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國輝 許秀枝
平時,我們在物理教學活動中講解近視眼,遠視眼形成的課時,大多這么講,人的眼睛相當于一架照相機,晶狀體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當于一個凸透鏡,它把來自物體的光會聚在視網(wǎng)膜上,形成一個倒立、縮小的實像。其中,物體相當于蠟燭,晶狀體相當于凸透鏡,視網(wǎng)膜相當于光屏,視網(wǎng)膜上的視覺神經(jīng)細胞受到光的刺激,把這個信號傳輸給大腦,我們就看到物體。
近視的形成原因是晶狀體太厚,折射光的能力太強,像成在視網(wǎng)膜前方,就近視了,需要佩戴,凹透鏡進行校正。
遠視的形成原因是晶狀體太薄,折射光的能力太弱,像成在視網(wǎng)膜的后方,就是遠視眼,需要佩戴凸透鏡進行校正。
在凸透鏡成像的實驗中,涉及到近視,遠視的形成,大有綜合練習的題型出現(xiàn),而且花樣繁多,學生在處理類似的題目的時候,無從下手,但是,如果把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與近視,遠視聯(lián)系起來考慮,問題就迎刃而解了。例如,物理課中,老師完成凸透鏡成像實驗后,如圖甲,把一個眼鏡放在蠟燭和凸透鏡之間,發(fā)現(xiàn)光屏上的像變模糊了,蠟燭的位置不動,老師把光屏向凸透鏡方向移動,光屏上的像又重新變清楚,請問,老師放的眼鏡是凸透鏡還是凹透鏡?
這個時候,我們可以讓學生自由討論,然后,老師再引導學生思考,光屏向凸透鏡方向移動,證明像在視網(wǎng)膜前方(光憑相當于視網(wǎng)膜),這個眼睛是近視還是遠視呢?(蠟燭,凸透鏡,光屏相當于眼球的結構)學生很容易想到,近視了。然后,老師進一步問,凸透鏡變厚了,還是變薄了?學生回答,變厚了,這個關鍵的時候來了,老師放什么眼鏡才讓凸透鏡變厚,學生恍然大悟,老師放的是凸透鏡。一個很復雜的問題,用近視,遠視的形成原因,可以很輕松的解答,問題到這,老師還可以把這個題改一改,1.如果老師放了一個眼鏡,光屏遠離凸透鏡,像才重新清楚,老師放的是什么眼鏡?2.老師完成凸透鏡成像實驗后,把實驗中的凸透鏡換了一個焦距大的凸透鏡,蠟燭,凸透鏡位置不變,光屏怎么移動?最后,我用中考的幾道物理題,作為文章的結尾,不妥之處,敬請指出。
(2014年湖北省十堰市).小芳在探究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的實驗中,將焦距為20cm的透鏡甲放在距發(fā)光體50cm處,移動光屏,可以得到清晰的倒立、__________的實像。接下來她改用焦距為10cm的透鏡乙繼續(xù)實驗,不改變發(fā)光體和凸透鏡的位置,光屏應該向_______(選填“靠近”或“遠離”)凸透鏡的方向移動,光屏上才能成清晰的像。小芳將近視眼鏡片放在發(fā)光體和凸透鏡之間,光屏上的像又變模糊了,她將光屏遠離透鏡,又在光屏上得到了發(fā)光體清晰的像,這說明近視眼鏡對光線有____________作用。
(2019年江蘇省揚州市)在“探究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的實驗中。
(1)使發(fā)光體F和光屏的中心位于凸透鏡的主光軸上,最簡便的操作是:?。
(2)如圖所示,發(fā)光體F在光屏上成倒立、?的清晰實像,?就是這一原理的應用。
(3)接著給凸透鏡戴上近視眼鏡,發(fā)現(xiàn)光屏上的像變模糊了,在不移動發(fā)光體F和凸透鏡位置的情況下,為使光屏上再次呈清晰的像,應將光屏向?(靠近/遠離)凸透鏡方向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