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感知風險對科研人員云存儲服務持續(xù)使用行為的影響

      2020-08-19 12:59周耀林黃玉婧
      現(xiàn)代情報 2020年8期
      關鍵詞:感知風險質性研究扎根理論

      周耀林 黃玉婧

      摘 要:[目的/意義]感知風險對科研人員持續(xù)使用云存儲服務造成了巨大阻礙。因此,探究科研人員在使用云存儲過程中對具體風險因素的感知,可以為提高云存儲服務質量,提升用戶滿意度與用戶粘度提供參考。[方法/過程]對科研人員進行半結構化訪談,基于扎根理論對訪談文本進行開放式編碼、主軸編碼和選擇式編碼得到19個概念,10個子范疇和4個主范疇,構建感知風險視角下的科研人員云存儲服務持續(xù)使用行為模型。[結果/結論]研究發(fā)現(xiàn),科研人員對隱私風險、丟失風險、損壞風險和經濟風險的感知會直接對科研人員云存儲服務持續(xù)使用行為產生負向影響。

      關鍵詞:個人云存儲;感知風險;持續(xù)使用;扎根理論;質性研究

      Abstract:[Purpose/Meaning]Scientific researchers perceived risks prevent them from continuing to use cloud storage services.Therefore,to explore scientific researchers perception of specific risk factors during the use of cloud storage,it can provide reference for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cloud storage service,improving user satisfaction and user viscosity.[Methods/Processes]Semi-structured interviews were conducted with researchers.Based on the grounded theory,the interview text was coded with open coding,spindle coding and selective coding,and 19 concepts,10 sub-categories and 4 main categories were obtained.A behavioral model of scientific researchers continuous use of cloud storage servic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erceived risk,was built.[Results/Conclusions]It was found that scientific researchers perception of privacy risk,loss risk,damage risk and economic risk would directly have a negative impact on their continuous use of cloud storage services.

      Key words:personal cloud storage;perceived risk;continuous use;grounded theory;qualitative research

      云存儲是由云計算概念發(fā)展而來的新型存儲方式,它將網絡中大量的存儲設備通過硬件/軟件方式集合起來,對外提供標準接口,以供個人或企業(yè)存儲并調用數(shù)據(jù)[1]。相對于傳統(tǒng)存儲,云存儲理論上價格更低廉、部署更方便,然而現(xiàn)實中其服務風險問題也屢見不鮮,導致用戶對其采納存在顧慮[2],甚而科研人員對使用該技術保存和共享學術信息資源普遍持保守態(tài)度。

      因而,近十年來學界在聚焦云存儲技術與安全兩方面的同時[3-8],愈發(fā)關注用戶,其出發(fā)點在于發(fā)掘使用者行為特征及影響因素,以期改善他們的理解和認知。諸如Lee J H等較早提出感知風險是用戶接受新技術服務的核心直接前因[9],Jianya W發(fā)現(xiàn)云存儲特性、個人云存儲意識和感知風險對采納行為有顯著影響[10];曹越等[11]、龔藝巍等[12]分別構建用戶采納模型和基于扎根理論研究了用戶采納意愿與持續(xù)使用行為的影響因素;王建亞等分析了影響個人云存儲采納行為的間接因素[13]、關鍵因素[14]以及不同專業(yè)背景用戶的行為差異[15]??傊?,以上學者側重對云存儲服務用戶采納意圖及驅動因素的全面探討,無論采用何種研究方法,結果均驗證了感知風險的重要性。胡昌平等引入轉換成本這一調節(jié)變量,更進一步指出具體的感知風險,包括感知隱私風險、連接風險、心理風險等的作用機制[16]。

      云存儲服務首要考慮安全、可靠和效率??蒲腥藛T作為一類獨特群體,有著自身行為特征,對于風險規(guī)避有更高的要求。雖然既有研究已能夠在一定程度上解釋他們持續(xù)使用行為的影響因素,但是風險維度有待精細化,對于感知風險與學術資源云存儲用戶的持續(xù)使用意愿之間的關系尚需正面回答。這對云存儲服務質量的提升及其在科研人員群體中的推廣,有重要參考意義。本文擬以科研人員為研究對象,采用半結構化訪談法,嚴格遵照扎根理論研究流程,探究其在云存儲服務中的具體風險感知維度,構建感知風險視角下的科研人員云存儲服務持續(xù)使用行為模型。

