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墨
重癥肺部感染是一種呼吸系統(tǒng)危重癥,近些年來其發(fā)病率逐年上升,若患者的病情得不到有效控制,將會繼發(fā)膿毒血癥、感染性休克及多器官衰竭等嚴重病癥,甚至導致死亡。當前臨床治療重癥肺炎主要采用抗生素及其他對癥支持治療。哌拉西林鈉他唑巴坦鈉具有廣譜抗菌性,常被作為嚴重感染患者的經(jīng)驗性治療用藥。重癥肺炎患者機體內(nèi)常合并有炎癥因子紊亂和免疫功能異常,因此及時糾正患者的免疫功能紊亂,改善患者的臨床癥狀有重要意義。有相關(guān)研究證實,在常規(guī)抗菌治療的基礎上聯(lián)合免疫治療可有效提高重癥肺炎的臨床療效。本研究將本院在2018年9月~2019年9月收治的80例重癥肺部感染患者納入此次研究,分別給予哌拉西林鈉他唑巴坦鈉與人免疫球蛋白聯(lián)合哌拉西林鈉他唑巴坦鈉治療,對比分析兩種方案的療效和安全性,取得了較為滿意的效果,具體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8年9月~2019年9月收治的80例重癥肺部感染患者為研究對象,按照治療方法不同分為研究組與對照組,各40例。對照組男21例,女19例;年齡42~80 歲,平均年齡(60.5±6.6)歲。研究組男22例,女18例;年齡41~80 歲,平均年齡(60.4±6.5)歲;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納入標準:①均符合肺部感染診斷標準[1];②患者簽署研究同意書;③均經(jīng)實驗室檢查、X 線胸片檢查及細菌學檢查證實。排除標準:①合并其他感染性或免疫性疾??;②合并心腎功能不全者;③有哌拉西林鈉他唑巴坦鈉或免疫球蛋白用藥禁忌證者。
1.2 方法 兩組均給予化痰、氧療、營養(yǎng)支持治療等標準化診治。對照組給予靜脈滴注注射用哌拉西林鈉他唑巴坦鈉(惠氏制藥有限公司生產(chǎn),國藥準字J20150041),3.375 g/次,q.6 h。在對照組基礎上研究組加用靜脈注射人免疫球蛋白(深圳市衛(wèi)光生物制品股份有限公司生產(chǎn),國藥準字S20043009)治療,400 mg/(kg·d),1 次/d。兩組均連續(xù)治療7 d。
1.3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①記錄兩組患者的白細胞恢復正常時間、咳嗽消失時間、肺部啰音消失時間、體溫恢復正常時間及住院時間。②臨床療效判定標準:顯效:痰培養(yǎng)病原菌結(jié)果轉(zhuǎn)陰,癥狀及體征消失,X 線胸片提示肺部病灶完全吸收;有效:癥狀及體征好轉(zhuǎn),X 線胸片提示病灶部分吸收;無效:癥狀、體征及X線胸片結(jié)果提示未改善或加重。顯效率+有效率=總有效率。③檢測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TNF-α、IL-6、CRP 含量等炎性因子水平。④觀察兩組的不良反應。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23.0 統(tǒng)計學軟件處理數(shù)據(jù)。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 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癥狀改善時間和住院時間比較 研究組的白細胞恢復正常時間、咳嗽消失時間、肺部啰音消失時間、體溫恢復正常時間及住院時間分別為(9.86±1.41)、(12.41±1.84)、(14.20±2.02)、(10.97±1.54)、(30.92±4.32)d,均短于對照組的(12.39±1.74)、(16.87±2.36)、(17.45±2.38)、(16.19±2.25)、(37.45±5.23)d,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癥狀改善時間和住院時間比較(±s,d)
表1 兩組癥狀改善時間和住院時間比較(±s,d)
注:與對照組比較,aP<0.05
2.2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研究組顯效20例(50.00%),有效18例(45.00%),無效2例(5.00%);對照組顯效15例(37.50%),有效17例(42.50%),無效8例(20.00%)。研究組的治療總有效率為95.00%,高于對照組的80.00%,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4.114,P=0.0342<0.05)。
