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昊
[摘 要] 價值體認是中學生德育的重要內容,通過價值體認的培養(yǎng)能夠引領學生正確的成長方向,對價值有正確的體驗和判斷,通過價值內化實現(xiàn)思想和行動的引領。在中學生價值體認培養(yǎng)實踐中,要注重“德心相融”,以“德”為匙,打開學生的心門,讓理想和價值在學生心中生根發(fā)芽,從而形成生本德育特色,以此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價值觀、世界觀和發(fā)展觀,促進學生健康成長、全面發(fā)展。
[關鍵詞] 中學生;價值體認;德育;認同
在中學德育教育中,價值體認是一種重要的教育形式,其過程涵蓋了“價值體驗→價值澄清→價值內化→價值引領”的全過程,這是一個潛移默化、循序漸進的過程,同時也是多重因素相互影響、相互作用的過程,最終完成中學生的價值體認。這是一個從理性到感性的過程,同時也是從理論到實踐的過程,通過價值體認的完善取得內化于心、外化于行的效果,德心相融從而形成中學生特色德育模式。
一、價值體驗,以育人環(huán)境促發(fā)展
價值體驗是客觀環(huán)境和主觀情感相互作用的結果,環(huán)境對人的影響力非常巨大,所以,在中學生價值體認的培養(yǎng)與實踐中,要注重環(huán)境育人的作用,通過環(huán)境要素強化學生的價值體驗。當前中學生在價值認知中有濃厚的“理所當然”意識,認為家長為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應該的”,這樣的價值認知勢必會造成缺乏感恩之心,不懂得感恩回報。基于此,學校要著力營造“知恩、感恩、回報”的德育教育氛圍,通過親子活動、成長故事演講、孝文化傳承等活動培養(yǎng)學生的感恩之心,以此培養(yǎng)學生的責任感和回報意識,這是培養(yǎng)學生正確人生觀的必要一環(huán),也是實現(xiàn)價值體認的基礎。
二、價值澄清,引導正確的價值取向
在開放的社會環(huán)境下,多元文化相互交融碰撞,意識形態(tài)和文化環(huán)境更加復雜。對于中學生來說,正是從青澀走向成熟的轉折點,這一階段的學生思想尚未成熟,好奇心強,急于證明自己但是又缺乏客觀理性的價值判斷,對于一些不良社會現(xiàn)象缺乏分辨能力,甚至會受錯誤思潮的影響出現(xiàn)價值觀扭曲問題。面對這些問題,價值體認中的價值澄清就顯得尤為重要,通過價值澄清,能夠讓學生認識到哪些思想和行為有價值的,從而形成正確的價值導向。
三、價值內化,注重無痕引導
價值內化是一個從量變到質變的過程,內化于心才能外化于行,這就需要教師關注價值內化的過程,著力構建積極向上、自信自強的教育氛圍,將核心價值觀教育融匯到學生學習和生活的方方面面,以此形成正確的價值導向,通過豐富多彩、形式多樣的校園活動對學生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價值內化可以從宏觀理論入手,但是必須落實到微觀行為上,因此,教師可以從學生的身邊小事為切入點,在班級管理中采取輪值制度,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夠參與其中等。這些看似普通的行動對于學生的價值內化有著重要影響,能夠激發(fā)學生的責任感和主人翁意識,在無痕引導中幫助學生找到正確的價值方向,從而尋找價值體認的正確路徑。
四、價值引領,注重實踐行動
正確的價值引領并不只是單純的理論灌輸,而是要和實際行動結合在一起,這樣才能形成強大的引領動力。教師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社會責任感,讓學生在現(xiàn)實生活中找到正確的價值定位。例如,組織學生參加志愿者活動,到老年公寓慰問老人,幫助老年公寓美化環(huán)境等,這些活動不僅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社會責任和擔當,而且還能讓學生懂得珍惜青春,感悟時間的寶貴。價值引領與實際行動相結合,能夠形成理論與實踐的良好互動,從而完善中學生的價值體認能力,在實踐活動中實現(xiàn)思想和價值觀的升華。
中學階段正是培養(yǎng)學生價值體認能力的關鍵期,而教師則是引領學生正確價值體認的重要角色。因此,教師要關注“價值體驗、價值澄清、價值內化、價值引領”的邏輯關系,通過環(huán)境引導、是非判斷、內化外顯、引領實踐等培養(yǎng)學生的價值體認,為樹立學生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世界觀奠定堅實基礎。
參考文獻:
[1]王福和.淺談中學生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的培養(yǎng)[J].新校園(中旬),2017(9):18.
[2]韓沂芮.社會轉型時期中學生價值觀探析[J].知識經濟,2018(4):113-114.
[3]鐘聞.中學生核心價值觀培養(yǎng)策略[J].人生十六七,2017(27):7.
本文系江蘇省常州市鐘樓區(qū)價值體認之“尚德學堂”建設項目階段研究成果。
(責任編輯:文 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