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惠勇
關鍵詞:生活化;教學設計;洗衣服;分散
一、背景分析
“物質在水中的分散”是2019年江蘇省初中化學優(yōu)質課評比的課題之一?!墩n程標準》要求學生能夠認識溶解現象;知道水是最重要的溶劑,酒精、汽油等也是常見的溶劑;能說出一些常見的乳化現象。在教材方面,人教版教材將此內容安排在第九單元第1課題《溶液的形成》,以“溶解、溶質、溶劑、乳化”為關鍵詞展開論述;滬教版教材將此內容安排在第6章第1節(jié)《物質在水中的分散》,以“分散、溶液、乳濁液、懸濁液、乳化”為關鍵詞展開論述。鑒于比賽地蘇州使用的是滬教版教材,故本節(jié)課以滬教版教材為依托展開設計。
在此之前學生們已經對空氣,金屬與礦物等身邊常見的化學物質有所了解,水溶液也是生活中常見的物質,從生活中提取物質在水中分散的不同模型,在宏觀上建構不同分散體系的概念,對于學生來說難度不大。由于物質的分散還涉及微觀運動的過程,比較抽象,這就使得學生在從微觀層面對三種分散體系的理解方面有了一定的難度。教材將本節(jié)課內容安排在物質構成的奧秘之后,難度上由淺入深,符合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同時又為下一章廣泛的酸、堿、鹽的學習作好鋪墊。
二、設計思路
本課例內容設計源于生活,以生活中的“洗衣服”為主線,從“衣服上常見的污漬有哪些”“動手洗衣服”“怎樣洗得更干凈”“怎樣洗得更快”四個方面展開探究,每個概念的建構都是圍繞這條主線,從自主觀察到親身體驗,從宏觀辨識到微觀探析,從微觀探析到符號表征等幫助學生學會用科學的觀點認識物質分散的過程,充分感受化學對改善人們生活所起的作用。本節(jié)課的情感線、情境線、知識線和素養(yǎng)線如圖1所示。
三、教學過程(表1)
四、設計反思
本節(jié)課的設計從生活化的視角出發(fā),以洗衣服為主線;以物質在水中的三種分散體系以及溶解和乳化為明線;以培養(yǎng)學生的家國情懷、社會責任、感恩意識為暗線。整個教學設計體現了化學源于生活,服務于生活的學科理念,同時也體現了化學學科的社會價值。通過對不同的洗滌方法的介紹,不僅僅是為了告訴學生如何更好地除污和保持面料的屬性,更是為了傳遞給學生綠色化學和可持續(xù)發(fā)展的理念。
在教學過程中將學生的自主學習、合作探究、踴躍展示融入到各個環(huán)節(jié),力求以提高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為本,培養(yǎng)學生科學探究的能力,從而體現新課程理念。在教學過程中通過設計一些開放性問題并適時追問,激發(fā)學生的問題意識,進而培養(yǎng)學生的深度思維。
優(yōu)質課評比已經結束,筆者僥幸獲得了一等獎,但是反思本節(jié)課的設計中也錯過了一些值得引導學生深度思維的細節(jié)。比如:1號燒杯中,洗滌布條時出現的暫時渾濁現象;洗滌劑乳化后乳濁液的穩(wěn)定性與溶液的穩(wěn)定性對比等。借以此文,希望能夠與更多的老師交流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