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 應 祥
(湖州職業(yè)技術(shù)學院 體育教研部, 浙江 湖州 313000)
潘德明(1908-1976年),乳名文西,1908年1月8日出生在浙江湖州,祖籍上海南匯。16歲時,隨父親舉家遷返上海,后就讀南洋高等商業(yè)學校。潘德明先生是史上第一個在陸地上完全依靠自身體力用雙腳和自行車完成環(huán)游世界的人,在世界上開辟了徒步環(huán)球旅行、探險的先河,他的這一次旅程被稱為“中外體育史上罕見的一大壯舉”。他的壯舉讓世界認識了中國旅行家,也讓他自己成為中國名片的一個標志性符號。1976年10月18日,潘德明先生因突發(fā)心肌梗塞仙逝,終年68歲[1]。
潘德明先生自幼秉性聰明,少時頑皮好動,喜歡在湖州城里四處奔跑游玩嬉戲[2]。1917年農(nóng)歷新年的一個早晨,少年潘德明第一次來到位于湖州西南城郊的道場山,去萬壽寺觀看寺院僧人過年的情境。后來,還在老和尚的陪同下登上了道場山山巔。他發(fā)現(xiàn),平時繁華熱鬧的湖州城,看上去就像一個小方塊,不禁驚呼:“這世界可真大啊!”老和尚親切地撫摸著他的頭,深情地說道:“這世界確實很大,如果你站得再高些,還可以看得更遠。但是,不管怎樣,你始終不能把這大千世界的全貌都看到。相傳,唐代有一位叫玄奘的法師,游走取經(jīng)17年,卻連世界的一半之一半還沒有走到呢!”聽了老和尚的這番話后,少年潘德明產(chǎn)生了“想看看整個世界”的迫切愿望[3]37-38。
此后,潘德明先生把看看外面精彩世界的強烈愿望時刻印記在腦海里,內(nèi)心更是暗下決心。他制定了長跑、爬山等鍛煉計劃,為將來環(huán)游世界做準備。同時,他還充分利用在南洋高等商業(yè)學校學習的機會,收集有關(guān)中外地理和旅游探險的圖書資料,積累相關(guān)的實用知識。后來,他與好友合伙在南京經(jīng)營西餐館,每天能接觸到來自世界各地的外國人。這使得他的視野得到了擴展,他對外面世界有了更多的了解。
1930年6月下旬,在商務(wù)印書館黃警頑先生等人的幫助下,由4男3女7位上海年輕人組成的“中國青年亞細亞步行團”正式成立。出發(fā)前,他們在上?!渡陥蟆房橇恕傲⒅疽酝讲阶呦騺喼蕖钡男?。潘先生在不經(jīng)意間看到了這一報道,他長久蓄積的走向世界的熱情徹底爆發(fā)。他毅然結(jié)束自己在南京四牌樓西餐館的全部業(yè)務(wù),簡單整頓行裝,告別父母家人,乘車趕往上海。但潘德明先生未能趕上 “中國青年亞細亞步行團”的啟程時間。
幾經(jīng)輾轉(zhuǎn),潘德明先生找到了黃警頑先生。黃先生覺得這位年輕人志向遠大,當即為他寫了一封要求“中國青年亞細亞步行團”接納的舉薦信。隨后,潘德明先生乘車奔赴杭州,追上了正好停留在杭州的“中國青年亞細亞步行團”。見到步行團后,他遞上黃警頑的舉薦信,誠懇地闡述了自己的請求。于是,潘德明先生如愿成為了“中國青年亞細亞步行團”的重要一員。隨后,他們就一起開始了被后人稱道的環(huán)球遠行征途。
潘德明先生用自己雙腳徒步和自行車騎行的方式,歷時8年,途經(jīng)五大洲40余個國家和地區(qū)(亞洲的越南、新加坡、印度、伊朗、伊拉克、敘利亞等國,非洲的埃及,歐洲的意大利、法國、英國、保加利亞、羅馬尼亞等國,美洲的美國、加拿大、古巴、巴拿馬等國,澳洲的新西蘭、澳大利亞),歷經(jīng)戰(zhàn)亂與磨難,完成了獨行天下、穿越五洲、自行萬里、環(huán)游世界的英雄壯舉。最后,于1937年7月回到上海[4]100-101。
新中國成立后,潘德明先生曾短暫處于失業(yè)狀態(tài),后來子承父業(yè),干起了裁縫的工作,依靠幫他人制作和熨燙衣服養(yǎng)家糊口。此外,潘德明先生還憑借自己的繪畫手藝,畫宮燈賺外快補貼家用,養(yǎng)活一家老小,過著隱姓埋名的平淡生活。
