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三色字體標注法就是采用3種顏色的字體對科技論文存在的問題和不足提出系統(tǒng)改進方案的一種標注形式。編輯加工時只需對修改內容進行標注,具體實施確認由作者完成。該方法簡便、易掌握,不僅可以避免編輯的“失察與妄改”,而且能夠實現(xiàn)一次性退改成功;不僅提高了工作效率,而且取得了較好的效果。建議編輯在退修稿件時參考此方法。
關鍵詞:科技期刊;編輯加工;三色字體標注法
中圖分類號:G23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8883(2020)06-0207-01
科技期刊是記錄科研創(chuàng)新成果的重要載體,是知識創(chuàng)造、傳播和利用的重要工具。作為學術交流的主要平臺,科技期刊承載著向國際社會展示科研水平、傳播學術成果的重要使命。[1]對繁榮學術文化、引領學術發(fā)展、促進學術創(chuàng)新發(fā)揮著重要作用。[2]
隨著互聯(lián)網技術的發(fā)展及微信等新媒體的涌現(xiàn),特別是科技期刊開放獲取目前已成為世界潮流,正在拓寬期刊傳播路徑,擴大受眾范圍,提高信息傳播速度,顯著增加論文的可見度,有效提升期刊和作者的學術影響力。
鑒于科技期刊的作用和使命,科技期刊的資源整合和傳播速度越來越受到關注。如何將學術質量高、編輯質量好的期刊呈現(xiàn)給受眾,處于出版流程中心環(huán)節(jié)的編輯加工要順應網絡時代發(fā)展的需求,改進工作方式方法,在嚴格執(zhí)行辦刊方針和辦刊宗旨,強調文章內容系統(tǒng)性、全面性、原創(chuàng)性和創(chuàng)新性的同時,梳理文章的呈現(xiàn)形式,找出存在的問題和不足,針對問題和不足提出系統(tǒng)的改進方案,做到速度與效率的統(tǒng)一,最終實現(xiàn)提高編輯工作效率與編輯質量的目的。
科技期刊的內容包含眾多研究方向,隨著科技的飛速發(fā)展,學術前沿和研究熱點各時期不斷發(fā)生變化,任何一名編輯都不可能掌握所有領域的專業(yè)知識,即使是專業(yè)期刊,涉及的學術內容對擁有相關專業(yè)知識的編輯人員也不能完全熟知。因此,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任何一名編輯都是“外行”。[3]
那么科技期刊編輯如何解決自身專業(yè)知識的局限性與編輯質量的關系,保證所發(fā)信息的準確性、系統(tǒng)性及全面性,消除或顯著降低學術性錯誤和編輯錯誤,在編輯過程中杜絕失察與妄改,[4]充分有效地發(fā)揮科技期刊對科技信息的傳播作用。需要科技期刊編輯在對論文進行編輯加工時,找到一種適合自己工作特點且容易讓作者接受的溝通技巧,從而達到溝通目的,[5,6]以增強論文的鮮明性和準確性,[7]使內容和形式更加完善,具有更好的可讀性,[7]這也是科技期刊編輯應具備的基本素質。筆者通過多年的工作經驗積累和逐步實踐,總結出一種與作者有效溝通的編輯加工方法——三色字體標注法。該方法直觀,一目了然,易接受,方便快捷,可以實現(xiàn)一次退改成功,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時收到了較好的效果。
一、三色字體標注法定義與具體內容
三色字體標注法,顧名思義,就是采用3種不同顏色(紅、綠、粉)字體針對論文存在的問題和不足,提出系統(tǒng)改進方案的一種標注形式,全文標注后,在文后給出具體說明,向作者明示各種顏色字體表示的具體內容。具體內容如下:
(一)刪除內容標注為紅色字體
將欲刪除內容標注為紅色字體,主要分以下3種情況:
1.重復或多余的內容。包括字、詞、標點、符號、段落、章節(jié)、標題、數字、單位、圖、表中重復或多余的內容,以及重復敘述的文獻內容,等等。
2.錯誤的內容。包括錯別字、標點符號錯用、標題序號錯用、圖表序號錯用、單位錯用等。
3.搭配不當的內容。包括詞不達意,前后句連接關系詞不準確,如本應是遞進關系,卻用轉折詞。
4.位置不正確的內容。包括應在前言中體現(xiàn)的內容卻出現(xiàn)在摘要中,應在方法中體現(xiàn)的內容卻出現(xiàn)在結果中等等。
(二)改正或添加內容標注為綠色
標注為綠色字體,主要分以下2種情況:
1.改正的內容。主要有2種情況:主要針對錯誤的內容,將錯誤的內容標注紅色后,緊隨其后添加上編輯認為正確的內容,并將添加內容標注為綠色字體。