      1 研究設計

      1.1 研究方法與研究工具

      扎根理論(Grounded Theory)是一種質性研究方法,最早在1976年由美國社會學家格拉斯和斯特勞斯提出。研究過程中以經驗資料為事實依據(jù),通過對所收集資料的三層次編碼構建出初始理論,并返回到原始資料和實際情景中接受理論飽和度檢驗以修正和完善建構理論,形成相應思想和概念[17-18]。扎根理論方法目前已在社會學、教育學、情報學等諸多研究領域得到廣泛應用。本研究基于此方法,通過半結構化訪談來收集經驗資料并構建理論模型。首先,擬定半結構化訪談提綱,并邀請2名情報學專業(yè)的博士研究生進行預訪談,根據(jù)反饋意見完善訪談提綱。之后,使用修改后的訪談大綱對選定的被訪者開展訪談,完成資料收集。最后,將訪談文本導入NVivo 11定性分析軟件中,歸納并建構科研人員云存儲服務感知風險維度的影響因素模型。

      1.2 數(shù)據(jù)收集

      2019年8月,中國互聯(lián)網絡信息中心(CNNIC)發(fā)布的第44次《中國互聯(lián)網絡發(fā)展狀況統(tǒng)計報告》顯示,我國10~39歲網民群體在網民整體中占比達65.1%[19]。因為相比樣本數(shù)量,質性研究更看重樣本所提供數(shù)據(jù)的有效性和豐富性[20],所以本研究選取了17名年齡介于25歲和39歲之間,具有1年以上云存儲使用經驗的科研人員(為保證訪談結果不受先入為主觀念的影響,17位被訪者中不包括之前2位參與訪談的博士研究生)開展“一對一”的半結構化訪談。受訪對象包括高校教師、研究生,科研院所及企業(yè)相關科研工作者,基本信息如表1所示。

      訪談內容根據(jù)研究主題擬定,主要包括科研人員云存儲服務的使用經歷,在使用過程中對具體風險的感知及原因等,詳細大綱如表2所示。訪談前,將大綱提前發(fā)送給受訪對象,并約定好訪談時間與地點;訪談中,在大綱結構的基礎上,視具體情況對部分問題展開深入討論,并在征得受訪者同意的前提下對整個訪談過程錄音;訪談后,將訪談內容逐字逐句地轉化成Word文本格式。選取前14份訪談文本進行編碼分析和模型建構,余下的3份訪談資料則預留下來進行理論飽和度檢驗。

      2 訪談資料的扎根理論編碼分析

      訪談資料收集、整理完成后,按照扎根理論的研究流程,即進入到對訪談資料的編碼分析階段,包括開放式編碼、主軸編碼和選擇式編碼3個主要步驟,在編碼完成后進行理論飽和度檢驗。

      2.1 開放式編碼

      開放式編碼是在對原始訪談資料進行整理和初步分析基礎上,從中抽取提煉概念,并將相似概念歸納提煉成范疇的過程。本研究始終圍繞科研人員云存儲服務風險感知及其云存儲服務持續(xù)使用行為影響因素這一主題展開,為保證數(shù)據(jù)準確性,筆者將與此主題不相關的概念剔除,共得到19個有效概念。將概念進行范疇化,得到隱私泄露、隱私安全缺乏保障、數(shù)據(jù)保密性、服務可用性、云存儲賬號丟失、資源合規(guī)性誤判、存儲期間發(fā)生損壞、上傳過程出現(xiàn)故障、功能限制和感知成本10個子范疇。開放式編碼的過程如表3所示。

