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成
摘要:刑事訴訟法明文禁止以刑訊逼供等非法手段收集證據,然而通過相關的案例可見非法取證現象在司法實踐中卻仍然大量存在,我國當前刑事訴訟非法證據排除規(guī)則雖然基本建立,但尚存在諸多問題,給實踐帶來大量的困難。因此,需要對我國刑事訴訟非法證據排除規(guī)則全面、系統(tǒng)地予以完善。排除非法證據雖然可能造成客觀真實地失落,但卻為樹立權力保障觀念、正當程序觀念提供了一種法律保障,所以非法證據排除規(guī)則的制定,可謂任重道遠。
關鍵詞:非法證據;非法證據排除規(guī)則;案例
一、非法證據的分類
從本人辦理刑事案件的過程中的經驗總結,大致可以把非法證據分為以下幾類:
收集、提供證據主體不合法的證據。這類證據本身或許是有價值的,在事實上,這類證據是有證明一個事實的作用,但由于這類證據的收集或提供者不符合法律規(guī)定的,導致這一類證據的使用價值確實。比如說:提供證據的主題為未成年人或精神障礙者,他們屬于無民事行為能力人或限制行為能力人。那么這一類人非但不能作為證人使用,他們提供的證據同樣為非法證據。
證據涉及的內容不合法。我國刑事訴訟法第42條第一款規(guī)定:“證據是證明案件事實情況的一切事實。”即不能證明案件真是情況的或與案件事實無聯系的事實材料,因其不具備證據的客觀性、相關性、對案件事實的查明毫無意義而為非法證據。
證據的表現形式不合法。刑事訴訟法例舉了八種證據的法定形式,除了這八種形式之外的證據表現形式不能作為證據使用。如:按照一個村莊里的傳統(tǒng)慣例來確定一種事實不能作為證據使用;由算命先生進行測算、預言等表現形式的證據為非法證據。
證據獲得的程序不合法。這一類證據和第一類收集、提供主體不合法的證據有些共同之處。這些證據本身具有一定的證明事實的作用,但是由于其獲得的程序不合法,導致其失去了原本證明事實的作用。比如:刑訊逼供、監(jiān)聽、偷拍等不符合刑事訴訟法規(guī)定的程序從而獲得的證據均不可作為證據來使用,屬于非法證據。
二、我所刑事訴訟中的非法證據排除規(guī)則現狀
非法證據排除規(guī)則的產生能夠更好地保障人權,避免冤假錯案,但就目前我國的刑事訴訟中來看,做的還不夠,主要有以下幾方面的問題:
(一)對于非法證據的界定不明確
根據我國《刑事訴訟法》第43條以及《規(guī)則》、《解釋》等司法解釋的相關規(guī)定,“非法證據”是指公安、司法人員采取“刑訊逼供以及威脅、引誘、欺騙或者其他非法的方法收集的證據?!比欢?,想要準確的界定具體司法實踐中個案中某一特定的證據是否屬于“非法證據”,卻往往因不同的執(zhí)法主體對此存有不同的意見,從而影響這非法證據排除規(guī)則的統(tǒng)一適用。比如說:在上海的各區(qū)公檢法機關的辦案的尺度都有所不同,有時一些非法證據在這個區(qū)界定屬于非法證據,但在別的區(qū)可能不會被認定為非法證據。這就給非法證據的界定帶來一定的困難,沒有一個統(tǒng)一的范圍。
(二)辦案機關先入為主,主觀臆斷
