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權(quán)好
摘要:聊齋俚曲《磨難曲》第十二回“聞唱思家”中的【玉娥郎】曲牌,講述了主人公張鴻漸無可奈何的悲哀和濃郁的思念之情。本文試對此曲牌的演唱進行分析。
關(guān)鍵詞:腳齋俚曲;玉娥郎;演唱
中圖分類號:J60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20)14-0078-01
一、前言
【玉娥郎】曲牌原是明代俗曲牌名,或稱【玉河郎】,又名【四大景】、【大四景】。其來源有兩種說法:一為民間小調(diào),二為御制曲調(diào)①。前者說法可能為民間藝人的聯(lián)想,因有關(guān)玉娥帶孕尋找她未婚夫故事的唱詞與此曲搭配過,故取名為【玉娥郎】,之后又有人將【四大景】的唱詞與此曲搭配,故又名【四大景】。后者說法見清人高士奇《金鰲退食筆i曲(卷下)記載:“(明)神宗時(即明萬歷年間)選近侍三百余名,于玉熙宮學(xué)習(xí)官戲,歲時陛座,有《玉娥郎》詞,京師人上能歌之,名《御制四景玉娥郎》。州黔之種有一定歷史記載的說法,較為可信。
二、方言與旋律特點
【玉娥郎】的演唱與淄川方言的咬字吐字緊密相連,其大致與普通話相同,但在發(fā)音舌根會更硬一些,聽起來更加“良”。淄川話的陰平為降聲調(diào)(近似普通話的上升);淄川話的上升是高橫調(diào)(近似普通話的陰平聲);淄川話的陽平是高(半)降調(diào);去聲是低(半)降調(diào)。在俚曲茶館采風(fēng)時,傳承人蒲章俊讀誦了【玉娥郎】歌詞的具體讀音,其中淄川話特殊的讀音有:他(tuo),陰平聲;人Qen),陽平聲;可(kuo),上聲;麥(me D,去聲;熱Qe),去聲;入Qu),去聲;荷(huo),陽平聲;了Qiao),陰平聲;挨(yaD,陽平聲;天(tiai),陽平聲。
三、演唱與音樂特點
采風(fēng)時,非遺傳承人蒲章俊先生說:我的老爺爺曾告訴我,演唱【玉娥郎】時要顫顫著唱,就是現(xiàn)在說的顫音”.深情對于此曲牌來說,極為重要。歌曲在演唱時,要做到抑揚頓挫、強弱對比,像講故事一般。
【玉娥郎】曲牌出現(xiàn)在《磨難曲》第十二回“聞唱思家”的開頭,借景抒發(fā)張鴻漸離家思鄉(xiāng)之情。(本文譜例由蒲文琪、滕立遠唱,牟仁均、王川昆記)是2/4拍,省略清角的D微七聲調(diào)式。全曲共4段歌詞,從一月到十二月,每段三個月。除第一段外,每段開頭有一句說白。
第一小節(jié)可以看作為全曲的引子,其散拍子和倚音的使用,使“正月里”三個字悠長連綿。而由微音下行九度到羽音的大跨度,又像一聲長長的嘆息。演唱時倚音要輕巧,回歸主音后唱出爆發(fā)力,整體力度成棗核狀,換氣時要做到“音斷氣不斷”,為表達主人公張鴻漸的思念之情營造一種悲傷的氛圍。
譜例1【玉蛾郎】第16-23小節(jié)
“鬧元宵”的音樂材料完全來自于“春雪飄”,第二樂節(jié)是第一樂節(jié)的完全再現(xiàn)。音區(qū)由前句的高昂轉(zhuǎn)向中低音,使人的情緒有種強烈的失落感。“家家鬧元宵”兩個“家”字后都有八分休止,演唱時要堅定的斷開并加強力度。
譜例2 【玉娥郎】第24-31小節(jié)
旋律線曲折,與前一句形成對比。“跟”字的后倚音與“呀是”的六度大跳進形成了呼應(yīng),形象的模仿了人說話的語氣,演唱時輕輕挑起帶過。要注意“呀是”為襯詞,無實際意義?!叭恕焙笥邪朔中葜?,要當斷即斷,可為后面做一個充足的呼吸準備;“遭”字將氣息下沉,要唱出切分節(jié)奏和顫音,像主人公悲傷的哭泣。
筆者與傳承人、研究學(xué)者交流時,了解到在多元文化的現(xiàn)代社會,人們對聊齋俚曲已不熟知,甚至很多青年人不知曉【玉娥郎】這一曲牌。傳承與創(chuàng)新的道路任重道遠,在此呼吁各位研究學(xué)者,憑已之力助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聊齋俚曲的成長!
注釋:
①陳玉琛.聊齋俚曲[M].濟南:山東文藝出版社,2004(04):296.
②劉曉靜.蒲松齡俚曲中“承前啟后”的【玉娥郎】[J].天津音樂學(xué)院學(xué)報,2002(04):15.
參考文獻:
[1]劉曉靜.《蒲松齡俚曲》曲調(diào)風(fēng)格形成的語言因素[J].音樂藝術(shù)(上海音樂學(xué)院學(xué)報),2002(04).
[2]李群.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語境下聊齋俚曲的演唱與傳承發(fā)展[J].中國音樂,2012.
[3]鄭剛.聊齋俚曲《磨難曲》之【玉娥郎】音樂分析[J].星海音樂學(xué)院學(xué)報,20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