2.殘缺或遺漏內容。按照科技期刊編輯加工規(guī)范和漢語表述規(guī)范,補充殘缺或遺漏等相關內容后再標注為綠色字體。
(三)需要作者補充或核實的內容標注為粉色
標注粉色字體,主要分以下2種情況:
1.需要作者補充的內容。主要是編輯無從了解,而期刊需要刊登的內容,必須由作者本人添加。包括作者簡介、作者單位、試驗材料來源和數量、試驗方法、基金項目(編號)和參考文獻等。
2.需要作者核實的內容。主要是編輯無法確定是否正確的內容,如同一內容文章前后不一致、敘述與圖表不一致、結果與摘要不一致等等。
注意,對于標注粉色的內容,應在標注字體后加“()”,并在()內寫明需要作者核實的內容,如(此敘述是否正確?請核實)、(此敘述與文章′′′處不一致,請核實)等等。
(四)標注后處理
對全文進行標注后,在文后要加修改說明,向作者明示各種標注表示的含義,然后將含有標注內容的稿件命名為責編編修稿。通過科技期刊采編系統(tǒng)將責編編修稿以附件形式上傳給作者,同時在退改對話框中寫明:稿件已經過編輯加工,修改說明在稿件后,具體見責編編修稿,并請在責編編修稿上修改后發(fā)回。修改說明示例如下。
修改說明:文中紅色字體表示刪除內容,如同意可直接刪除;綠色字體表示改后內容,如同意可保留;粉色字體表示需要補充或核實的內容,未盡事宜作者自行補充和完善。請對通篇內容進行認真核對并通讀后速發(fā)回。
二、三色字體標注法的優(yōu)缺點
(一)優(yōu)點
1.實現(xiàn)編輯與作者共贏。三色字體標注法使編輯加工的所有內容都體現(xiàn)在責編編修稿上,但具體實施刪、改、補、移的主動權在作者手上。編輯只需將修回的稿件與責編編修稿進行對比即可。此方法既有助于提高作者的寫作水平,又能避免編輯的失察與妄改,實現(xiàn)作者與編輯的雙贏,但主動權在作者一方,既體現(xiàn)了對作者的尊重,又可保證所發(fā)信息的準確性、系統(tǒng)性、全面性。同時,完善了論文的內容和形式,使文章更具可讀性。
2.稿件修回時間短、效果好。責編編修稿標注的內容一目了然,作者對文稿中存在的問題明晰,修改時易操作,不僅方便快捷,而且可實現(xiàn)一次退改成功,修改回時間短,效果好。不僅縮短了編輯流程,而且提高了工作效率,進而提高了科技信息傳播的時效性。
3.與常用編輯加工方法的比較。目前,編輯加工時常采用“修訂法”和“批注法”。采用這兩種方法進行標注時,對于問題集中處較難分清楚對應的是哪一條,需要逐條接受。而三色字體標注法就比較清晰明確,某處存在什么問題,該如何處理,一目了然。
(二)缺點
該方法在標注時花費的時間相對較長,特別是對于不符合規(guī)范的表格要進行重做處理等。
三、結語
三色字體標注法是筆者根據多年對科技期刊編輯加工經驗總結出的一種簡便、快捷、實用的方法。在實際運用過程中,不僅能避免編輯在對文稿加工時的失察與妄改,保證編輯質量,而且能夠實現(xiàn)與作者的有效溝通,縮短編輯流程,提高工作效率;既能提高科技信息傳播的時效性,又能提高信息的準確性;在及時有效地充分發(fā)揮科技期刊作用和使命的同時,也有助于提高作者的寫作水平。該方法一直得到作者的認可、好評和效仿,建議編輯和作者在修改稿件時可以參考并采納。
參考文獻:
[1] 馬崢,俞征鹿,潘云濤.中國英文科技期刊出版情況的統(tǒng)計分析[J].中國科技期刊研究,2014,25(10):1277-1281.
[2] 周曉燕.互聯(lián)網思維模式下學術期刊編輯的意識重構[J].中國編輯,2018(8):46.
[3] 鐘昭會.“外行辦刊”,在細致中前行:《山地農業(yè)生物學報》辦刊實踐[J].中國科技期刊研究,2013,24(2):350.
[4] 劉東明.精編細梳 審慎校讎:“編輯國家哲學社會科學成果文庫”的一點體會[J].中國編輯,2013(1):42.
[5] 王德海.農業(yè)傳播溝通(現(xiàn)代傳媒學)[D].中國農業(yè)大學農村發(fā)展學院,2001.
[6] 姚萍,韓鋒,徐永紅.重視科技期刊編輯工作中的溝通學[J].編輯學報,2012,24(6):518.
[7] 韓紀富,張晨鈺.關于科技期刊編輯加工工作的思考[J].天津科技,2012(6):81.
作者簡介:劉兆娟(1967—),女,吉林德惠人,研究生,碩士,副編審,研究方向:科技期刊編輯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