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浯溪在湖南省永州市祁陽縣,唐代文人元結(jié)未到來前為湘水旁一無名小溪。天寶元年或稍后元結(jié)父親元延祖任延唐丞,元結(jié)當隨其往,后有詩文憶及此事。廣德元年(763)至大歷二年(767),元結(jié)兩授道州刺史,在此期間,多次經(jīng)歷浯溪,作下《欸乃曲》等詩贊美浯溪美景。大歷二年(767)元結(jié)家于浯溪,大歷四年(769)其母去世,元結(jié)守孝祁陽,先后作下了《浯溪銘》《峿臺銘》《? ? 銘》,與此前所作《大唐中興頌》一起,刻于石壁之上。在元結(jié)的影響下,浯溪碑林石刻藝術(shù)群開始形成。
【關(guān)鍵詞】 元結(jié);行跡;浯溪碑林
【中圖分類號】K878?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2096-8264(2020)23-0048-02
基金項目:本論文為湖南省社科基金“元結(jié)文集編年校注匯評”(18YBA177)階段性成果。
浯溪在今湖南永州祁陽縣,乃湘水旁一無名小溪流,溪旁山石嶙峋怪異,因唐代文人元結(jié)曾家于此而聞名。元結(jié)一生中至少十一次過浯溪,在浯溪留下大量詩文和石刻。早在天寶元年(742)稍后,元結(jié)之父元延祖任延唐丞,元結(jié)隨之前往,過浯溪。顏真卿《唐故容州都督兼御史中丞本管經(jīng)略使元君表墓碑銘并序》:“父延祖,清凈恬儉,歷魏成主簿、延唐丞?!?①《新唐書·元結(jié)傳》:“(延祖)年過四十,親婭強勸之,再調(diào)舂陵丞,輒棄官去……卒年七十六,門人私謚曰太先生?!?②元延祖任魏成主簿在開元十四年或稍前,調(diào)延唐丞則在其后?!杜f唐書·地理三》:“延唐……屬零陵郡,古城在今縣東界南四十里……神龍元年,復(fù)為唐興。天寶元年,改為延唐?!痹Y(jié)《舂陵行并序》:“癸卯歲,漫叟授道州刺史……此州是舂陵故地,故作《舂陵行》以達下情。” ③延唐和舂陵是同一地方,稱舂陵丞乃稱其故地。顏真卿《元君表墓碑銘》則是稱當時名?!杜f唐書》則曰:“天寶元年,改(舂陵)為延唐?!眲t元延祖任延唐丞當在天寶元年或稍后。又《新唐書·元結(jié)傳》:“再調(diào)舂陵丞,輒棄官去,曰:‘人生衣食,可適饑飽,不宜復(fù)有所須?!抗嗥瓒扌?,以為‘有生之役,過此吾不思也’?!鳖佌媲洹对砟贡懖⑿颉罚骸案秆幼?,清凈恬儉,歷魏成主簿、延唐丞。思閑輒自引去,以魯縣商余山多靈藥,遂家焉。”則元延祖歸隱山林當在任舂陵丞后,歸隱之處為魯縣商余山。元延祖任延唐丞,元結(jié)當隨從。元結(jié)《系樂府十二首序》:“天寶辛未中,元子將前世嘗可稱嘆者為詩十二篇?!逼渲械谝黄獮椤端继拧罚骸皷|南三千里,沅、湘為太湖。湖上山谷深,有人多似愚。嬰孩寄樹顛,就水捕鷠鱸。所歡同鳥獸,身意復(fù)何拘。吾行遍九州,此風皆已無。吁嗟圣賢教,不覺久踟躕。”該組作品作于天寶九載前后,是回憶自己年輕時期生活創(chuàng)作的作品。從詩中看,詩人對沅、湘一帶的風物描寫相當逼真,又說“吾行遍九州”,當經(jīng)歷過這一地區(qū),而最大可能性便是隨其父親到過舂陵。而要從長江以北抵達舂陵,必然要過洞庭湖,然后經(jīng)湘水、瀟水才能到達,而浯溪便在這條交通要道之上,但此次元結(jié)過浯溪沒有留下任何作品。
第二次在廣德二年(764)五月。廣德元年(763),元結(jié)授道州刺史,當時道州為西原蠻所侵,戰(zhàn)亂未平,當年沒有成行,直到廣德二年(764)才抵達道州。顏真卿《元君表墓碑銘并序》:“及家樊上,漁者戲謂之聱叟……歲余,上以君居貧,起家為道州刺史。州為西原賊所陷,人十無一,戶才滿千?!痹Y(jié)《謝上表》:“臣某言:去年九月敕授道州刺史,屬西戎侵軼,至十二月,臣始于鄂州授敕牒,即日赴任?!庇衷Y(jié)《舂陵行》:“癸卯歲,漫叟授道州刺史?!庇謸?jù)《謝上表》:“臣州先被西原賊屠陷,節(jié)度使已差官攝刺史,兼又聞奏。臣在道路待恩命者三月。臣以五月二十二日到州上訖。”從鄂州至道州,當沿洞庭而入湘水,然后入瀟水,最后到道州。故必然過祁陽。此次過祁陽大約在廣德二年(764)五月。
