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欣欣
期末考試成績出來了,我發(fā)現(xiàn)班上幾個有趣的現(xiàn)象。我的數(shù)學成績不理想,那是因為我最近沒有花心思在數(shù)學上,所以早就料到這次考試成績不會太好??晌业耐劳跛济鳎罱鼘W習特別認真刻苦,居然也沒考好。還有我們班的“數(shù)學小霸王”陳彥飛,輕輕松松地又拿了個全班第一。我發(fā)現(xiàn)他學得特別快,像是有特異功能,根本不需要花太多時間在數(shù)學上就能取得好成績,簡直神了。我們班王寧就慘了,考試那幾天她生病了,天天上醫(yī)院,結果可想而知。不過,數(shù)學成績一直不好的趙康,這次不知怎么了,居然考了109分,看把他激動的!
為什么有的人努力學習卻沒考好,而有的人看上去不怎么花力氣就能考好呢?有人因為身體不舒服影響了發(fā)揮,但有人仿佛有神助攻一樣能超常發(fā)揮,到底是什么影響了我們的考試成績?
——韓 笑
美國心理學家伯納德·維納提出過一個“維納歸因理論”,是關于判斷和解釋他人或自己的行為結果的原因的一種動機理論。在學校情境中,學生們常提出諸如此類的歸因問題,如“我為什么成功(或失?。薄盀槭裁次铱荚嚳偸强疾贿^人家”等。伯納德·維納認為,人們對行為成敗原因的分析可歸納為以下五個原因:
1.能力。根據(jù)自己的能力評估對任務是否勝任。比如,“數(shù)學小霸王”陳彥飛不僅能力超強,甚至可以說是有數(shù)學天賦的,所以考好考壞一目了然。
2.努力。個人反省檢討在學習過程中是否盡力而為。比如,前面韓笑同學說她的數(shù)學成績不理想,那是因為她最近沒有花心思在數(shù)學上,所以早就料到這次考試成績不會太好。
3.任務難度。憑個人經(jīng)驗判定該項工作的困難程度。同桌王思明,學習刻苦努力,但這次考試內(nèi)容對他來說難了些,導致成績不理想。
4.運氣。自認為此次成敗與運氣有關。比如,數(shù)學成績一直不好的趙康,這次考得非常好。
5.身心狀況。學習時身體及心情狀況是否影響考試成績。比如,考試時生病的王寧,因為身體狀況差影響了發(fā)揮。
針對以上因素,我們把歸因模式分為積極歸因模式和消極歸因模式。
積極的歸因模式:
成功→能力高→自豪/ 增強對成功的期望→愿意完成有成就感的任務
失敗→缺乏努力→內(nèi)疚/ 保持對成功的高期望→愿意并堅持完成有成就感的任務
消極的歸因模式:
成功→運氣→不在乎/ 降低對成功的期望→缺乏完成有成就感的任務的愿望
失敗→缺乏能力→羞愧、無能感、沮喪/ 降低對成功的期望→避免或缺乏對有成就感的任務的堅持
事實證明,我們對成功和失敗的解釋會對以后的行為產(chǎn)生重大的影響。所以把成績好歸因于學習能力強和刻苦努力,就會使我們產(chǎn)生自豪感和愉快的情緒;而把考試失敗歸因于個人低能和缺乏努力,則會引起負疚感和羞愧感。
其實,一次考試成績的高低不能說明什么,堅持不懈的努力和腳踏實地的付出才是取得好成績的金鑰匙。而恰當?shù)臍w因同樣也能幫助我們,能讓我們擁有不驕不躁、百折不撓的勇氣和力量,對于學業(yè)的成功和人格的完善都起著不可估量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