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及開篇繪畫/潘虎
許倬云的一生頗為傳奇,身體重度殘障,卻有著令周圍所有人都贊嘆的精神力量,他經(jīng)歷戰(zhàn)亂與流離,在大陸、臺灣、美國輾轉(zhuǎn)生活,他是王小波的導師,王力宏的舅公……這一切讓這個歷史學者的形象大大地溢出書齋。他有著嚴謹又開闊的治學態(tài)度,年輕時就已出版過艱深專著,但無論普通讀者還是史學同行,都更贊嘆于他放下身段為更多大眾所撰寫的著作。學者葛兆光說,“感受最深的,就是許倬云先生那種‘截斷眾流的大判斷。如今,歷史知識被各種各樣的原因歪曲、遮蔽和改寫,特別需要真正專業(yè)的學者,用不是‘戲說或‘歪批的方法,來給大眾普及和清理。”
如果說,用什么關(guān)鍵詞概括許倬云的特質(zhì)與一生,或許就是“精神性”與“遠見”,他從偏狹的國族情感中掙脫出來,用更普世的觀念判斷去重看歷史。他始終保有一種精神性的超越,超越肉身所限,超越眾聲喧嘩,超越時代迷障,超越觀念偏狹,他和他代表的精神是這個即刻滿足時代的異數(sh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