第三次在永泰元年(765)夏。元結(jié)罷道州刺史北歸,夏在衡陽,與好友劉灣月夜宴會,自道州至衡陽,必然經(jīng)過浯溪。元結(jié)《劉侍御月夜?會并序》:“兵興以來十 一年矣,獲與同志歡醉達旦,詠歌取適,無一 二焉。乙巳歲,彭城劉靈源在衡陽,逢故人或有在者,日夕相會,第歡遠游。”安史之亂于天寶十四年(755)爆發(fā),至永泰元年正好十一年,又曰“乙巳歲”,當作于永泰元年。又詩中有“愚愛涼風來,明月正滿天。河漢望不見,幾星猶粲然”之句,當作于本年夏。詩中有“我從蒼梧來,將耕舊山田”,則指元結(jié)罷道州刺史北歸。此次過浯溪,或有銘作?!逗懖⑿颉罚湫蛟唬骸跋娼鞣逯逼疥柦?,有寒泉出于石穴。峰上有老木壽藤,垂陰泉上。近泉堪戙維大舟,惜其蒙蔽,不可得見。踟躕行循,其水本無名稱也。為其當暑大寒,故命曰寒泉。”又其銘曰:“于戲寒泉,瀛瀛江渚??熬瓤屎?,人不之知。當時大暑,江流若湯。寒泉一掬,能清心腸。誰謂仁惠,不在茲水?舟楫尚存,為利未已。”《序》言及湘江,另有平陽江,平陽江或為祁水,在湘江西側(cè),與《序》所記頗合。今浯溪公園里刻有《寒泉銘》,但為后人重刻,非元結(jié)留下的作品。元結(jié)夏經(jīng)衡州一次在廣德二年(764),一次在永泰元年(765),現(xiàn)姑系于永泰元年。
第四次在永泰二年(766)正月或稍后。元結(jié)第二次任道州刺史,作謝上表。元結(jié)《再謝上表》題下有注:“永泰二年進?!薄侗怼吩唬骸俺寄逞裕耗撤钅吃氯针?,再授臣道州刺史,以某月日到州上訖?!辈痪呔唧w日期。今據(jù)元結(jié)《奏免科率等狀》所作時間及《狀》中“今年賊過桂州,又團練六七十日”推斷大約在本年正月或稍后,元結(jié)已在道州刺史任。又元結(jié)任官,多有辭官表,元結(jié)《再讓容州表》就闡明了不能辭官的原因:“臣正任道州刺史,臣身病母老,不敢辭謝。實為道州地安?!庇捞┰暝Y(jié)辭官已至衡州,要再任道州刺史,必然要經(jīng)過祁陽。
第五、六次,在永泰二年(766)夏秋之際,元結(jié)自道州詣都使計兵至衡陽。元結(jié)《朝陽巖銘并序》:“永泰丙午中,自舂陵詣都使計兵。”永泰丙午即永泰二年。時湖南觀察使治所在衡陽,秋冬之際,元結(jié)已在道州,故必在本年夏秋之際往返于祁陽。然在祁陽并無詩文,僅過零陵時留下《朝陽巖銘》《朝陽巖下歌》。
第七、八次在大歷二年(767)二月。元結(jié)由道州刺史任赴衡州計事,歸途中作《欸乃曲》五首。其序言:“大歷丁未中,漫叟以軍事詣都使還州,逢春水,舟行不進,作《欸乃》五曲,舟子唱之,蓋欲取適于道路耳?!贝髿v丁未年即大歷二年?!胺甏核碑斣诖禾?,其二有句:“湘江二月春水平,滿月和風宜夜行?!庇衷唬骸俺獦镉^平陽戍,守吏相呼問姓名?!逼疥柺斣阡聪浇?。其四曰:“零陵郡北湘水東,浯溪形勝滿湘中。溪口石顛堪自逸,誰能相伴作漁翁?”此次當在浯溪有逗留,并開始注意浯溪之美景,此后不久,元結(jié)便安家于浯溪。
第九次在大歷二年(767)六月前后。元結(jié)至祁陽,見浯溪景美勝異,遂家于此,作《浯溪銘》,又作《峿臺銘》,刻此二銘于石上。從《元次山文集》各版本次第看,《浯溪銘》排列于《峿臺銘》《? ? ? ? 銘》前,由溪、至臺、? ? ?亦合邏輯,故《浯溪銘》所作時間當與《峿臺銘》同時或稍前?!朵聪憽罚骸颁聪谙嫠希眳R于湘。愛其勝異,遂家溪畔。溪,世無名稱者也,為自愛之,故命曰浯溪?!睔W陽修《集古錄跋尾》卷七:“唐元結(jié)《峿臺銘》(大歷二年)。”《金石錄》卷八《唐峿臺銘》:“元結(jié)撰。篆書,無姓名。大歷二年六月?!?④又孫望《元次山集》卷十《峿臺銘》后有:“有唐大歷二年歲次丁未六月十五日刻?!痹Y(jié)有老母,年邁多病,可能出于這方面原因,故家于此。元結(jié)在大歷三年作《讓容州表》其表曰:“臣欲扶持版輿,南之合浦,則老母氣力,艱于遠行。臣欲奮不顧家,則母子之情,禽畜猶有?!笨梢娫Y(jié)當在大歷二年左右得知自己將要至更遠的容州上任,考慮母親年邁多病,故提早安家于此。