在我國,很多公安機關在辦理一些刑事案件的時候往往都會先入為主,經過前期的調查取證,發(fā)現一名犯罪嫌疑人,這時候公安機關往往會先入為主,在前期證據未能充分證明其為嫌疑人的情況下,辦案民警的心里就已認定其為嫌疑人,因此,在抓獲嫌疑人之后,所有的審訊都會圍繞其為犯罪嫌疑人而進行。因此,在嫌疑人辯解的時候,往往會采用威脅、誘騙等方式來使嫌疑人做認罪的供述。比如:為了讓嫌疑人認罪,辦案民警對其口頭承諾,如果其認罪,可以辦理取保候審。而采用這一種方式有時候會出現一種情況,嫌疑人由于害怕在辦案區(qū)內的環(huán)境而認罪。又比如:有的辦案民警主觀臆斷,僅憑借一些外圍的證據就認定其為犯罪嫌疑人,因此采用刑訊逼供的方式強迫嫌疑人做認罪的供述,這些都是非法證據的產生。
(三)機關部門相互袒護,非法證據證明難
我國目前的司法體制還不能以審判為中心,公檢法部門之間還存在相互配合,相互袒護的情況。法院作為審判機關,無法擺脫與公安、檢察院之間的牽制,因此,要在刑事訴訟中將非法證據羅列出來的難度較大。例如:公安機關在辦理某案件的過程中對犯罪嫌疑人采取了刑訊逼供,但在審查起訴的過程中,檢察院要求公安機關提供未刑訊逼供的審訊視頻,而公安機關則以相關監(jiān)控損壞為由無法說明,這時,檢察院則會相互袒護,不再進行質證,因此,要證明證據的來源非法,這中間的難度相當大。
三、對我國構建非法證據排除規(guī)則的建議
要從根本上解決非法證據排除規(guī)則的實施問題,就要根本轉變執(zhí)法環(huán)境,即實現法治,梳理法律的至上權威,使其完全可以依靠自身的權威并通過一定的機制加以實施,而無需依賴其他力量,這不是短時間內能做到的事情。當前要做到的是逐步解決上面提及的阻礙其實施的因素。
(一)公民個人提高法制意識,積極質疑證據的合法性
首先,公民應當自身提高法制意識,對各項法律進行學習,了解司法機關再辦理案件中的相應的程序,當自身的合法權益受到侵害的時候,能夠正確的提出,而不是默不作聲,讓非法證據成為漏網之魚,自身形成一種觀念,對非法證據的敏感性,積極維護自身合法權益。
(二)盡早制定相關的司法解釋
國家應盡早制定相關的司法解釋,對非法證據的界定做更明確的規(guī)定,例如:使用肉刑或者變相肉刑,或者采用其他使被告人再肉體上或者精神上遭受劇烈疼痛或者痛苦的方法,迫使被告人違背意愿供述的,應當認定為刑訊逼供等非法方法。對于其他方式方法迫使被告人認罪的也同樣應該作相應的認定,這對以后認定非法證據的工作中會帶來很大的依據。
(三)完善對非法取證人員的懲戒制度
對于非法取證人員的懲罰,在刑事方面,我國刑法只對一些極其嚴重的違反法律,侵犯公民合法權益的行為進行了規(guī)定,而對于那些雖然違法,但是情節(jié)輕微,危害不大的行為,法律并未規(guī)定。對于這些違法行為,并不表示不應受到法律的追究。對此,應當在立法和行政處罰上加以規(guī)定。比如:公安機關使用刑訊逼供的方式迫使嫌疑人認罪,但情節(jié)輕微,未對嫌疑人造成較大的身體傷害,往往不會對非法取證人員進行處罰,久而久之,這樣的現象會越來越嚴重。
非法證據排除規(guī)則要完善,要得到徹底的貫徹執(zhí)行,就必須兼顧各個方面,不能僅停留在法律和制度層面,還要加強精神層面的改革和建設,使國家的法律和制度不再成為統(tǒng)治的利器而是人們自覺遵守的規(guī)則,這樣才有利于該規(guī)則的應用和實踐。
參考文獻
[1]何家弘、劉品新:《證據法學》
[2]周榮編著、吳宏耀點校:《證據法要論》
[3]畢玉謙:《證據制度的核心基礎理論》
[4]陳瑞華:《形式證據法學》
[5]張衛(wèi)平:《證據法一本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