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震亞
清康熙帝的老師陳廷敬是清代澤州(今山西省陽城縣北留鎮(zhèn)皇城村)人。順治十五年中進士。初名敬,因同科考取有同名者,故由朝廷給他加上“廷”字,改為廷敬。歷任日講起居注官、經(jīng)筵講官、《康熙字典》總裁官、工部尚書、戶部尚書、文淵閣大學士、刑部尚書、吏部尚書、《康熙字典》總修官等職。
陳氏家族是一個禮義之家。其家訓立自明弘治年間的三世祖陳秀代理城固知縣期間,為百姓辦了很多好事,受到大家的愛戴。后來辭官歸家,當?shù)匕傩諡樗⒘松舯硎炯o念。他還寫過很多教子詩篇,在陳氏家族代代相傳。
陳秀
才憶兒時便起愁,愁兒不把放心收。
肯離家舍來官舍,料出歌樓入酒樓。
未得彩衣承膝下,且將綠蟻展眉頭。
大涯誰念虛甘旨,顧我于今鬢已秋。
陳廷敬一生為政清廉,《清史稿》給他以“清勤”的評價。在京為官五十余年,年老退休時整理行囊,并無值錢的物品,只有老屋數(shù)間,準備變賣之后歸老。他已至七十四歲高齡,一生勞碌,并無閑工夫,直到退休之后方有閑情外出郊游,但貴為當朝宰相,出門竟無車坐,還要向同朝官員借車。他的飲食沒有珍疏膏粱,一冬只吃腌菜,自己還甚覺有味,賦詩日:“索莫一冬差有味,菜根占得菜花春?!?/p>
陳廷敬不僅自己潔身自好,而且特別注重教育家人后輩保持清廉之風。他的弟弟陳廷弼出任臨湘知縣,他寫詩囑咐日:“宦途憐小弟,慎莫愛輕肥?!币馑际钦f,小弟在宦途中,千萬要謹慎,切莫愛輕裘肥馬那樣的奢華生活,要其保持儉樸的作風。他還常教導兒子壯履說:“更得一言牢記取,養(yǎng)心寡欲是良規(guī)?!币彩且獌鹤忧逍墓延思鹤允?。他的次子陳豫朋在關(guān)隴間做地方官達六、七年之久,頗有政績,清名遠揚。他在豫朋回京之日,高興地寫詩勉勵道:“敝裘贏馬霜天路,賴汝清名到處傳?!?/p>
在他重掌閣務(wù)期間,其弟陳廷弼官任廣東糧驛巡道,被人參訐為貪黷(貪污)。遇到這樣的事,陳廷敬大權(quán)在握,不難擺平,但職握樞機的陳廷敬聞訊后,根本不考慮如何為其弟開脫,而是感慨萬千,“憑寄吾宗諸子姓,清貧耐得始求官?!彼嬲]陳氏家族的子民,必須能夠忍耐清貧。如果能耐得清貧,方可去求官做;如果耐不得清貧,不可求官,一旦做了官必然要貪污。官居吏部尚書時,他曾嚴飭家人:有行為不端者、有送禮賄賂謀私者,不得放入。他到禮部上任,曾立下規(guī)矩:“自廷敬始,在部絕請托,禁饋遺?!?/p>
康熙皇帝曾寫過一首五言律詩表彰陳廷敬的風度:“橫經(jīng)召視草,記事翼鴻毛。禮義傳家訓,清新授紫毫。房姚比就韻,李杜并詩豪。何似升平相,開懷宮錦袍?!逼渲小岸Y義傳家訓”,是說陳廷敬的陳氏家族是把禮義道德作為家訓代代相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