1930年夏天,上海有幾個年輕人立志以徒步走向亞洲,自發(fā)組織了“中國青年亞細亞步行團”。他們在上?!渡陥蟆钒l(fā)表宣言:“在歷史上背負了五千余年的文明和創(chuàng)造的中華民族,不幸到了近世,萎靡和頹廢,成了青年們普遍的精神病態(tài)。”他們要重塑時代精神,肩負起捍衛(wèi)中華民族“文明和創(chuàng)造”的重擔,決定以“堅毅不拔的勇敢精神,從上海出發(fā),逐步實踐我們的目的”“顯示中華民族歷史的光榮”。他們要給社會以“極深刻的印象,一直到我們預定的途程的最終點”。
步行團的宣言一經(jīng)報道,立刻引起了社會各界人士的轟動,一度成為當時廣大年輕人飯后的“談資”。當時21歲的潘先生,在南京經(jīng)營著一家“快活嶺”西餐館。西餐館位于現(xiàn)在的四牌樓,在東南大學附近一帶。潘先生在無意中看到這篇有關(guān)宣言的報道后,愛國熱情瞬間點燃。于是,潘先生毅然放棄西餐館生意,加入“中國青年亞細亞步行團”。只可惜,潘德明先生抵滬時,“中國青年亞細亞步行團”已離滬多日。潘德明先生隨即從上海乘車,追趕上了已經(jīng)抵達杭州的“中國青年亞細亞步行團”。隨后,步行團一路行走南下。然而,天有不測風云,在到達越南的清化時,由于各種原因,一行8人的隊伍,其他7人離團,只剩下潘德明先生孤身一人。面對如此窘境,潘德明先生沒有選擇退縮,反而改變“步行團成行的初衷”,決定將此行改為跨越亞洲,穿越五洲,自行萬里,勇往直前走遍世界。先生之“國人期望之殷,德明自當勇往直前。力振民族精神,以雪‘病夫’之恥”的體育精神由此而萌發(fā)[5]11-14。
1931年元旦,潘德明先生抵達越南西貢(今胡志明市)。在當?shù)兀I了一輛“蘭翎牌”英制自行車,并自制了一本重達4公斤的《名人留墨集》,由徒步改為騎游旅行,真正開始了自行萬里、穿越五洲的偉大壯舉。他的主要行程詳見下表(參見表1)。
潘德明先生的此次騎行,穿越了五大洲,歷時8個寒暑酷冬,歷盡千辛萬苦。他先后游歷了40多個國家和地區(qū),行程數(shù)萬里。途經(jīng)各國的政要、名流及各種團體紛紛在他自制的《名人留墨集》上題詞留言。他們共同見證了潘德明先生穿越五洲,自行萬里,環(huán)球旅行的偉大壯舉。至此,潘德明先生“以世界為我之大學校,以天然與人事為我之教科書,以耳聞目見直接接觸為我之讀書方法,以風雪雨霜、炎荒烈日、晨星夜月為我之獎勵金。德明堅決地一往無前,表現(xiàn)我中國國民性于世界,使知我中國是向前的,以謀世界上之榮光”的體育精神得到了升華[1]。
誠然,潘德明先生的8年環(huán)球騎行,其艱辛困苦程度無法想象。但其意義已不僅僅囿于飽覽沿途世界五大洲奇情勝景、領(lǐng)略世界各地民俗風情,更是在中外文化交流、世界各國社會政壇諸方面獲得了預料之外的影響,并受到了世界各國人民,尤其是常年身居海外、鄉(xiāng)情深厚的華僑們的熱烈歡迎。此次行程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潘德明先生獲得了很多國家名人政要的高貴禮遇,如印度圣雄甘地和著名詩人泰戈爾、土耳其之父凱末爾、瑞士總統(tǒng)、希臘首相、瑞典大探險家斯文赫定、挪威國王、英國首相、法國總統(tǒng)、保加利亞國王、美國總統(tǒng)羅斯福、澳大利亞總理、新加坡巨商胡文虎、中國將軍張學良等,都會見了潘德明先生,也留下了很多感人的畫面。
表1 潘德明先生環(huán)球騎行的行程
在印度,大詩人泰戈爾對潘德明先生說:“我相信,你們有一個偉大的將來;我相信,當你們的國家站立起來,把自己的精神表達出來的時候,亞洲也將有一個偉大的將來----我們都將分享這個將來帶給我們的快樂?!蓖瑫r,印度圣雄甘地還將自己親手用粗麻布織成的一面印度國旗、一張有他本人簽名的照片作為尊貴禮物送給了潘德明先生。圣雄甘地因先生的壯舉而感動,含著淚激動地對潘先生說:中印兩國山水相鄰,都是飽受列強凌辱的國家,希望“兩國迅速地自強起來”。
