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志芳
摘 要:教具是教師在教學中所用到的輔助性的工具。比如說,像地圖、圖片、自制模型等傳統(tǒng)的直觀教具,還有多媒體技術所展示的視頻、圖像、音像等都稱為教具。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往往需要運用到教具來更形象、直觀、生動來表達所要實現(xiàn)的教學目的,因此教師必然要掌握在課堂中所運用教具的技藝。但教具種類的多樣化,并不是越多越好,教師在課堂中要善于運用教具的技藝,正所謂“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教師需精選教具,善用教具,能夠?qū)熒谡n堂上起到重要的配合和促進的作用。
關鍵詞:教具技藝;歷史課堂;運用
一、教具在課堂中需因地制宜有效的選用
在歷史教學中教具有很多種類,歷史教師在選擇課堂教學使用的教具時,要因地制宜,根據(jù)教學內(nèi)容和學生的具體情況,以及教學資源的來源和條件,選擇最適合教學教具。教師不能脫離教學目的而過多使用教具,而忽視教材本身內(nèi)容及教學目標,一節(jié)課中所運用到教具不是越多越好,如果一堂課中,過渡使用教具可能會使學生產(chǎn)生眼花繚亂的感覺,產(chǎn)生教學效果不一定好。歷史教具是承載著重要歷史信息,是形象直觀,典型的。一般而言,教具的選用是具有多向性,一是便于學生觀察,能夠突出主題,清晰、易懂,有助于學生對教學內(nèi)容的了解,培養(yǎng)學生的興趣,引發(fā)學生思考和探索精神,便于展開學生認知活動,有利于學生情感融入歷史課堂,使歷史教具達到最佳化效果。二是教師,對于教具本身,教師在課堂實際操作時,便于教師靈活演示,收放自如,使教具成為教師完成一堂課的得力助手。三是在教學上,有利于實現(xiàn)教學目標,與其他類型的教材相配合,從而提高教學質(zhì)量和有效性,為實現(xiàn)教學目的而采取教具技藝。
二、教師運用教具的技藝的基本操作
在歷史課堂中使用歷史教具,教師要掌握教具演示的技藝的基本操作。
(1) 點明主題
教師在演示教具時,要告知學生教具所承載內(nèi)容,如在上《鴉片戰(zhàn)爭》這節(jié)課,教師展示鴉片戰(zhàn)爭過程動態(tài)圖,可告知學生這是鴉片戰(zhàn)爭事件。點明主題的作用是點明旨意,方便教師講述并向?qū)W生傳達承載的歷史信息。
(2) 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明確觀察對象。
教師在展示教具點明主題后,同時培養(yǎng)學生興趣,發(fā)散他們的思維能力。
要使學生能全面觀察和理解教具所體現(xiàn)的內(nèi)容,從主體到局部進行介紹說明,例如:介紹清朝疆域圖,先要說明清朝疆域的四至,然后指出都城的位置,引導學生來回答,然后再介紹疆域圖中其它內(nèi)容。若是介紹一幅圖畫,如唐朝時期《步輦圖》,先指出《步輦圖》反映了吐蕃族首領松贊干布派使者向唐太宗求親,并引導學生觀察使者祿東贊和唐太宗兩位主角人物的神情、姿態(tài)、畫家閻立本要表達什么意圖。
(3)演示教具要符合規(guī)范。
演示教具不能太過于隨意,要根據(jù)教具的承載內(nèi)容和特點,規(guī)范進行有效介紹和講解。例如:在歸納總結近代中日兩國的戊戌變法和明治維新這兩場改革,從改革的目的、改革內(nèi)容、改革性質(zhì)、改革的作用及改革最終結果,教師使用表格,讓學生來進行歸納,因為是兩場改革對比,所以要從表格左欄或上欄開始,再逐項說明。課件模板最好統(tǒng)一,不必要的動圖圖標、音效等要刪去。教師演示教具時,若是實物教具,可以站在后面或側(cè)面,防止擋住學生的視野。
(4)使全班同學都能觀察到教具
如果是課件顯示圖片和文字大小要適當,例如文字盡量不要小于28號,底色與文字色彩要有鮮明的反差,重點字詞可以加下劃線,以有利于學生閱讀。教具展示與講授同步進行教具演示是教學過程的有機部分,應與教師講授密切配合,而不是脫離教具,然后進行課堂講授。這要求將教具所承載歷史信息與教學內(nèi)容充分有機地結合起來,使演示與講授、問答、討論等活動有機結合起來從而使教具運用發(fā)揮教學上實際功效最佳化。
(5)精選教具,輔助課堂教學。
教具不是越多越好,教師要適時出示教具和收起教具。如果能用一首杜甫的詩《憶昔》說明唐朝開元盛世的繁榮現(xiàn)象,讓學生融入其詩意境,通過詩句描寫感受唐朝的經(jīng)濟繁華。反之,教師在一節(jié)課中忙于教具收放,甚至出示沒有意圖,沒有有關任教學目的教具,反而會受其牽制,為其所累,很可能會影響到教師正常講述。教師需精選教具,使教具發(fā)揮其實際功效,從而課堂達到最佳化狀態(tài)。
三、巧妙運用教具的技藝,促進學生學習歷史知識
教具的使用不是單純單純地演示一番,而是借助教具更好地探索歷史問題。學生的關注度很高,學習興趣非常濃厚。例如:在有條件下,借助實物自制教具開展活動,改變傳統(tǒng)歷史教學課堂以教師主講為主,既豐富教學形式,有培養(yǎng)學生關注興趣,并且可以通過自制實物教具使學生參與到其中來,對知識主動探索,成為學習的主動驅(qū)力。比如在《新航路開辟》這節(jié)課里,教師把全班分為四個小組,手動自制世界航海地圖,制作過程中學生互助交流,課前做好預習,材料工具的充分準備,制作完畢之后,由學生們推薦四位同學代表四位航海家進行航行路線指認、并對航行方向的指示箭頭進行粘貼、所到區(qū)域進行講解,起到了動腦、動手、動口的作用,既加強了學生對知識的把握,又培養(yǎng)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同時也體驗了一把制作世界地畫的過程,使學生輕松的掌握歷史知識,達到巧學、巧記的目的,一舉多得,也使整節(jié)課增加了歷史教學的直觀性和欣賞性,增強了地圖視覺上的吸引力,激發(fā)了學生的讀圖興趣,很好地完成了教學重點的突破,教具的應用很成功,彰顯課堂活力。
教具的技藝只要運用得當,就可以在歷史課堂發(fā)揮優(yōu)勢,教師要敢運用,善用、精用教具,努力結合教具技藝的優(yōu)勢為學生打造精彩豐富歷史課堂。
參考文獻
[1]于友西.《中學歷史教學法》第3版高等教育出版.M.2008.2
[2]鐘桂蘭.淺談直觀教具在歷史課堂中的應用J
[3]張敏明.巧用多媒體教具,打造精彩歷史課堂.J.《考試周刊》20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