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永遠
(遼寧省鳳城市第一中學,遼寧 鳳城 118100)
教材編訂已上升至國家層面,專家學者自有其高度;學段教學各司其職,有升學就無法改變功利目的。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本質到底是什么?新教材的體例到底要實現什么目標?如何做到兩者的有機結合,需要的不是我們的不適應,靜下心來還需追本溯源,理清脈絡。
先看語文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內涵:語言建構與運用、思維發(fā)展與提升、審美鑒賞與創(chuàng)造、文化傳承與理解。二十八個字,四個維度,理清四個維度之間的關系是本質問題,它決定著語文教學的本。本人非常贊賞余文森教授的觀點:“語言建構與運用是唯一或主要屬于語文的核心素養(yǎng),這是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個性;其他的素養(yǎng)(如思維、審美、文化)是相關學科都有的,即跨學科的素養(yǎng),這是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共性。”個性與共性誰是最根本的最應該抓住的?當然是個性的,也是語文課獨有的。語言建構與運用是語文課最該完成的任務。隨著新教材的使用,實際教學中,隨著篇目的增加,字數的劇增,考試形式的多變,語文老師疲于奔命的是共性而不是個性。
再看課程改革的基本發(fā)展脈絡。我們的課程改革經歷了從強調“雙基”(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到三維目標(過程與方法、知識與能力、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到核心素養(yǎng)。三個過程之間是傳承與超越的關系。由雙基到三維其中既有量變也有質變,量變是由一維“雙基”到“三維”,質變就是由強調基礎知識和技能到強調學生的發(fā)展。由“三維目標”到核心素養(yǎng)同樣有傳承也有超越。作為核心素養(yǎng)主要構成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實際上是把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提煉為能力,把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提煉為品格,能力和品格的形成即是三維目標的統一,三個過程的變化體現了從學科本位到人本位的轉變。從這一轉變過程中,我們不難理出這樣的脈絡,雙基是源,而核心素養(yǎng)則是由源匯聚而成流,體現的是最終育人的成果,很明顯對課堂教學的要求由會提高到了立德樹人的高度。具體說老師的課堂教學在教給學生學科必備知識的同時必須努力通過學科活動使學生形成能力,提升品格。學科活動重要性顯而易見。
再來看,語文國編教材的體例。每個單元由單元序言、文本和單元學習任務三部分構成。
以第二單元為例,單元序言共三個段落。第一段兩句話三層含義。第一句“勞動改造世界,勞動創(chuàng)造文明”說明勞動的作用。第二句分兩個層次:第一層告訴我們中華民族世代相傳的美德是崇尚、尊重和熱愛勞動;第二層明確新時代青年應當確立無私奉獻、銳意進取、勇于創(chuàng)造的勞動觀念。兩句話表明單元主題是勞動,聚焦核心素養(yǎng)之文化傳承與理解。第二段一句話兩層意思。先用三個“或”高度概括本單元六篇文章的主題?!盎驁蟮纼?yōu)秀勞動者的杰出事跡”是對第四課《喜看稻菽千重浪》等三篇文章主題的概括;“或倡導踐行工匠精神”是對第五課主題的概括;“或歌詠勞動的美好與歡樂”是對第六課兩首古代詩歌主題的概括?!皬牟煌嵌日蔑@勞動的偉大意義,體現勞動精神的傳承與發(fā)展”則再一次聚焦主體和核心素養(yǎng)。第三段兩句話。第一句兩層含義明確本單元的第二個核心素養(yǎng)目標審美鑒賞與創(chuàng)造。第一層提示本單元的學習活動安排為“專題研討”;第二層通過研討引導學生體會勞動最光榮、最崇高、最偉大和最美麗思想,形成正確勞動觀念(上文提及無私奉獻、銳意進取、勇于創(chuàng)造)。第二句三層含義明確本單元的第一個核心素養(yǎng)語言建構與運用。第一層通過第四課三篇文章要達到四個小目標即學會分析通訊報道的角度,理解事實與觀點的關系,抓住典型事件,把握人物精神,四個小目標歸結起來就是什么是通訊報道,如何理解分析通訊報道,學習通訊報道要達到什么樣的目的。第二層明確第五課的目標是了解新聞評論的觀點,闡述觀點的方法。第三層則針對第四課和第五課要求學生學會辨析和把握新聞報道的立場,提升媒介素養(yǎng)。