希臘維尼各羅斯首相則高度肯定:“我從你身上看到了東方古國的覺醒?!?933年7月,潘先生到達巴黎,巴黎的各大媒體紛紛報道潘德明先生歷經(jīng)磨難騎行世界的消息。時任法國外長、總理達拉第,總統(tǒng)萊伯朗,也都親切接見了潘德明先生。法國總統(tǒng)萊伯朗則用“法國之雄”拿破侖總統(tǒng)的“中國是一頭沉睡的雄獅,一旦他醒來,整個世界都會為之顫抖”這句經(jīng)典名言,對潘德明先生的壯舉進行高度評價。
在老牌帝國英國,潘德明先生在白金漢宮拜見了時任英國首相麥克唐納。麥克唐納首相對這位僅僅靠雙腳徒步和自行車騎行的中國旅行家說:“我們英國有句諺語,‘經(jīng)歷是智慧之母’,世界像一部百科全書,不外出旅行,就像只讀了那部書的一章一節(jié)?!?/p>
后來,潘德明先生抵達北美大陸,同樣受到英雄般的禮遇。羅斯??偨y(tǒng)在華盛頓贈與潘德明先生一枚金牌,并對他說:“這是美國人民贈送給你的,你應該享有榮譽,榮譽永遠屬于有奮斗精神的人?!?/p>
從上述情況可以看出,潘德明先生周游世界取得了巨大的收獲。他的這一壯舉看上去是個體行為,實際上卻是向全世界傳遞了中國人的偉大追求。在這次周游世界的旅程中,潘德明先生為后世留下了許多珍貴史料。在他的《名人留墨集》中,有20多位國家元首的親筆手跡,1 200多個團體和個人的簽名及題詞;同時留有所到之處加蓋的世界各地的郵戳印章等571枚。三本《名人留墨集》上的簽名及題詞涉及世界各國的文字數(shù)十種。為了騎行方便,潘先生把諸多途中的來往家信、拍攝照片、苦心采集的大部分標本、各地特產(chǎn)、民族服飾和各種珍貴圖文資料等,委托給美國紐約華僑總會和曼谷中華商會的友人予以保管。其中,新加坡華僑巨商胡文虎因為題寫“希望全世界的路都印著你腳車的輪跡”,成為在《名人留墨集》上題詞的第一人[1]。
在16世紀,葡萄牙人麥哲倫率領(lǐng)他的船隊橫渡大西洋,首次完成了環(huán)繞地球一周的壯舉。而潘德明先生則是用他自己的雙腳徒步和一輛自行車騎行完成了這一壯舉,因而是當之無愧的“世界徒步環(huán)球旅行先驅(qū)”。近些年來,受潘德明先生體育精神的影響,我國涌現(xiàn)了許多徒步行走、獨自騎行世界挑戰(zhàn)自我的勇士?!芭说旅黩T游獎”已成為了中國自行車旅游者協(xié)會的最高獎項。
一般來說,個人獨步徒行環(huán)游世界僅僅是一種個體行為,并不能聯(lián)系到國家榮耀和民族尊嚴,但在特定的歷史時期,個人的行為卻具有特別的涵義和韻味[6]11。潘德明先生從早期純樸的興趣愛好,發(fā)展到后期懷揣報國之心,立志通過自身的實際行動來激勵國人,這是潘德明體育精神的質(zhì)的升華。這種精神昭示我們:西方人能做到的,中國人也一定能做到,并且還能超越。盡管潘德明先生環(huán)游世界的壯舉發(fā)生在八十幾年前,但他作為依靠自身體力、僅用雙腳和自行車環(huán)游世界的先驅(qū),完成了“中外體育史上罕見的一大壯舉”,至今仍受到華夏大地每個人乃至全世界體育愛好者由衷的尊敬和愛戴!
不懂歷史的民族是沒有根的,淡忘英雄的民族是沒有魂的。近百年以來,有無數(shù)先輩為中華之崛起艱苦奮斗,后輩一定切記[7]62-63!潘德明先生和眾多體育先驅(qū)一樣,不會被歷史遺忘。他的行動和經(jīng)歷,讓徒步和騎游環(huán)球冒險之旅與弘揚中華民族之正氣有機地聯(lián)系在了一起。潘德明先生的行程和足跡真正彰顯了他“以雪東亞病夫之恥”的愛國精神,從而實現(xiàn)了他“以謀世界上之榮光”的偉大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