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弼 傅國敢 黃梅芬
一、發(fā)展幼兒力量與持久力的體育活動區(qū)域
《3-6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健康領域對發(fā)展幼兒力量與持久力的教學建議是通過練習“鼓勵幼兒堅持下來,不怕累”[1],很明顯是希望在發(fā)展幼兒力量與持久力的過程中,培養(yǎng)幼兒的意志品質。一般來說,幼兒在完成平衡、靈敏與協(xié)調動作時,是比較快樂的,但在進行力量與持久力練習時必須承受一定的運動負荷。在發(fā)展幼兒力量與持久力的練習中,徒手動作相對比較枯燥,練習過程中容易造成注意力不集中或完成動作不到位,構建發(fā)展幼兒力量與持久力的區(qū)域器材活動場地,通過器材練習可以比較有效地調動幼兒練習的積極性,同時在練習中培養(yǎng)幼兒良好的意志品質。
力量與持久力是幼兒參加體育活動的基礎,所有的練習都需要力量與持久力,力量與持久力的水平?jīng)Q定了動作練習的質量,在3~6歲的幼兒中,發(fā)展力量與持久力的敏感期是4.5~6歲,[2],3歲的幼兒由于力量比較弱,直接影響平衡、靈敏與協(xié)調的練習質量,幼兒力量與持久力的發(fā)展是從低到高逐步提高的,如小班的幼兒只能夠完成原地單腳跳;到了中班,幼兒就可以完成原地單腳轉圈跳;而到了大班,幼兒完成單腳左右跳才會比較自如,幼兒力量與持久力不能超越,更不能逆轉。所以在設置幼兒園力量與持久力區(qū)域時要遵循幼兒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和力量與持久力敏感期的特點,建構既安全又能夠全面提高力量與持久力的區(qū)域場地,根據(jù)幼兒的具體身體情況,設置難度不同的器材,盡量做到一器多用,減少器材的浪費[3]。在功能相同的情況下,盡可能選擇安全、簡單、可以一材多用的多功能體育活動器材,一條發(fā)展力量與持久力的器材路徑通常由跑步、跳躍、跨越、支撐、翻滾、懸垂、攀爬等方面的器材組成。
(一)軟器材場地
發(fā)展力量與持久力的軟器材場地有跑步、跳躍、翻滾等活動場地,軟器材場地靈活性比較大,可隨時布置及安排練習。
(二)實器材場地
實器材場地是指為了發(fā)展幼兒各種能力而專門設置的場地。
根據(jù)3~6歲幼兒力量與持久力的特征,不宜設置難度大且存在安全隱患的分組的幼兒力量與持久力體育器材,有條件的幼兒園可以設置固定的“發(fā)展幼兒力量與持久力的區(qū)域器材活動場地”(圖1)。
二、發(fā)展幼兒力量與持久力的器材練習類型
根據(jù)發(fā)展幼兒力量與持久力的器材功能,體育活動器材可以分為以下幾種類型。
(一)懸垂類
如U形架(圖2)、高單杠(雙杠)、天梯(圖3)。
(二)攀爬類
如U形架、攀爬墻(低攀巖)(圖4)、攀爬網(wǎng)(圖5)、多功能拱門架(圖6)。
(三)跑跳類
如低欄(障礙)架(圖7)、迷你欄架(圖8)。
(四)投擲類
如小沙包(圖9)、小壘球(圖10)、紙團、小球(乒乓球、羽毛球、網(wǎng)球、高爾夫球等)。
(五)支撐類
如小木馬(圖11)、小雙杠(圖12)。
除以上器材之外,還有蕩繩、滑繩等搖蕩類器材。不少發(fā)展幼兒力量與持久力的體育活動器材都有多功能的作用,如多功能拱門架,本身就具有發(fā)展“三維動作”能力的作用,用于發(fā)展力量與持久力也具有多功能,如在上面可以坐撐,在下面可以懸垂。因此在配備及設置區(qū)域體育活動場地時,一定要注意發(fā)揮器材的多種作用,做到一物多用,既節(jié)約又能夠達到目的。
三、利用器材發(fā)展幼兒力量與持久力的案例實施與教學建議
如何利用體育活動器材在戶外體育活動中發(fā)展幼兒的力量與持久力,本文介紹以下兩種功能性區(qū)域體育活動器材的教學案例。
案例1:“我是小力士”(中班、大班)
(一)活動目標
通過U形架的攀爬和懸垂練習,發(fā)展上下肢的力量與持久力,發(fā)展身體平衡與協(xié)調能力,培養(yǎng)幼兒遵守規(guī)則和安全活動的意識,使其逐步形成吃苦耐勞的精神和堅強的意志品質。