單元文本不再贅述。
單元任務。任務一:聚焦核心素養(yǎng),強調學習活動,明確活動形式與內容即圍繞“勞動的崇高與美麗”“勞動的價值與意義”“無私奉獻、銳意進取、勇于創(chuàng)造”“辛勤勞動、誠實勞動、創(chuàng)造性勞動”四個話題以分組專題研討的方式引導學生形成能力,提升品格。這個任務的最大價值在于必須把握本單元六篇文章的主要內容,圍繞主要內容進行研討。任務二:第一個小任務就是聚焦典型事件、把握人物精神和體會作者立場,完成任務方式以表格的形式梳理其中的具體事件、人物精神和作者立場;第二個小任務通過第五課學會辯證地討論有關“工匠精神”的話題;第三個小任務利用文本學會從不同角度進行評論。任務三:注重合作、遷移與實踐,小組讀新聞挑選優(yōu)秀新聞,從新聞價值、報道角度、結構層次、語言表達等方面擬寫優(yōu)秀新聞評選標準,再依照標準小組選出消息通訊各一篇,寫明推薦理由與新聞作品一起在全班展示交流。任務四:習作,寫一個熟悉的勞動者。歸結四個任務不難看出國編教材的引導方向:注重以學習活動引導學生整體理解文本內容,注重以學習實踐來提升學生的關鍵能力和必備品格。
綜上,通過學科核心素養(yǎng)、課程改革發(fā)展脈絡、國編教材體例三個維度分析,我們就不難把握新時代的語文,新教材情境下的語文核心素養(yǎng)該如何實現突圍等問題了。從而做到“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緣身在最高層”了。
有了上面的理解在實踐操作層面就可以做到“暮色蒼??磩潘?,亂云飛渡仍從容”的從容應對。現以第四課《喜看稻菽千重浪》為例,具體解讀在實踐操作中如何體現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個性——語言建構與運用。設置學案如下:
【整體問題】
1.通訊的基本知識(了解文體特點,行文基本思路);2.通訊的標題與小標題的作用(快速把握通訊主要內容);3.如何快速地把握通訊的主要內容?(人物、典型事件、精神風貌、行文角度與目的)
【具體問題】
1.初讀
請完成表格填寫:課文寫了袁隆平哪幾件事?分別體現他什么樣的品質?
具體事件 體現品質
2.細讀
①思考袁隆平在研究雜交水稻過程中遇到了什么困難,他是如何解決的。②以袁隆平為例,論證創(chuàng)新精神的重大作用。100字左右。
3.提升歸結
袁隆平的水稻研究為什么能夠取得創(chuàng)造性成果?請結合文本簡要分析(主客觀)。
4.鏈接視頻《面對面》
①請為袁隆平寫一段頒獎詞(參看鐘揚頒獎詞):超越海拔六千米,抵達植物生長的最高極限;跋涉十六年,把論文寫滿高原。倒下的時候,雙肩包里藏著你的初心、誓言和未了心愿。你熱愛的藏波羅花,不求雕梁畫棟,只綻放在高山礫石之間!
②續(xù)寫:魯迅先生說“做夢的人是幸福的”夢想不分高低貴賤,只要有想法,肯行動,能堅持,都有可能在別人想不到的地方獲得成功。愚公敢想敢干,鍥而不舍,最終實現了當初“指通豫南,達于漢陰”的夢想;從少年杰克到中年大叔,萊昂納多22年里曾5 次獲得奧斯卡表演類獎項提名,終于在2016年如愿捧得小金人,堅持成就了登頂影視峰巔的他,實現了他心中未曾割舍的夢;袁隆平——
通過以上問題,可以較好地引導學生比較具體地把握文本內容,既兼顧了培養(yǎng)學生對語文學科本身知識的興趣,也培養(yǎng)了學生使用知識的興趣。最后,再由此篇文章舉一反三另兩篇文章,本單元的語文核心素養(yǎng)之個性語言知識與建構就能比較好地完成了。其他核心素養(yǎng)落實,依照單元任務即可。
總之,面對新教材,面對語文核心素養(yǎng),面對語文素養(yǎng)不高的高一剛入學的學生,切不可為素養(yǎng)而素養(yǎng),要從語言的建構與運用這一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個性出發(fā),理清源與流的關系,正本清源。這樣,我們的語文教學就會從“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到“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緣身在最高層”到最終的“暮色蒼??磩潘?,亂云飛渡仍從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