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潔珍
(開平市中心醫(yī)院 內兒科,廣東 開平,529300)
支氣管肺炎為感染性疾病范疇,包括病毒性、細菌性感染。小兒因氣管和支氣管管腔均較為狹窄,肺泡數(shù)少,纖毛運動差,且免疫系統(tǒng)的防御功能發(fā)育尚不成熟,易誘發(fā)支氣管肺炎[1]。兒童表達能力、理解能力較差,不能準確描述心理、生理需求,且其家屬受到患兒病情影響,可能格外緊張,無法配合治療,對護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護患溝通技巧注重與患兒及其家屬的溝通,有助于取得信任和合作,改善預后[2]。本研究旨在探究護患溝通技巧對行霧化吸入治療的支氣管肺炎患兒疾病轉歸、血氣指標等的影響,為臨床護理提供依據(jù)。
經(jīng)開平市中心醫(yī)院醫(yī)學倫理研究協(xié)會同意后,選取2019年1月—2020年6月于開平市中心醫(yī)院兒科就診的支氣管肺炎患兒120例。納入標準:① 符合《兒科學》[3]中支氣管肺炎診斷標準,肺部檢查有病理陽性反應;② 無其他呼吸系統(tǒng)疾??;③ 年齡<14歲;④ 有家屬陪伴;⑤ 資料完善。⑥ 所有患兒家屬均知情同意并自愿參與研究。排除標準:① 溝通障礙;② 資料不全;③ 先天性重癥疾?。虎?血液疾病。將所有患兒隨機分入對照組(n=60)和觀察組(n=60例)。對照組中,男25例,女35例;年齡2~13歲,平均年齡為(7.52±1.42)歲;病程1~7 d,平均(3.23±1.04)d;細菌性肺炎25例,病毒性肺炎35例;伴有氣促者(呼吸頻率>30次/min)33例,無氣促者27例;白細胞增多35例,白細胞正常25例。觀察組中,男28例,女32例;年齡2~12歲,平均年齡為(7.48±1.33)歲;病程1~7 d,平均(3.47±1.16)d;細菌性肺炎28例,病毒性肺炎32例;伴有氣促者35例,無氣促者25例;白細胞增多37例,白細胞正常23例。兩組間年齡、病程、原發(fā)病、癥狀和白細胞增多的例數(shù)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值均>0.05)。
兩組患兒在入院后均進行常規(guī)治療+霧化吸入地塞米松磷酸鈉注射液(國藥準字:H11020280;規(guī)格:1 mL,5 mg;北京益民藥業(yè)有限公司)。在此基礎上,對照組患兒予常規(guī)護理,觀察組患兒則通過護患溝通技巧進行護理。
常規(guī)護理的具體操作內容如下:① 安撫患兒情緒,對患兒家長進行疾病方面健康宣教,并告知其治療期間的注意事項。② 將感染性肺炎患兒和病毒性肺炎患兒分室安置,病室內人員不要過多,定時查體征,保持室內通氣,合適的溫度和濕度,指導飲食,及時清除患兒呼吸道分泌物。③ 患兒行霧化吸入時,霧化器應垂直握持,避免因搖晃導致液體起泡而引起的霧化處理時間延長,并適當根據(jù)患兒情況調整姿勢。④ 提醒患兒家長正確的服藥時間,如遇特殊情況,囑家長及時反饋給主治醫(yī)師。
護患溝通技巧的具體操作內容如下: ① 護理人員與患兒及其家屬的語言溝通。護理人員面對不同的護理對象和護理環(huán)境時,應運用不同的語言溝通技巧。如向患兒家屬介紹支氣管肺炎相關疾病知識和治療方案時,采用規(guī)范性語言進行描述;若患兒治療期間出現(xiàn)不良反應時,采用解釋性語言進行溝通;若患兒出現(xiàn)焦慮、情緒低落時,采用暗示性或安慰性的語言進行溝通。② 護理人員的非語言溝通。若患兒出現(xiàn)因疾病所導致的痛苦時,應保持與患兒有目光的接觸。以親切自然的目光看向患兒,使其充分感受到護理人員的熱切關心,積極配合治療;與患兒溝通時,可適當靠近患兒,向其表示出友好關系。③ 環(huán)境護理。保持溫度在22~25 ℃,并保持一定的濕度,營造安靜、舒適的霧化治療環(huán)境,并貫徹“以患者為中心”的理念,以提供患兒溫馨舒適的住院環(huán)境(如在活動室、走廊墻壁、病房等地貼上圖畫和形狀各異的標語,準備一些有趣的故事書或繪畫本等),多途徑增加患兒舒適度。④ 心理護理。貫徹“以患兒為中心”的理念。根據(jù)患兒年齡和心理狀態(tài)展開護理,當護理人員初次與患兒進行溝通時,需語氣溫和,在患兒身體檢查時注意動作輕柔。對于哭鬧不定的患兒應耐心疏導,護理人員還應及時與患兒家屬保持溝通,及時解決他們的問題,幫助患兒建立起對抗疾病的信心;對于較低風險心理狀態(tài)患兒可予以言語鼓勵或用小貼紙的形式鼓勵,贊美患兒可完成霧化治療;對于較高風險心理狀態(tài)患兒則需加強心理輔導,可播放動畫片、講故事、發(fā)糖果或玩具等以轉移患兒注意力。與家長共同安撫患兒以緩解其害怕、焦慮等。⑤ 病情管理。根據(jù)患兒病情予以相應的針對性干預,治療過程中應當注意定時翻身、拍背等以保持呼吸通暢,待患兒病情穩(wěn)定后可予以適當?shù)暮粑δ苠憻捄陀行Э人杂柧毜取?/p>
