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靈霞
教師怕教作文,習作教學要教的內(nèi)容多,考驗的能力難,教師教時,基本上處于八仙過海、各顯神通的無序狀態(tài),其教學的結果是顯而易見。習作的初心是什么?習作教學的根在哪兒?
一、鏈接多彩生活,喚醒情感意識
俗話說得好“孩子的臉,六月的天,說變就變”。小學生天真無邪,他們時而哭,時而笑,情感豐富且不加掩飾;校園生活豐富多彩,但是學生的習作為何空洞無物,情感蒼白?是內(nèi)心麻木?
蘇霍姆林斯基說“教育不在于教給學生多少知識,而在于喚醒,激勵和鼓舞。”在習作教學中,尤其是習作起始階段,重在喚醒學生麻木的心。
(一)小小記錄本鏈接日常生活。從三年級開始,生活記錄本要求只有一個:每周不少于5條。字數(shù)、形式等其他不限。目的只有一個,喚醒觀察的意識,養(yǎng)成觀察的習慣。作文前學生可以翻看記錄本,從中尋找素材,回憶生活點滴,寫出真人真事,才有利于表達真情實感。很多同學和家長把這個具有個人色彩的生活記錄本當作珍寶一樣收藏,因為真實而感人。
(二)班級故事集鏈接你我。從四年級開始,我引導學生合作編寫班級故事。學生們自愿以故事的形式或?qū)W生喜歡的方式(畫圖等),記下班上發(fā)生的真人、真事,或者家里發(fā)生的“讓你歡喜讓你憂”的人和事,一切出于表達的需要,出于交流的需要。因為沒有任何束縛,沒有任何要求。同學利用在校時間,隨時翻看,隨時寫,一個月后,師生共同評出“小作家”“小觀察員”后,再給故事集畫上封面,配上插圖,一本精美的班級故事集就誕生了,看著精美的班級故事集,每個學生心中都有一個作家夢。以故事化的形式記錄生活,記錄感悟,放飛心靈,激發(fā)學生表達需要和表達興趣,使他們在自由自在中,達到熟能生巧地運用語言文字,提高習作能力的功效。
(三)班級分享會心心相連。學生常常翹首期盼每周的班級分享會,班級分享會是師生情感宣泄、交融,提升習作能力的好途徑。
二、閱讀沉淀,催發(fā)真情實感
(一)文本閱讀,讀出真情。如讀《匆匆》,就要讀出對時光流逝的傷感,苦悶,也要讀出自己并不頹廢,并不消沉的細膩的感情。這些感情都是平時學生少有的情感體驗,卻透過文字催發(fā)出來,豐富了學生的情感世界。當學生帶著豐富的感情,聲情并茂的朗讀中,我發(fā)現(xiàn)學生表情投入,聲音動人,非常人情,與作者產(chǎn)生了情感共鳴。
(二)群文閱讀,讀出多情。對于春節(jié)而言,每個人的感情是不同的。如《北京的春節(jié)》以樸素的語言,飽滿的熱情將老北京春節(jié)習俗娓娓道來,因為作者老舍是北京人,多年沒回到家鄉(xiāng),所以,他表達的是對春節(jié)節(jié)日習俗的溫馨和美好。
(三)讀書交流,悟出真情。僅有教材和教師指導的群文閱讀是遠遠不夠的,聰明的教師更應該引導學生讀經(jīng)典,引導學生在書海遨游,在班上必開展兩項讀書活動:1.同讀一本書活動。給學生一個月時間,細讀同一本書。讀前老師上導讀課,讀中引導學生摘抄好詞好句,關注人物特點,讀后,進行舉行閱讀比賽,開展讀書交流會。2.分享讀書感悟。每個學生準備一個采蜜本,分門別類將好的開頭,結尾,表情達意等優(yōu)美的句子摘錄下來,在讀書交流會上,同學們相互交換采蜜本;讀背自己喜歡的優(yōu)美句段,或者一個學生讀或背,另外一個學生說出從句段中的感受。將課內(nèi)習得的方法運用于課外閱讀,課內(nèi)外結合起來,將讀書和交流活動變成常態(tài),讓學生充分去感受不同的世界,不同的人,不同的情感。
三、方法指引,表達真情實感
曾有位名師上了一節(jié)示范課,六年級習作指導課《家鄉(xiāng)的風俗》,重點突出,方法靈活到位,有效的作文教學亦如此。
她先展示3張圖片,簡單介紹各地的風俗,輕輕推開了風俗的大門;再用大量的圖片告訴學生風俗就藏在:風俗活動、民間藝術,風味飲食,特色衣著等等,要多觀察,選為習作的素材,然后播放東莞的一些風俗活動畫面,一下子就勾起了學生的日常積累,激發(fā)了表達興趣。怎樣抓住重點,寫出特點來?她先讓學生簡要回顧課文習得方法,再以東坑的賣身節(jié)為例,播放了幾個小伙伴的討論,體會不同的情感,指導選定不同的重點,建議取不同的題目,隨后讓學生劃出思維導圖,標出重點。教師還出示下水文找出情感及重點,文章寫好后,教師還請學生對比“評價項目”自己修改,最后出示打油詩強化方法。
這次習作指導,李老師緊緊圍繞“抓重點,寫出特色”重點,采用了回顧寫法,再現(xiàn)情景法,畫導圖法,自我修改法,打油詩等多種教學方法,指引學生表達真實感受。
課后,從學生提交的作文來看,他們或者從不同的方面介紹風俗,或者寫出風俗活動中自己的經(jīng)歷,做到有重點,有特色,文中還表達自己對風俗的看法和在活動中的情感,均達到了習作要求。郭沫若說“于無法之中求得法,有法之后求其化”。高效習作教學當以表達真情實感為目標,靈活使用多種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