(二)場地與器械
場地:空曠的操場;器械:U形架若干個,墊子若干張。
(三)分組方式
異質(按男、女或能力差異分組均可)分組,不輪換進行練習。
(四)活動負荷和密度
活動負荷:中高等強度;練習密度:70%~80%。
(五)活動過程
1.開始部分
(1)活動內容
熱身游戲:《上房頂》;動作練習:U形架攀爬,發(fā)展幼兒上下肢力量練習等。
(2)教學步驟與方法
①情景引入:“小力士們,今天老師要看看你們的本領學得怎么樣,”②做“上房頂”熱身游戲。
(3)幼兒活動
幼兒四散站立,聽音樂跑動,音樂一停立刻4人一組找一個U形架爬上去。
(4)安全措施
①四散跑動時要注意安全,避免碰撞;②提醒幼兒做動作時不要著急,排隊完成練習。
2.基本部分
(1)活動內容
游戲:“翻越障礙物”。
(2)教學步驟與方法
①一位教師先指導一個幼兒做正面翻越U形架動作示范;②各組帶幼兒跟著示范做翻越U形架練習;③及時發(fā)現(xiàn)需要幫助的幼兒,對于能力較弱的幼兒及時給予幫助。
(3)幼兒活動
①分成4~5組進行游戲;②起點出發(fā)走到U形架前,手腳并用地先正面翻越U形架(圖13);③游戲1:“翻山越嶺”。小力士翻越一路排開的若干個山嶺(U形架),到達指定位置。游戲2:“看看誰更厲害”。小力士以小組為單位進行翻越U形架比賽,(比賽可以根據(jù)幼兒實際水平安排U形架的個數(shù),可以在完成U形架練習后跑一段距離從而適當提高運動負荷)。游戲3:“看看誰聰明”。小力士以小組為單位,嘗試用各種姿勢翻越U形架,看哪一組幼兒翻越U形架的姿勢多(可以側面、正面等),教師小結點評。游戲4:“小力士吊冬瓜”(U形架正、反懸垂,圖14)。小力士以小組為單位進行U形架正、反懸垂練習(注意懸垂時間不宜過長,大班練習時可以增加難度,如懸垂翻轉U形架或增加多功能拱門架組合練習,圖15)。
(4)安全措施
①攀爬及懸垂U形架時要注意安全,后面的幼兒不要著急上去。②爬上轉身下的時候注意保護他人和自我保護;③教師要密切關注幼兒的能力差別,及時給予保護與幫助(圖15)。
3.結束部分
(1)教師帶領幼兒邊聽音樂邊做放松運動;
(2)分享并收拾活動器材。
(六)活動反思及育人點
1.通過角色設定引入動作練習,幼兒在游戲中練習并鞏固動作,發(fā)展其力量與持久力。
2.在本活動中,幼兒容易發(fā)生碰撞,必須強調活動規(guī)則,加強安全防護。
3.激發(fā)幼兒參與體育活動的興趣,特別是中班的幼兒,其體能和力量都比較差,動作經(jīng)驗較少,教師要鼓勵幼兒參與并堅持完成動作,培養(yǎng)幼兒吃苦耐勞的精神和堅強的意志品質。
案例2:“各顯身手(神通)”(中班、大班)
(一)活動目標
通過多功能拱門架、型架、升降雙杠、升降單杠和迷你小山羊等器材,綜合發(fā)展幼兒的力量;培養(yǎng)幼兒吃苦耐勞、堅持不懈等意志品質,養(yǎng)成遵守規(guī)則的習慣和活潑開朗的性格。
(二)場地與器械
場地:空曠的操場,在場地中把各種器材布置好;器械:多功能拱門架4~6個;U型架4~6個;升降雙杠4~6個;升降單杠4~6條;迷你小山羊4個;墊子若干張。
(三)分組方式
異質(按男、女或能力差異分組均可)分組,分組輪換進行練習。
(四)活動負荷和密度
活動負荷:高等強度;練習密度:80%~90%。
(五)活動過程
1.開始部分
(1)活動內容
熱身游戲:《聽口令做動作》;動作練習:各種懸垂、支撐、攀爬(圖3~8)等力量與持久力動作練習。
(2)教學步驟與方法
①情景引入:“今天老師帶來了許多有趣的運動器材,它們可以幫助我們加強自身的力量,我們一起去看看吧”;②做“聽口令做動作”熱身游戲。
(3)幼兒活動
幼兒保持間隔距離分散站立,聽音樂四散跑,音樂停止時,按照教師的口令做相應動作(如在雙杠上做雙手支撐等)。
(4)安全措施
①分散間距兩臂寬,避免碰撞;②提醒幼兒做動作時不要太著急,要避免一個器材太多人使用,以免擠壓和受傷。
2.基本部分
(1)活動內容
游戲:“各顯身手(神通)”。
(2)教學步驟與方法