      2.2 主軸編碼

      主軸編碼是在開放式編碼所得范疇基礎上,結合原始訪談文本進行分析,發(fā)現(xiàn)并建立各子范疇間的內部聯(lián)系,進而煉出主范疇的過程。它更具有指向性、選擇性與概念性。本研究對開放式編碼所得10個子范疇進行歸納分析,得到隱私風險、丟失風險、損壞風險和經濟風險4個主范疇。這一過程如表4所示。

      2.3 選擇式編碼

      前兩個階段已厘清概念與范疇之間的關系,選擇式編碼將進一步識別出能夠統(tǒng)領所有范疇的核心范疇,建立它們之間的典型關系(即“故事線”),之后即可基于此“故事線”發(fā)展出實質理論框架。本研究“故事線”所展現(xiàn)出的關系結構及其內涵如表5所示。這一典型關系結構表明,隱私風險、丟失風險、損壞風險和經濟風險會直接對科研人員云存儲服務持續(xù)使用行為產生影響。

      2.4 理論飽和度檢驗

      根據(jù)實驗設計,對預留的3名受訪者的訪談文本(R15~R17)進行三級編碼,結果顯示始終未出現(xiàn)影響核心范疇的新概念和范疇,各重要范疇之間也未產生新的關系結構。一般認為,研究人員即使通過獲取額外數(shù)據(jù)也不能進一步發(fā)展出新的范疇特征和產生新的關系結構時,理論(模型)就達到良好的飽和度[21]。因此,可認定上述基于扎根理論編碼分析所構建的感知風險視角下的科研人員云存儲服務持續(xù)使用行為模型在理論上達到飽和。

      3 模型分析

      經過以上編碼過程,研究表明科研人員云存儲服務感知風險的4個維度分別為隱私風險、丟失風險、損壞風險與經濟風險,并可據(jù)此構建如圖1所示的感知風險視角下科研人員云存儲服務持續(xù)使用行為模型??蒲腥藛T對這4個風險的感知都會直接影響到他們的云存儲服務持續(xù)使用行為。

      3.1 隱私風險

      隱私風險是感知風險視角下科研人員云存儲服務持續(xù)使用行為模型中的重要主范疇,包括隱私泄露、隱私安全缺乏保障及數(shù)據(jù)保密性3個子范疇。隱私泄露是指科研人員在使用個人云存儲服務時擔心個人私密信息存在外泄風險,個別受訪者表示出于此種擔憂將不會繼續(xù)使用云存儲服務,如“百度云經常會彈出一個窗口讓我們把證件照傳到它指定的一個證件文件夾里,對這個事情我是非常顧慮的(R14)”,“我不會在云端存一些私密性的東西,對個人隱私還是非常擔心(R10)”。對于隱私安全缺乏保障,不少受訪者提到“百度云盤,我覺得他對用戶隱私不夠重視(R06)”“這些云存儲服務商都沒有制定一些保障用戶信息安全的措施,讓人覺得很沒有安全感(R09)”。此外,受訪者還提到對于數(shù)據(jù)保密性的擔憂,科研人員相較其他從業(yè)人員很大的不同之處在于,學術信息數(shù)據(jù)可完整反映科學研究開展的全過程,可用于研究的證實、復演及后續(xù)研究的深化和開展,它不僅關乎個人利益,更可能關系到團隊、機構乃至國家利益,因而他們會更加擔心實驗數(shù)據(jù)或者創(chuàng)新成果的保密性,“我們科研人員需要創(chuàng)新,如果別人把我的idea搶先拿去發(fā)表就非常惡劣了,所以我一般不會把我的學術論文保存在云端(R14)”“有時候出于方便考慮會把一些正在撰寫中的論文存在云端,但是還是會很擔憂,萬一被服務商竊取另作他用怎么辦,所以后來還是盡量隨身攜帶u盤(R02)”??梢?,正由于私人信息和學術創(chuàng)新成果泄露可能造成的巨大損失,科研人員對于隱私風險的感知會對其云存儲服務持續(xù)使用行為產生負向影響。