第十次在大歷三年(768)閏六月或稍前。元結(jié)于浯溪之口異石上作? ? ?,臨湘江、枕浯溪,又作《? ? ? ? ?銘》,六月九日,林云刻之于石上。元結(jié)《? ? ? ? 銘》其序曰:“浯溪之口有異石焉,高六十余丈,周回四十余步。西面在江中,東望峿臺,北面臨大淵,南枕浯溪。? ? ? ?當乎石上,異木夾戶,疎竹傍簷。瀛洲言無,由此可信。若在? ? ?上,目所厭者遠山清川;耳所厭者水聲松吹;霜朝厭者寒日;方暑厭者清風。于戲!厭,不厭也,厭猶愛也,命曰? ? ? ? ,旌獨有也?!碑斣Y(jié)應(yīng)景而作,其銘曰:“年將五十,始有? ? ? ? ??!北灸暝Y(jié)也正好五十。又曰:“有唐大歷三年歲次戊申閏六月九日林云刻。”
第十一次在大歷四年(769)。該年四月,元結(jié)母親去世,于是他辭去容管經(jīng)略使兼容州刺史之職,返回祁陽守孝。直至大歷七年(772)元結(jié)才離開祁陽,前往京師長安。七年四月庚午,薨于永崇坊之旅館。元結(jié)《再讓容州表》:“今陛下又奪臣情,禮授容州。臣遂行,則亡母旅櫬,歸葬無日,幾筵漂寄,奠祀無主。捧讀詔書,不勝悲懼。臣舊患風疾,近轉(zhuǎn)增劇,荒忽迷忘,不自知覺。余生殘喘,朝夕隕滅,豈堪金革,能伏叛人?特乞圣慈,允臣所請,收臣新授官誥,令臣終喪制,免生死羞愧,是臣懇愿?!庇衷唬骸俺悸勂垈Y法,妄蒙寄任,古人所畏,臣敢不懼?國家近年切惡薄俗,文官憂免,許終喪制。臣素非戰(zhàn)士,曾忝臺省,墨縗戎旅,實傷禮法?!痹Y(jié)《再讓容州表》結(jié)尾曰:“臣今寄住永州,請刺史王庭璬為臣進表陳乞以聞?!鳖佌媲洹短乒嗜葜荻级郊嬗分胸┍竟芙?jīng)略使元君表墓碑銘并序》:“大歷四年夏四月,拜左金吾衛(wèi)將軍兼御史中丞,管使如故。君矢死陳乞者再三,優(yōu)詔裦許?!庇纱丝梢?,元結(jié)這次禮讓容州得到了詔許,元結(jié)得以守孝祁陽。元結(jié)在祁陽替母親守孝三年,守孝期滿后,重返朝廷任職,但到長安后不久,不幸身染重疾而去世。顏真卿《元君表墓碑銘并序》:“(大歷七年)夏四月庚午,薨于永崇坊之旅館,春秋五十,朝野震悼焉。”《新唐書·元結(jié)傳》也載:“罷還京師,卒,年五十,贈禮部侍郞?!?/p>
元結(jié)一生中十一次經(jīng)過祁陽浯溪,留下了《大唐中興頌》《? ? ? 銘》《浯溪銘》《峿臺銘》《右堂銘》《中堂銘》等作品。晚年元結(jié)家于祁陽時他把這些詩文用篆書、楷書刻于石上。后世文人在經(jīng)過浯溪時,有感于元結(jié)道德人品之高尚,也多于其銘文傍石刻詩文頌贊元結(jié),從而形成了今天的浯溪碑林石刻藝術(shù)群。
注釋:
①(唐)顏真卿:《唐故容州都督兼御史中丞本管經(jīng)略使元君表墓碑銘并序》,(清)董誥編: 《全唐文》,第4冊,中華書局1983年版,第3494頁。
②(宋)歐陽修,宋祁撰:《新唐書》,中華書局1975年版,第4681頁。
③(唐)元結(jié)著,孫望校:《元次山集》,中華書局1960年版,第34頁。
④(宋)趙明誠撰,金文明校正:《金石錄校證》,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5年版,第137頁。
作者簡介:
胡娟,女,湖南岳陽人,湖南科技學院圖書館館員,研究方向:地域文化與文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