①各種器材分類擺成一條練習路徑,如多功能拱門架一列4個,一共分成4條練習路徑,教師帶幼兒在各個路徑上分別進行一次練習;②練習時教師要提出要求和注意事項,并做好保護與幫助;③教師用語言鼓勵幼兒:“小朋友們,大家‘各顯身手(神通),讓老師看看誰做得動作花樣多。”(設置器材路徑練習時可以根據(jù)幼兒的水平增加或減少器材數(shù)量)
(3)幼兒活動
①分成4組進行游戲,分別是多功能拱門架組、升降雙杠組、升降單杠組、U型架組(也可以把器材進行簡單組合);②每組幼兒從起點出發(fā)向前,按照教師前面示范的動作練習,主要是發(fā)展力量的各種懸垂、支撐動作,鼓勵幼兒創(chuàng)新練習。③游戲1:“各顯身手(神通)”(圖13~20)。幼兒按照分組,練習各自的本領,通過各自的器材,練習對應的力量動作,每組練習3~5次后進行組內輪換練習;游戲2:“全能大挑戰(zhàn)”(圖21)。起點出發(fā)后先在多功能拱門架上坐撐移動或懸垂(圖16或圖17),再通過U型架攀爬或懸垂(圖13或圖14),再側身手腳懸垂移動升降雙杠(圖18~19),再提膝升降單杠懸垂10s左右(圖20),最后助跑踏板,雙手支撐跳過小山羊(活動可根據(jù)幼兒能力設定每種器材的數(shù)量和動作練習難度)。
(4)安全措施
①練習時,注意控制好幼兒人數(shù),提醒幼兒不要推擠;②做所有的懸垂、支撐動作時,手一定要抓緊,任何情況下都不能松手;③器材擺放一定要穩(wěn)定,在危險器材上做動作時要有專人看護;④跳過小山羊時,要求教師一定要做好保護與幫助。
3.結束部分
(1)教師帶領幼兒邊聽音樂邊做放松運動;
(2)分享并收拾活動器材。
(六)活動反思及育人點
1.活動過程中,教師根據(jù)中班或大班幼兒有針對性地進行一定難度和器材數(shù)量的調整,充分發(fā)掘器材的游戲性和趣味性,讓器材貫穿整個活動。
2.在練習過程中,鼓勵幼兒大膽嘗試,使用自己的方式進行練習,對于能力較差或者膽子較小的幼兒可適當降低練習難度,熟練后再加快速度;循序漸進地開展練習,使幼兒更容易接受。
3.活動過程中,強調安全常規(guī)養(yǎng)成,不推不擠,不做危險動作。
4.本次活動的練習富有挑戰(zhàn)性,教師要注意做好保護與幫助,也可以邀請能力較強的幼兒做示范引領,幫助幼兒們一起完成任務。
5.活動后期,教師的觀察非常重要。一方面要特別關注幼兒的體能情況,如果幼兒體能下降較多,可以給予其更多的保護與幫助,或者提前結束活動;另一方面若幼兒由于感到有些累而不想練習,教師要鼓勵幼兒堅持完成動作,以起到培養(yǎng)意志品質的作用。
以上提供兩種遞進式的幼兒園戶外體育器材活動案例,是幼兒園戶外體育活動教案的形式之一,不只是一次活動內容,舉例可以幫忙大家在組織活動中拓寬思路,教師在開展戶外體育活動中可以根據(jù)自己的實際情況,舉一反三,增加或減少活動內容。
參考文獻:
[1]教育部.3-6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Z].2012.
[2]莊弼,周毅,楊寧,等.構建廣東省幼兒體育活動“三維動作”內容體系的研究[J].體育學刊,2019(2):87-93.
[3]莊弼.“三維”幼兒體育活動組合器材[M].廣州: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
作者簡介:莊弼,教授,廣州商學院學校體育與健康研究所所長,廣州體育學院客座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廣東省教育廳原體育教研員。主持全國社會科學基金“十二五”規(guī)劃2012年度教育學一般課題“構建廣東省幼兒體育活動實踐體系的研究”,獲2019年廣東省教育教學成果一等獎。在《中國學校體育》雜志、中國教育報、《體育學刊》發(fā)表數(shù)篇幼兒動作發(fā)展研究文章,主編《幼兒園體育活動大綱》《“三維”幼兒體育活動組合器材》等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