教學”更兼顧個性學習需求
“個性化線上教學”注重專業(yè)課程學習的同時更兼顧個性學習需求。大學的生活是豐富的,是多姿多彩的,帶著年輕人的求學渴望和求知欲望的廣大學子都有在大學期間充實自身、擴展視野、探索不同領域的需求。從各個方面不斷完善自己,不斷提高自己自學能力水平。
(三)能夠做到隨時隨地學習
個性化線上教學資源容量內存較小,適合移動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隨時隨地觀看,學習 使學生學習時間更具有靈活性。突破傳統線上課堂學習的局限性,真正做到身處何時何地都能學習。提高學生自學的主動性和可行性,更好的和學生的生活時間學習時間結合。按照學生的學習進度或者接納程度自行安排學習時長以及學習次數,讓學生更快更好地掌握學習知識點。并且能夠掌握自己的學習時間、學習地點以及學習進度。滿足學生學習時間以及需求的同步要求,促進學習資源的整合再分配。
(四)個性化教學更加能使教育資源達到最優(yōu)化
教學時間相對短暫,內容小而精煉。將學習知識內容以簡短、精煉的方式呈現給學生,將時間控制在5-10分鐘抓住學生學習專注力的黃金時間,讓學生更好的掌握知識,提高學生的專注力以及學習效率。另外,比較獨立地呈現每個技能點的核心重點內容,聚焦技能核心問題,模塊狀學習,重在知識點的梳理與學習策略選擇的內容比重大而具體。
三、“方便面”app結合個性化線上教學設計思路以及運營模式
第一,根據目前大學生學習的情況以及需求分析。教學系統的目標應根據教育系統的環(huán)境要求來確定。從學習需求、大學生情況、學習內容的選擇等方面客觀地分析,從而形成“方便面”app設計的思路起點。從學生學習需求的情況來看,“方便面”app教學主要以視頻為主要教學方式,教學資料內存較小,適合移動手機以及平板電腦隨時隨地線上觀看學習內容,針對某知識點深入學習。因內存較小的優(yōu)勢,可下載觀看并且分享給對于某知識點同樣有疑惑的同學觀看交流。
第二,“方便面”app設計教學目標體系。依照上述教育系統環(huán)境以及學生學習情況需求等分析,為了實現教學目標,文章做了相應的設計:學習的板塊按照專業(yè)以及生活類技能分類,學生可以按照自己所需或者喜好學習相應的知識點、鞏固課堂知識、跨專業(yè)學習以及學習其他生活類技能。讓大家接觸到不同專業(yè)的知識,并試著將其運用到生活實踐中。既滿足了大學生學習知識技能多種多樣的需求,也豐富了大學生生活?!胺奖忝妗盿pp內視頻主要來源于優(yōu)秀教師以及具有經驗的學生,保障教學視頻內容知識點的準確性、真實性。以不同的角度去詮釋知識點。
第三,“方便面”app教學重點在于知識點的梳理以及整合app內教學視頻。時間控制在5-10分鐘之內,抓住學生專注力黃金時長,短小精悍的教學特點要求,教學視頻中必須重點突出。與傳統線上教學不同的是,學生在觀看時可以在視頻中發(fā)彈幕或者在視頻下留下評論。營造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豐富學生生活。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滿足學生學習需求。
第四,繼承前期線上課堂研究成果,依照主體選擇第一性和興趣參與體驗的以人為本價值體系主導的教學原則,將傳統線上教學向個性化教學轉變,是方便面APP數字教育平臺實現個性化、多元化、智能化、多方面、多維度。
總而言之,方便面是以“方便”為平臺基礎,以“隨時學、自主學、共同學”為基石,以“個性化設計、章節(jié)化課程、多元化資源”的運行思想,把“線下環(huán)節(jié)”的專業(yè)課程、經驗分享、技巧分享的體系同“線上環(huán)節(jié)”的信息化、數字化、智能化平臺相結合,二者的技術與資源無縫整合,眾多資源如顆粒般分布于平臺當中,用戶可從中做出選擇某一章節(jié)。再者,方便面APP教育平臺很大程度上減少了學生及教師的交流時滯,使學習交流變得多元化,也助于校園各群體的交流和互動,營造共同學習、共同進步的氣氛,豐富生活,從而使得個性化、無界化更能融入校園當中。最后,方便面APP豐富了大學校園教學和課外生活的交流途徑。傳統教學視頻多以示范教學、平鋪教學為主,無法細致體現其思路、方法、見解的內容,必然會把授課人的感受和專業(yè)特點不自覺帶入其中,而“方便面”注重嚴格的核心教學思想,加強交流,及時反饋,以及細致的獨立章節(jié)分析講解,豐富的多元技能有序的運行,原則的創(chuàng)新特色都由其結合起來。
基金項目:2019年大學生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訓練項目《大學生方便面APP》(項目編號: 201913638068)階段性成果。
作者單位:廣西大學行健文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