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春蓮 張瑞紅 張婷婷 聶晶玲 楊含笑
【摘要】本文重點分析了目前我國高中生愛國主義教育面臨的困境,并且提出了高中生愛國主義情懷培養(yǎng)的有效實踐方法與策略。
【關鍵詞】高中生;愛國主義情懷;教育實踐;對策
引言
愛國主義情懷是人們對自己祖國的強烈熱愛,也是道德規(guī)范中最為核心的思想內容。無論是對祖國的文化,還是成就都會感到自信和自豪。現(xiàn)代高中生作為中華民族實現(xiàn)二十一世紀宏偉藍圖的主力軍,他們的愛國主義情懷對中華民族的興盛衰亡產生著至關重要的影響。隨著全球經(jīng)濟水平的不斷提升,各個國家交往日益密切,時空界限也相對不清晰,導致高中生愛國主義意識和情感都面臨著巨大的沖擊和考驗。特別是外來文化的廣泛傳播、迅速沖擊的今天,加強高中生的愛國主義教育十分重要。因此,黨和國家也明確提出,愛國主義精神和意識的培養(yǎng),必須從青少年開始抓起。
1? 目前我國高中生愛國主義教育面臨的困境分析
現(xiàn)如今,隨著全球經(jīng)濟進程的不斷加快,愛國主義則遭受到了巨大的沖擊,我們應該對高中生的愛國主義教育引起足夠的重視。因此,首先我們要不斷分析當前高中生愛國主義教育過程中面臨的各種困境和障礙,并提出針對性的有效處理思路與方法。其在教育過程中主要面臨以下幾個方面問題:
其一,在當前物質生活水平不斷提升、精神生活高度追求的背景下,還有部分高中生不滿足于如今的高物質和精神生活。這都是由于高中生沒有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以及缺乏人生理想和目標所導致的。因此,愛國主義教育應該所承擔的重任則是幫助青少年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只有促使他們將人生觀、個人目標與國家的前途和命運完全聯(lián)系在一起,才能對中華民族的優(yōu)良傳統(tǒng)進行繼承和發(fā)揚,在為國家的發(fā)展做出貢獻的同時,也能為人民提供優(yōu)質的服務,將自身的人生價值發(fā)揮到實處[1]。然而,目前愛國主義教育在幫助高中生樹立正確人生觀和價值觀上并未發(fā)揮出實際的作用和價值,這也是造成高中生理想的缺失和對精神生活的不滿;其二,目前在對高中生開展愛國主義教育過程中,還停留在過去空泛、單一的教育形式中,可實際操作性不足的現(xiàn)象與問題。與此同時,部分教育內容和現(xiàn)實生活已經(jīng)完全不符,甚至脫節(jié),對學生內在的需求和他們成長的渴望沒有引起高度的關注。愛國主義教育不單單與學生思想相脫離,與社會實際要求也背道而馳,這樣的愛國主義教育目標的指導功能所弱化,無法達到理想的愛國主義目標,也影響了高中生愛國主義情懷的培養(yǎng)。
2? 高中生愛國主義情懷培養(yǎng)的有效實踐方法與策略
2.1積極參與實踐活動,將愛國精神轉換為愛國行為
高中生所產生的愛國情懷與信念都需要轉化為實際的愛國行為,除了在教材中理解愛國行為的內涵,還要積極參與各種實踐活動,這樣才能強化他們的愛國認知,通過堅定的愛國主義信念去更好的指導愛國行為。其次,高中生日常學習壓力十分大,愛國主義活動的開展需要貼近他們的生活,從內化的東西形成愛國主義內在的信念,如積極參與社會義務勞動與服務,觀看國慶閱兵禮,亦或是在周末或假期去參觀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等等,這對高中生愛國主義意識和情感的培養(yǎng)十分有幫助。
2.2以當下重大事件為契機,構建良好的愛國主義教育環(huán)境
在以往的愛國主義教育過程中,通常都是灌輸式理論教育,情感教育環(huán)境也較為缺乏,導致高中生對愛國主義教育形式和方法不太認可與接受,也沒有達到理想的教育效果,阻礙了他們愛國主義意識的形成與培養(yǎng)。因此,高中生愛國主義教育應該把握住當下熱點事件,去構建一個良好的愛國主義教育環(huán)境,從而促進高中生社會責任感與民族精神的提升。如果國家和民族沒有自己的精神支柱,那相當于沒有核心靈魂,生命力與凝聚力也不復存在,更不可能在國際上立足。近些年來,我們之所以可以突破重重困難和考驗,并收獲到許多的成就,都是與中華民族精神的弘揚息息相關,如2008年汶川特大地震的沖擊以及2008年在我國北京首都成功舉辦奧運會等等,老師可以抓住一切振奮民族精神的重大事件與活動,去開展真實有效愛國主義教育活動,這樣不僅對高中生愛國主義情感培養(yǎng)十分有利,也促進了民族精神的弘揚[2]。
2.3發(fā)揮出網(wǎng)絡的優(yōu)勢,拓寬愛國主義教育新渠道
二十一世紀是一個信息發(fā)達的時代,互聯(lián)網(wǎng)迅速在我國各行業(yè)領域廣泛普及與盛行,網(wǎng)絡的運用也成為了高中生的潮流與時尚。網(wǎng)絡平臺的開放性特征,促使網(wǎng)絡上各種負面信息直接成為了顛覆社會主義中國敵對勢力的公開論壇,也逐漸的削弱了部分高中生的愛國主義情懷與民族精神。因此,我們需要做的則是加強新媒體的輿論導向,借助高科技手段和力量,促使高中生在良好、生動、形式多樣化的環(huán)境中接受愛國主義教育,從而達到顯著的愛國主義效果,促進高中生愛國主義情懷的培養(yǎng)??梢姡畔⒓夹g的高速發(fā)展,為我國青少年愛國主義教育拓寬了新的渠道,也充分的發(fā)揮出了網(wǎng)絡的教育優(yōu)勢,擴大了影響力和覆蓋面。所以,高中生愛國主義教育應該積極主動的開辟和利用以及占據(jù)與凈化互聯(lián)網(wǎng)這個全新的教育陣地[3]。
3? 結束語
上文綜述,高中生作為國家和民族的未來與希望,擔負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重要任務。因此,我們應該通過各種方法和途徑促使青少年對民族精神的光輝榜樣進行深入的學習與了解,最終在培養(yǎng)他們愛國主義意識和情感的基礎上,達到民族精神弘揚和繼承的目的。
參考文獻:
[1]魏明珊. 新時代高中生愛國主義教育研究[D].牡丹江師范學院,2020.
[2]劉慧. 高中思想政治課愛國主義教育研究[D].魯東大學,2020.
[3]郭星宇.新時期高中生愛國主義教育的思考和啟示[J].才智,2018(30):40.
作者簡介:張春蓮(1968.10-),女,漢族,周口市西華縣,本科學歷,西華縣第三高級中學,中小學高級教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西華縣第三高級中學? 466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