① 臨床療效判定標準[4-5]。顯效:胸部X線攝片檢查結果顯示正常,肺部體征明顯改善,臨床癥狀(氣喘、咳嗽、發(fā)熱、哮鳴音和啰音等)消失;有效:胸部X線攝片檢查結果顯示正常,肺部體征好轉,臨床癥狀基本改善但未完全消失;無效:胸部X線攝片檢查結果顯示肺部仍有炎癥,臨床癥狀和肺部體征無緩解,甚至出現(xiàn)加重??傆行?%)=(顯效例數(shù)+有效例數(shù))/總例數(shù)×100%。② 疾病轉歸情況。由責任護士準確記錄兩組患兒的疾病轉歸情況,包括發(fā)熱、咳嗽、氣喘、肺部啰音恢復時間,以及住院時間。③ 肺功能指標。分別于護理前后采用肺功能儀(康泰CONTEC智能手持式肺功能呼吸)檢測兩組患兒的肺功能,記錄其用力肺活量(FVC)、峰值呼氣流速(PEF)和1 s用力呼氣容積(FEV1),并通過計算比較FEV1/FVC。④ 血氣分析指標。分別于干預前后采集兩組患兒的橈動脈血3 mL,采用PL2100血氣分析儀檢測動脈血氧分壓(PaO2)、動脈血氧飽和度(SaO2)和動脈血二氧化碳分壓(PaCO2)。⑤ 不良反應。記錄患兒治療期間的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
觀察組總有效率為95.00%,顯著高于對照組的75.00%(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兒臨床療效對比 [n(%)]
觀察組干預后發(fā)熱、咳嗽、氣喘、肺部啰音消失時間,以及住院時間均顯著短于對照組(P值均<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兒干預后疾病轉歸情況比較
干預后,兩組間FEV1、FVC、PEF、FEV1/ FVC較治療前顯著升高(P值均<0.05),且觀察組均顯著高于對照組(P值均<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兒干預前后肺功能指標比較
干預后,兩組間PaO2、SaO2水平均較治療前顯著升高(P值均<0.05),且觀察組均顯著高于對照組(P值均<0.05);兩組間PaCO2水平均較治療前顯著降低(P值均<0.05),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4。
表4 兩組患兒干預前后血氣分析指標比較
觀察組患兒出現(xiàn)呼吸道堵塞1例,面色青紫1例,惡心嘔吐3例;對照組患兒出現(xiàn)呼吸道堵塞6例,面色青紫4例,惡心嘔吐5例;觀察組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8.33%,顯著低于對照組的25.00%(χ2=6.00,P<0.05)。
小兒支氣管肺炎患兒在霧化治療過程中配合度較低,影響治療效果,此時需依靠有效的護理措施來輔助治療,引導患兒配合治療[6-7]。本研究結果顯示,護理人員將護患溝通技巧,應用于患兒及其家屬的語言溝通、非語言溝通、環(huán)境、心理和病情管理。患兒在生病時往往比較依賴親人,而家屬一般對患兒的情緒忍耐力強,且情緒也會直接影響患兒,因此也要做好與家長的溝通[8-9]。通過與家屬和患兒的語言溝通或者患兒的性格、愛好等基礎信息,展現(xiàn)親和力,之后以非語言動作和心理護理安撫患兒,提供安全感,讓患兒消除對醫(yī)護人員的恐懼。趣味的就醫(yī)環(huán)境可以幫助患兒適應醫(yī)院環(huán)境,逐漸消除對醫(yī)院的抵觸情緒,避免因為哭鬧影響霧化效果[10-11]。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的總有效率為95.00%,顯著高于對照組的75.00%(P<0.05);兩組間干預后肺功能、血氣分析指標均較護理前明顯改善,且觀察組均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P值均<0.05)。提示患兒霧化治療期間將護患溝通技巧應用于護理,可有效改善患兒肺通氣情況,提高臨床療效。同時貫徹“以患兒為中心”的護理理念,根據(jù)患兒年齡、心理狀態(tài)展開護理,能有效減輕患兒情緒異常,減少負面情緒,積極配合醫(yī)師開展治療,進而促進患兒疾病轉歸,減少臨床癥狀消失時間和住院時間[12]。此外,兒童時期的任何環(huán)境變化或疾病發(fā)生都可能造成兒童的身心創(chuàng)傷,環(huán)境護理為患兒提供了良好的就醫(yī)環(huán)境。如在活動室、走廊墻壁、病房等地貼上圖畫和形狀各異的標語,準備一些有趣的故事書或繪畫本等行為,均能迎合其心理,為其提供舒適、便利的醫(yī)療護理服務,有助于確保其擁有良好的就醫(yī)心態(tài),改善患兒預后,降低護理過程中呼吸道堵塞、面色青紫、惡心嘔吐等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本研究結果也發(fā)現(xiàn),觀察組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8.33%,顯著低于對照組的25.00%(P<0.05)。
綜上所述,護患溝通技巧可以有效改善行霧化吸入治療支氣管肺炎患兒的臨床療效和肺功能狀況,顯著減少不良反應的發(fā)生狀況,可在臨床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