2.3 兩組治療前后的炎性因子水平比較 治療前,兩組的IL-6、TNF-α 及CRP 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研究組的IL-6、TNF-α 及CRP 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分別為(10.3±2.1)ng/L、(10.9±4.2)ng/L、(22.3±5.1)mg/L,均低于對照組的(20.2±4.1)ng/L、(15.8±3.1)ng/L、(34.5±5.8)mg/L,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治療前后的炎性因子水平比較(±s)
表2 兩組治療前后的炎性因子水平比較(±s)
注: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aP<0.05
2.4 兩組的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比較 研究組出現(xiàn)輕度惡心1例(2.50%),食欲不振1例(2.50%);對照組出現(xiàn)胃腸道反應1例(2.50%),輕度惡心1例(2.50%),食欲不振1例(2.50%)。研究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5.00%(2/40)與對照組的7.50%(3/40)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χ2=0.213,P>0.05)。治療中兩組均未見肝腎異常、腹痛等嚴重狀況,輕微不良反應未經(jīng)特別處理可在2 d 內(nèi)自行緩解,不影響整個療程。
重癥肺部感染為呼吸道常見嚴重病癥,病情發(fā)展較快,預后情況較差,嚴重者會出現(xiàn)休克或呼吸衰竭,嚴重影響患者的生命安全。患者常由于氣道分泌物增加及痰液粘稠,或者咳痰無力,導致呼吸道發(fā)生阻塞,出現(xiàn)呼吸困難癥狀。相關(guān)研究證實[2],金黃色葡萄球菌、肺炎鏈球菌等多種致病菌均參與的肺部感染發(fā)生,因此臨床治療該病的關(guān)鍵在于及時清理氣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通暢,改善感染、中毒癥狀,促使肺功能恢復[3]。
哌拉西林鈉他唑巴坦鈉具有雙重作用,一方面具有β-內(nèi)酰胺酶抑制劑的作用,另一方面還具有廣譜的抑制抗菌活性作用,當前臨床治療革蘭陰性菌所致感染的有效藥物之一。哌拉西林鈉是一類酰脲基青霉素類抗生素,具有高活廣譜抗菌活性,但其耐藥性確不容忽視,因此臨床應用有一定的局限性。他唑巴坦鈉是一類舒巴坦鈉的衍生物,屬于Ⅱ~Ⅴ型β-內(nèi)酰胺酶抑制劑,具有抑制各種質(zhì)粒介導的β-內(nèi)酰胺酶的作用;同時該藥還可抑制不可逆性β-內(nèi)酰胺酶。當哌拉西林鈉與他唑巴坦鈉復合應用后,除了具有抗菌性,還能充分抑制β-內(nèi)酰胺酶,導致細菌成分無法合成,從而達到有效的抗菌效果。但是對哌拉西林鈉他唑巴坦鈉敏感的產(chǎn)β-內(nèi)酰胺酶細菌引起的中、重度感染的治療效果往往不理想[4]。
結(jié)合本研結(jié)果發(fā)現(xiàn),研究組的白細胞恢復正常時間、咳嗽消失時間、肺部啰音消失時間、體溫恢復正常時間及住院時間均短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的治療總有效率為95.00%,高于對照組的80.00%,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研究組的IL-6、TNF-α 及CRP 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分均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5.00%(2/40)與對照組的7.50%(3/40)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提示人免疫球蛋白聯(lián)合哌拉西林鈉他唑巴坦鈉治療重癥肺部感染具有顯著療效。分析原因在于,人免疫球蛋白應用于嚴重感染和各種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治療中目前已被臨床證實具有顯著效果,雖然該藥的作用機制尚未完全明確,但是研究發(fā)現(xiàn)人免疫球蛋白能夠?qū)ρa體結(jié)合產(chǎn)生抑制作用,導致抗體產(chǎn)生明顯減少,同時還對細胞的增殖和凋亡有調(diào)節(jié)作用可以有效減少細胞因子,阻止炎性細胞粘附,并抑制T 淋巴細胞活化,影響抗體依賴細胞介導的細胞毒性等作用[5]。當肺部嚴重感染患者體內(nèi)接受靜注人免疫球蛋白后,會產(chǎn)生較強的病原微生物感染抵抗力,患者血液中的免疫球蛋白G 水平會在短時間顯著提高數(shù)倍,從自身的抗感染能力明顯增強,因此將人免疫球蛋白與抗生素聯(lián)合使用可顯著提高重癥肺部感染的治療效果。
綜上所述,人免疫球蛋白聯(lián)合哌拉西林鈉他唑巴坦鈉能夠有效抑制炎性因子產(chǎn)生,改善病情發(fā)展,顯著提升治療效果,且不良反應較少,安全性較高,值得在臨床上進行深入研究和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