      3.2 丟失風險

      丟失風險是指科研人員在使用個人云存儲服務過程中對文件可能丟失的擔憂,它包括服務可用性、云存儲賬號丟失和資源合規(guī)性誤判3個子范疇。服務可用性指云存儲服務可能被中斷,導致存儲在云端的資料丟失。近年來云存儲服務商倒閉,存儲服務平臺發(fā)生故障和問題等狀況時有發(fā)生,如2016年6月微盤宣布關閉免費個人用戶的存儲服務,逐步暫停分享及站內搜索功能,這些情況都會導致云存儲服務不可用。遭遇過類似情況的受訪者不在少數(shù),他們都提到對服務可用性的擔憂,“我現(xiàn)在基本上都不使用云存儲服務了,因為之前我用360云盤我真的是非常認真地分類保存,但是他說沒有就沒有了,都不會跟用戶打一聲招呼,我辛辛苦苦存了那么久的東西都全沒了。云存儲雖然很方便,但是由于害怕資料丟失我真的是舍棄了它(R01)”。一些受訪者稱擔心云存儲賬號丟失導致存儲在云端的資料找不回來,“我比較容易忘記密碼,之前用的那個百度云賬號密碼我就找不回來了,里面存的什么我現(xiàn)在都不太記得了,所以還是比較少用這些云存儲服務(R11)”;當然賬號丟失還可能出于盜號等外部原因,如“我已經用了第3個百度云賬號了,之前幾個都被盜了(R17)”。除服務可用性和云存儲賬號丟失外,資源合規(guī)性誤判也會導致文件丟失,部分受訪者即提到上載和共享學術信息資源曾遭遇誤判而被刪除甚至封號,“存了一些專業(yè)相關的資料在云端,然后莫名其妙地就被刪除了(R16)”。在這一問題上,存在著較大的學科差異,一些涉政、涉宗教等相關的資源更容易出現(xiàn)誤判情況?,F(xiàn)有的云存儲平臺對于內容合規(guī)性判斷沒有考慮到學術資源的特點和不通群體存在的存儲需求,采取一刀切的方式刪除所有信息,對個人云存儲服務持續(xù)使用產生了嚴重影響??傊蒲腥藛T對由于服務可用性、云存儲賬號丟失和資源合規(guī)性誤判造成的文件丟失風險的感知,會阻礙他們的持續(xù)使用行為。

      3.3 損壞風險

      損壞風險指科研人員在使用個人云存儲服務時感知潛在的文件損壞風險,包括存儲期間發(fā)生損壞和上傳過程出現(xiàn)故障兩個子范疇。許多受訪者均表示在使用云存儲服務過程中曾遭遇文件損壞問題,而其余未曾經歷者亦不同程度地表示出對于類似問題的擔憂。在兩個子范疇中,對文件在云端存儲期間發(fā)生損壞的擔憂在受訪者的回答中占比更高,“我很擔心一些重要的文件存在云端會損壞,所以一般在云端存東西都是些臨時性的,不會長時間地把一些文件保存在云端,不太放心(R04)”,“確實有發(fā)生過云端文件打不開了的這種狀況,所以現(xiàn)在還是更傾向于使用傳統(tǒng)的方式保存一些重要文件,雖然云存儲很方便,但是感覺不太安全(R05)”。而在上傳過程中出現(xiàn)故障雖然占少數(shù),但仍不容忽視,“有一次上傳資料傳到一半,電腦突然黑屏了,再打開資料就只有一部分在,其他部分都找不到了(R12)”,“我們做實驗,很多數(shù)據(jù)都非常大,有的時候需要上傳很長時間,每一次都得一直看著,就擔心上傳過程中出現(xiàn)什么問題。其實總的來說還是存在硬盤里更穩(wěn)妥一些,所以現(xiàn)在基本上一些實驗數(shù)據(jù)會買那種內存很大的硬盤來保存(R13)”。由此可見,感知損壞風險對科研人員云存儲服務持續(xù)使用行為有著顯著負向影響。

