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曉東
摘要:“識字寫字是閱讀和寫作的基礎”,加上語文學科的工具性這一特點,確定了識字教學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重要地位。但是,長期以來,許多老師認為,高年級語文教學的主要任務是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和習作能力,識字教學不再是教學的重點,以至于在課堂教學中淡化了字詞教學,致使許多生字詞成為學生閱讀和寫作的攔路虎與絆腳石,嚴重制約了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提高。要徹底改變這種片面認識和不良傾向,語文教師必須充分認識高年級識字教學的重要性與必要性,潛心探究高年級識字教學規(guī)律,努力改進識字教學方法,有效提高識字教學的效率和學生獨立識字的能力。
關鍵詞:小學語文? 高年級? 識字? 途徑
一、注重課前的預習習慣培養(yǎng)
21世紀的語文教學不僅要注重知識的學習,更應注重學生學習習慣的養(yǎng)成。一位心理學家說過:“習慣是一個人的道德資本。一個好的習慣是一個人享受不盡的利息;一個壞的習慣是一個人一生償還不完的債務?!睂τ谛W生而言,學習需要“利息”,而不要“債務”。這就需要在平時養(yǎng)成好的學習習慣。
在教學每篇課文之前,要布置好學生預習,要求他們把讀準生字字音、記牢生字字形作為預習的一項硬指標加以落實。同時要對學生在預習中識字的方法作適當的指導,要求他們先讀一遍課文,邊讀邊圈出生字。然后根據文中的注音,把生字的音讀準確;仔細觀察字形,用自己喜歡的、有效的方法把字形記住。最后用筆把由生字組成的詞語畫出來讀一讀,并通過查字典或聯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詞語的意思。教師根據學生預習情況,精心設計在閱讀教學中處理生字詞的方案,有的放矢地進行識字教學。
二、注重課中的重點指導
小學語文教學,尤其以字詞的音、形、義的教學最為重要,課上應有側重、有選擇地進行教學。
(一)字音的教學
小學高年級要注重多音字的學習。對于比較陌生容易出錯的多音字,可放入特定的語境中辨別記憶。如“扎”字,可設計這樣的語境:“魚拼命掙扎(zhá),魚刺扎(zh?。┢屏耸?,他隨意包扎(zā)一下?!?學生很容易就記住了多音字“扎”字的幾種讀音。
(二)字形的教學
字形教學是識字教學的關鍵,也是學生識字的難點。只要教給方法,學生很快就會運用。
1、分析部件,簡化學生識字心理過程。即通過對漢字組合的各個部件的分析來識記字形。這種方法可用學生已有的基礎知識,用“加”“減”“換”的方法進行。如“頗”字是“皮”加“頁”組成,“漾”字是“氵”加沒尾巴“羊”加“水”組成; “夷”字是“姨”去掉“女”;“幢”字是“撞”提手旁換上了“巾”等。
2、利用漢字的構字規(guī)律教字形。教形聲字時,可利用形聲字形旁表義,聲旁表音的規(guī)律,從而能分析形旁,從義辨形。如教“錳”字,聲旁是“孟”, “錳”是一種金屬,所以是金字旁;“溢”字聲旁是“益”,和水有關,所以“溢”是三點水旁。
3、形近字比較法。即引導學生通過對形近字字形差異的比較來識記字形。
中國的漢字浩如煙海,形近字特別多,對于學生最易弄錯的字,可采取編順口溜的形式來幫助學生識記。為了區(qū)分“辨、辯、辮、瓣”這幾個形近字,可編成順口溜:“辨別事物要用眼,中間有個眼和眉;說話辯論要用嘴,小小言旁站中間;麻花辮子粗又長,中間是個絞絲旁;瓣瓣花朵真鮮艷,一個小瓜掛中間”。學生很快就記住了這幾個字,以后再遇上也能分得一清二楚了。
(三)字義的教學
1、直觀法理解字義。某些字對于高年級的學生來說,可以通過適當的動作、手勢、表情等來幫助學生理解字義。如:“聆”字,師可以做個側耳傾聽的動作,學生很快就理解“聆”是“聽”的意思。
2、分析形旁、聲旁教字義。如:掂、踮、惦,一看難以理解表示什么意思,一旦明白了部首的含意,字義也就迎刃而解了。又如:有“月”旁的字,只有少數與月亮有關(朔、朗),而大部分和“肉”有關系,如“肚、胳、膀、臂、臀”等。這樣分析,雖然花的時間長,但學生弄懂了字義的來由,化機械識記為意義識記,也就容易掌握字形和字義。
3、聯詞造句法教字義。漢字中有些字單靠講解還不能使學生理解它的意義,必須通過與一定的字組合成詞才能理解,還有些多音字,在不同的詞當中,字音字義是不同的,如“堅強”“倔強”和“強迫”。這些字只有在詞語的教學中才能讀準字音,理解字義,因此利用聯詞造句的方法,不僅能理解字的本義,還可以理解和運用字的引申義。
三、注重課后的復習鞏固
根據遺忘先快后慢的規(guī)律,每學完一課,要及時聽寫本課的生字新詞,要求人人過關,一個單元結束后,再有針對性地聽寫一遍。另外,教師要有意識地把學生平時在測試過程中比較常見的一些錯題進行收集:如易讀錯音的字,易寫錯的字詞等。每過一段時間,進行有針對性地整理,以便學生進行鞏固復習,扎扎實實積累詞語。
四、注重識字與課外閱讀相結合
葉圣陶老先生說過:課本無非就是個例子。如果把課本看成是語文教學的全部內容,那就有悖于“大語文”的觀點了。中國教育學會小學語文教學研究會理事長、著名小學語文教育專家崔巒說過:“就整個漢語學習來說,一方面要看到識字非常重要,因為它是閱讀和作文的基礎,還因為漢字本身也是一種文化;另一方面要看到識字不是目的,而是一種手段,盡早突破識字關,才能更早、更順利地進行閱讀,以便能夠自由地吸納有用的信息?!闭驗檫@樣,拓展資源成了豐滿課堂教學的重要手段。為鼓勵學生積極參與閱讀實踐,開展豐富多彩的朗讀比賽、講故事比賽、好書推薦……為學生搭建自覺進行課外閱讀主動識字的舞臺。學生在閱讀語文讀本《走進書里去》時,遇到“綹” “隅”“雋”比較生僻的字時,能夠主動查字典,了解字音、字義。推薦的課外讀物《城南舊事》《狼圖騰》《寓言故事》《成語故事》《格林童話》等,讓學生學習的漢字做到學以致用。
總之,識字教學的方法很多,無論采用哪一種方法,都是為了促進學生語言和思維的發(fā)展。語文是學好其它學科的基礎,而漢字學習又是學好語文的基礎。在平時的教學活動中,我們只有善于發(fā)現、善于歸納總結、靈活解決漢字教學中的問題,有意識的加以引導,必將使學生跨入更大的識字樂園,也必將在這個廣闊的世界里有更多、更新奇的發(fā)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