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文兵
摘要:從立意、情境、設問三方面對江蘇省2019年化學高考第20題進行要素分析,認為該試題以學科素養(yǎng)立意,創(chuàng)設情境真實,問題結構合理。通過問題解決的思維運演過程探析,說明逆向思維分析法是解決問題的有效路徑。形成教學啟示:核心素養(yǎng)教學要從確立素養(yǎng)目標、注重問題情境以及優(yōu)化教學路徑等方面進行加強。
關鍵詞:高考試題;?問題解決;?逆向思維;?教學啟示
文章編號:1005-6629(2020)07-0089-05
中圖分類號:G633.8
文獻標識碼:B
目前的試題研究或聚焦于考點提煉,將考題作為模擬訓練的工具,或聚焦于解題方法,將考題視為解題能力的依據,這些都遠沒有發(fā)揮高考試題應有的教學導向功能。以2019年江蘇省高考化學試題第20題為例,分析試題的結構要素和問題解決的思維路徑,從中獲得在核心素養(yǎng)高考背景下的教學啟示。
[題目]CO2的資源化利用能有效減少CO2排放,充分利用碳資源。
(1)?用CaO可在較高溫度下捕集CO2,在更高溫度下將捕集的CO2釋放利用。CaC2O4·H2O熱分解可制備CaO,?CaC2O4·H2O加熱升溫過程中固體的質量變化見題20圖-1。
題20圖-1
①?寫出400~600℃范圍內分解反應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_。
②?與CaCO3熱分解制備的CaO相比,CaC2O4·H2O熱分解制備的CaO具有更好的CO2捕集性能,其原因是_________。
(2)?電解法轉化CO2可實現(xiàn)CO2資源化利用。電解CO2制HCOOH的原理示意圖見題20圖-2。
①?寫出陰極CO2還原為HCOO-的電極反應式:_________。
②?電解一段時間后,陽極區(qū)的KHCO3溶液濃度降低,其原因是_________。
題20圖-2
(3)?CO2催化加氫合成二甲醚是一種CO2轉化方法,其過程中主要發(fā)生下列反應:
反應Ⅰ:CO2(g)+H2(g)CO(g)+H2O(g)
ΔH=41.2kJ·mol-1
反應Ⅱ:2CO2(g)+6H2(g)CH3OCH3(g)+3H2O(g)ΔH=-122.5kJ·mol-1
在恒壓、CO2和H2的起始量一定的條件下,CO2平衡轉化率和平衡時CH3OCH3的選擇性隨溫度的變化見題20圖-3。其中:CH3OCH3的選擇性=2×CH3OCH3的物質的量反應的CO2的物質的量×100%
題20圖-3
①?溫度高于300℃,CO2平衡轉化率隨溫度升高而上升的原因是_________。
②?220℃時,在催化劑作用下CO2與H2反應一段時間后,測得CH3OCH3的選擇性為48%(圖中A點)。不改變反應時間和溫度,一定能提高CH3OCH3選擇性的措施有_________。
1??試題解讀:構成要素及特點分析
試題通常由四個要素構成,即試題的立意、情境、設問和答案(見圖1)。其中立意是試題的核心主題,其反映評價目的,決定試題的考查內容和方式;情境是問題背景中能夠直接感知的條件綜合,構成問題的初始狀態(tài);設問是題目設置的問題;答案是對問題的解答,構成問題的目標狀態(tài)[1]。
圖1??試題構成要素
1.1??試題立意——跨越知識立意,由能力立意轉向素養(yǎng)立意
試題立意決定試題情境選擇,設問指向和答案編寫是試題的主心骨。知識立意追求知識的數(shù)量和類型全面;能力立意強調知識與技能結合,注重能力考查,試題特點是問題結構完整,目標指向明確;而素養(yǎng)立意更多的是強調知識的理解遷移和環(huán)境習得,題目的特點是問題結構不良,目標指向開放,有利于考査學生思維能力和綜合素養(yǎng)。