      3.4 經濟風險

      經濟風險指科研人員在使用個人云存儲服務過程中感知需要花費較多的成本,存在功能限制與感知成本兩個子范疇。為了增加盈收,目前很多云存儲服務商對許多功能實行僅對會員開放機制,甚至通過限制非會員用戶上傳速度的方式來吸引用戶開通會員獲取提速服務,嚴重影響了大部分免費用戶的使用體驗,“百度云下載速度特別慢,只有充了會員下載速度才會變快,好像印象里以前也沒有這么慢,感覺是為了讓我們充會員故意限制我們的下載速度(R06)”,“感覺現(xiàn)在很多云存儲服務都是需要付費使用,而且價格還不低,我不太愿意花費這么多錢去付費使用那些功能(R10)”,“不想用了,以前都是免費的,現(xiàn)在弄得好復雜,好像如果第一個月充了錢,蘋果手機下個月還會自動付錢給服務商(R07)”。部分云存儲服務商還沒有培養(yǎng)出用戶的付費習慣就開始施行會員收費制度,造成了大量用戶流失。除限制功能僅對會員開放之外,一些云存儲服務商只提供非常小的存儲空間,要求用戶必須要花費較為高昂的價格方能夠獲取足夠使用的存儲空間,“iCloud自帶的空間只有5G,如果想要更大的空間每個月就要多花很多錢,很顯然我并不愿意花那么多錢用來買空間,我完全有其他更好的替代方案(R14)”??梢钥闯鰜?,相對于傳統(tǒng)個人存儲方式,云存儲理論上的價格優(yōu)勢尚未充分顯現(xiàn),大部分科研人員尚未養(yǎng)成付費使用的習慣,不愿意在此方面消耗太多金錢,當科研人員使用個人云存儲服務時感受到需要花費較多的成本,便會直接影響其云存儲服務持續(xù)使用行為。

      4 研究總結

      本文以科研人員為研究對象,相較于以往的用戶研究,具有更強的問題導向性和理論解釋深度,同時可為其他學者比較不同用戶群體之間的感知差異提供一定參考;對云存儲服務持續(xù)使用行為開展研究,與對云存儲采納行為驅動因素與初始使用意愿的既有研究形成互補,對于全面揭示用戶行為有著重要意義。通過嚴格遵循扎根理論的研究流程,收集科研人員的經驗資料并構建理論模型,研究發(fā)現(xiàn)科研人員對云存儲服務中隱私風險、丟失風險、損壞風險與經濟風險的感知是影響其持續(xù)使用行為的主要因素。這一結論細化了用戶云存儲服務風險感知維度,可為后期云存儲服務改進提供指導,諸如深化“存儲即服務”理念,提升服務質量,加強宣傳推廣,引導用戶消費行為;重視數(shù)據(jù)加密技術研發(fā),網絡環(huán)境綜合治理,全面保障用戶權益;開發(fā)多種服務套餐選擇,開展產品設計、營銷和監(jiān)管,凸顯服務優(yōu)勢,提升用戶粘度。

      當然,本研究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其一,盡管在資料編碼過程中克服了研究預設的困難,但在整個過程設計中,筆者必然會浸入訪談文本中,部分編碼具有一定程度上的主觀性;對此,可在后續(xù)研究中考慮增加編碼人員。其二,作為探索性研究,本研究在模型的系統(tǒng)性和完整性等方面存在改進空間,理論模型中的影響因素作用程度差異性尚未得到體現(xiàn),后續(xù)研究可通過定量分析方法對模型中的變量進行測量和驗證,進一步完善模型。

      參考文獻

      [1]傅穎勛,羅圣美,舒繼武.安全云存儲系統(tǒng)與關鍵技術綜述[J].計算機研究與發(fā)展,2013,50(1):138-147.

      [2]盧小賓,王建亞.云計算采納行為研究現(xiàn)狀分析[J].中國圖書館學報,2015,41(1):92-111.

      [3]Genlang C,Zhiqian X,Hai J,et al.Generic User Revocation Systems for Attribute-based Encryption in Cloud Storage[J].Frontiers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 Electronic Engineering,2019,20(6):773-786.

      [4]Fu A,Li Y,Yu S,et al.DIPOR:An IDA-based Dynamic Proof of Retrievability Scheme for Cloud Storage Systems[J].Journal of Network & Computer Applications,2018,104:97-106.

