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利玲 鄧明月
【摘 要】目的:探究分析舒適護理對上肢骨折患者術后疼痛、功能恢復及滿意度的影響效果。方法:選取選取2017年1月到2019年12月期間我院收治的80例上肢骨折患者作為觀察對象,利用隨機數(shù)表法將其分為實驗組、對照組各40例,對照組患者給予常規(guī)護理,實驗組患者在此基礎上應用舒適護理的內容,對比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疼痛VAS評分、被動關節(jié)活動度PROM評分和護理滿意度。結果:實驗組上肢骨折患者實施舒適護理后,疼痛VAS評分、被動關節(jié)活動度PROM評分等方面都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且患者及其家屬的滿意度更高,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舒適護理能夠顯著緩解患者外科手術后的創(chuàng)傷性疼痛,且對于患者的關節(jié)功能也有較為明顯的改善作用,具有較高的臨床推廣價值。
【關鍵詞】上肢骨折;疼痛;舒適護理;功能恢復;滿意度;影響;價值
上肢骨折大多屬于意外傷害,會給患者帶來不同程度的疼痛、出血以及功能障礙,臨床大多采用外科手術進行治療,但往往預后不佳,為了促進患者的身心康復,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做好臨床護理十分重要,舒適護理從臨床“以人為本”護理理念出發(fā),將護理重點從疾病治愈轉移到患者身心舒適中,具有一定整體性、科學性和個性化特點[1]。本次研究通過選取我院收治的80例上肢骨折患者作為觀察對象,分析了舒適護理的具體作用及影響,具體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選取2017年1月到2019年12月期間我院收治的80例上肢骨折患者作為觀察對象,利用隨機數(shù)表法將其分為實驗組、對照組各40例,對照組患者中有男性20例、女性20例,年齡23-69歲,平均年齡(50.3±2.5)歲;實驗組患者中有男性21例、女性19例,年齡25-68歲,平均年齡為(52.1±2.1)歲。所有患者意識清晰、能夠明確感知疼痛情況。納入標準:符合外科手術條件;無藥物過敏史;患者及其家屬配合本院研究工作并簽署知情同意書,本次研究經過院倫理委員會批準。排除標準:中途退出、轉院、死亡患者;存在嚴重精神疾病或者溝通障礙。兩組上肢骨折患者的年齡、性別、病程等一般資料對比結果差異無顯著性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上肢骨折患者給予常規(guī)的術后疼痛護理、用藥護理、健康宣教、起居護理等,實驗組上肢骨折患者在此基礎上應用舒適護理的內容,①體征監(jiān)測。生命體征的觀察需要護理人員定時測量上肢骨折患者的體溫、脈搏、呼吸、血壓等指標,觀察手術后患者患肢的腫脹程度、出血情況、尿液變化、其他系統(tǒng)功能情況等,為后續(xù)護理工作提供準確數(shù)據(jù)支持[2]。②飲食護理。為了盡可能降低上肢骨折患者的消化道系統(tǒng)壓力,應當限制患者水分、鹽分、鉀元素、蛋白質的攝入,并在患者飲食偏好的基礎上盡可能保證食物的豐富、營養(yǎng),提高患者的機體抵抗力[3]。③心理護理。醫(yī)護人員要通過和上肢骨折患者的有效溝通,了解患者的需求,注意轉移患者注意力,做好患者的心理護理工作,降低患者對治療工作的抵觸情緒和應激反應。提高患者配合治療的依從性,還有利于促進醫(yī)患關系和諧發(fā)展,減少醫(yī)療糾紛的發(fā)生[4]。
1.3 觀察指標
本次研究通過對比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疼痛VAS評分、被動關節(jié)活動度PROM評分和護理滿意度得出結果。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本次研究統(tǒng)計所得的相關數(shù)據(jù)均采用SPSS17.0軟件進行統(tǒng)計學處理,計數(shù)資料采用t檢驗計算,計量資料行卡方檢驗,P<0.05,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疼痛VAS評分對比
由表1可見,實驗組上肢骨折患者和對照組患者治療前的VAS評分無明顯差異(p>0.05),但治療后實驗組上肢骨折患者的VAS評分明顯降低,和對照組患者相比較,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2 兩組患者的被動關節(jié)活動度PROM評分對比
由表2可見,實驗組上肢骨折患者經過舒適護理后的被動關節(jié)活動度PROM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上肢骨折患者,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3 兩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對比
由表3可見,實驗組上肢骨折患者及其家屬的護理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上肢骨折患者,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上肢骨折發(fā)生后,主要的護理難點在于術后鎮(zhèn)痛和恢復上肢骨折患者的患肢功能,從而積極保障患者的正常生活,舒適化護理作為臨床大力推崇的人性化護理手段[5],相對于傳統(tǒng)流程化護理而言,更具針對性和靈活性,可以最大程度上通過護理手段而非藥物緩解患者的術后創(chuàng)傷疼痛或炎癥疼痛感、排解患者及其家屬的不良情緒、促進患者的身體早日恢復[6]。本次研究通過選取我院收治的80例上肢骨折患者作為觀察對象,分析了舒適護理的具體作用及影響,結果顯示:實驗組上肢骨折患者實施舒適護理后,疼痛VAS評分、被動關節(jié)活動度PROM評分等方面都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且上肢骨折患者及其家屬的滿意度更高,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舒適護理能夠顯著緩解患者外科手術后的創(chuàng)傷性疼痛,且對于患者的關節(jié)功能也有較為明顯的改善作用,對于提高患者的預后具有積極意義,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沃紅霞.舒適護理對上肢骨折患者術后疼痛、功能恢復及并發(fā)癥影響的分析[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9,38(19):3248-3251.
姜彩芳.對上肢骨折手術患者進行術后舒適護理的效果探討[J].當代醫(yī)藥論叢,2018,16(23):268-269.
張江娥.臨床舒適護理措施對上肢骨折患者術后疼痛及獨立能力的影響效果觀察[J].當代護士(上旬刊),2019,26(1):75-77.
李玉鳳.臨床舒適護理措施對上肢骨折患者術后疼痛及功能獨立能力的影響觀察[J].基層醫(yī)學論壇,2018,22(21):2969-2970.
楊建榮.上肢骨折病人實施舒適護理對疼痛及滿意度的干預作用研究[J].醫(yī)藥前沿,2018,8(9):325-326.
徐海娟.舒適護理對上肢骨折術后患者疼痛及滿意度的影響[J].醫(yī)藥前沿,2017,7(13):254-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