本題以CO2資源化為大背景,通過草酸鈣晶體熱分解、電解CO2制甲酸、CO2催化加H2制二甲醚等綜合情境設置問題,將元素化合物、電解池、化學反應速率與化學平衡等知識融合,綜合考查學生在復雜情境中運用已有知識分析信息解決問題的能力。意在引導中學化學教學關注實際應用,重視培養(yǎng)學生解決復雜情境問題,幫助學生形成“化學服務于人類和社會發(fā)展”的學科價值觀。該題的考點、能力指向與素養(yǎng)表現(xiàn)見表1。
1.2??試題情境——真實生動,體現(xiàn)學科價值,引導價值觀形成
試題的情境是指問題所處的境況,是問題背景中可直接感知的條件綜合,是問題的初始狀態(tài)。本題選自研究文獻,旨在考查學生閱讀化學研究文獻、整理和加工信息的素養(yǎng)。設置的問題包括書寫化學方程式、電極方程式、解釋實驗結果、進行創(chuàng)新設計等。要求學生能夠在真實的研究問題情境中運用pH、轉化率、選擇性、質量守恒定律、電解池原理、化學反應速率與化學平衡等概念和原理;理解草酸鈣、碳酸鈣、碳酸氫鉀、陽離子交換膜等物質的性質、電極反應式、化學方程式等符號表征與技能;探究控制條件進行對比實驗的研究方法,并對相關實驗結果和數(shù)據進行分析和解釋。整個題目情境具有真實性、綜合性、創(chuàng)新性等特點。試題中的應用性情境及其構成要素見表2。
1.3??試題設問——問題要素充分,問題結構合理
試題設問是指題目設置的問題,是試題的核心部分,是聯(lián)系初始狀態(tài)與目標狀態(tài)的橋梁。一般來說問題包括四個基本要素:一是問題指向,即問題的研究對象,客觀上并且潛在地決定了問題的解。如第(1)①問“寫出400~600℃范圍內分解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研究對象是CaC2O4·H2O在400~600℃范圍內發(fā)生的變化,解就應該是一個完整的化學方程式;二是問題的疑難點,是在運用已有知識進行信息轉化過程中形成的思維障礙,或者說是問題所求的答案與學生當前能力的差距。如第(1)②問要解釋“與CaCO3熱分解制備的CaO相比,CaC2O4·H2O熱分解制備的CaO具有更好的CO2捕集性能”的原因,學生對題給信息中CaO可在較高溫度下捕集CO2,在更高溫度下將捕集的CO2釋放利用是陌生的,對“捕集”的理解是困難的;想通過“捕集”調用活性炭有吸附作用是因為其有較大的表面積是困難的;對比CaCO3熱分解制備的CaO與CaC2O4·H2O熱分解制備的CaO的異同,要進行多步轉化,思維中間狀態(tài)較多,思維水平較高,這些都是疑難點;三是問題的應答域,就是在問題提法中所確定的一個域限,并認定所提出的問題的解必定在這個域限之中[2]。它指示解答者向何處尋找問題的解。如第(2)②問要求解釋“電解一段時間后,陽極區(qū)的KHCO3溶液濃度降低的原因”,該問將學生引向反應一段時間后的陽極區(qū),分析陽極區(qū)內發(fā)生的變化,所發(fā)生的變化是如何使KHCO3濃度減小的,而不是不變或增加,相當于規(guī)定了問題的答案只能在濃度降低的影響因素中去找;四是問題的解題規(guī)則,化學學科有著共同的科學本質,也有其自身的特點,其問題中必然包含一些化學學科必須遵循的規(guī)則。本題的六個問題中有兩個寫出化學方程式和電極反應式,所必須遵循的是質量守恒定律、電子得失守恒定律,另外四個問題均是對現(xiàn)象或事實的解釋創(chuàng)新,其解題過程必須是基于證據的科學推理。如第(3)②問“不改變反應時間和溫度,一定能提高CH3OCH3選擇性的措施有哪些”,其隱含的解題規(guī)則就是,只有能提高CH3OCH3選擇性的措施才有可能是合理答案,而提高其選擇性,就是要提高反應Ⅱ中CO2的轉化率,提高轉化率就要符合化學反應速率與化學平衡的有關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