      [5]胡昌平,王麗麗.國外面向數(shù)字學術資源的云存儲服務安全研究[J].情報理論與實踐,2018,41(3):156-160.

      [6]仇蓉蓉,胡昌平,馮亞飛.學術信息資源云存儲安全保障架構及防控措施研究[J].圖書情報工作,2018,62(23):106-112.

      [7]胡昌平,查夢娟.科研人員學術信息資源云存儲服務應用安全障礙分析與對策[J].情報理論與實踐,2020,43(1):18-23.

      [8]Sanggeun S,Junghoon S,Sangjun L.Reliable Cloud Storage System for Mobile Devices Using Personal Computer[J].Journal of Measurement Science and Instrumentation,2012,3(3):255-259.

      [9]Lee J H,Song C H.Effects of Trust and Perceived Risk on User Acceptance of a New Technology Service[J].Social Behavior & Personality an International Journal,2013,41(4):587-597.

      [10]Jianya W.Critical Factors for Personal Cloud Storage Adoption in China[J].Journal of Data and Information Science,2016,(2):60-74.

      [11]曹越,畢新華.云存儲服務用戶采納影響因素實證研究[J].情報科學,2014,32(9):137-141,146.

      [12]龔藝巍,王小敏,劉福珍,等.基于扎根理論的云存儲用戶持續(xù)使用行為探究[J].數(shù)字圖書館論壇,2018,(9):29-36.

      [13]王建亞,羅晨陽.個人云存儲用戶采納模型及實證研究[J].情報資料工作,2016,(1):74-79.

      [14]王建亞.不同專業(yè)背景用戶的個人云存儲采納行為對比研究[J].圖書館學研究,2017,(8):44-50,58.

      [15]王建亞,程慧平.個人云存儲用戶采納行為影響因素的質性研究[J].情報雜志,2017,36(6):181-185.

      [16]胡昌平,李霜雙,馮亞飛.感知風險對個人云存儲服務持續(xù)使用意愿的影響——轉換成本的調節(jié)作用分析[J].現(xiàn)代情報,2019,39(5):64-73.

      [17]Glaser B G,Strauss A L.The Discovery of Grounded Theory:Strategies for Qualitative Research[M].New Jersey:Transaction Publisher,2009:45.

      [18]韓正彪,周鵬.扎根理論質性研究方法在情報學研究中的應用[J].情報理論與實踐,2011,34(5):19-23.

      [19]中國互聯(lián)網絡信息中心.第44《次中國互聯(lián)網絡發(fā)展狀況統(tǒng)計報告》[EB/OL].http://www.cac.gov.cn/2019-08/30/c_1124938750.htm,2020-01-15.

      [20]Patton M Q.Qualitative Evaluation and Research Methods[M].London:SAGE Publications,1990:169.

      [21]Fassinger R E.Paradigms,Praxis,Problems,and Promise:Grounded theory in Counseling Psychology Research[J].Journal of Counseling Psychology,2005,52(2):156-166.

      (責任編輯:郭沫含)

      猜你喜歡
      感知風險質性研究扎根理論
      社會心理安全氛圍在工作場所欺凌中所起的作用
      消費者在線生成廣告行為阻礙因素及作用路徑研究
      沙盤游戲療法提升醫(yī)學生心理健康水平的質性研究
      消費者網購生鮮農產品的感知風險研究
      我國高技術服務業(yè)中品牌資產對感知風險影響的研究
      虹口区| 微博| 丰台区| 那坡县| 泽库县| 巨野县| 河间市| 珲春市| 永修县| 岳阳市| 金塔县| 达州市| 汶川县| 黄平县| 宁远县| 湘乡市| 南靖县| 鞍山市| 永和县| 乐清市| 托克托县| 拜城县| 赫章县| 浦城县| 梅河口市| 岳西县| 英山县| 汾西县| 隆安县| 三河市| 永顺县| 嘉兴市| 通渭县| 建德市| 延安市| 文登市| 新闻| 吉水县| 伊通| 德惠市| 龙门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