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巖
內容摘要 市政道路橋梁作為交通運輸體系的主要組成部分,其施工質量對交通運輸事業(yè)的發(fā)展有較大影響。市政道路橋梁施工和使用中影響因素眾多,任何一個環(huán)節(jié)控制不當,都會引發(fā)病害,從而影響公路橋梁的使用性能及使用壽命?;诖耍恼陆Y合理論實踐,在簡要闡述市政道路橋梁工程常見病害類型的基礎上,分析了常見的病害及原因,并提出了相應的施工處理技術,希望對推動市政道路橋梁事業(yè)健康發(fā)展有一定參考和借鑒。
關鍵詞 市政道路橋梁 橋面裂縫 不均勻沉降 局部損害
1 引言
市政道路橋梁建設質量對城市長遠發(fā)展具有重要作用,長期以來,市政道路橋梁存在很多病害,如橋面裂縫、不均勻沉降、鋼筋銹蝕等。為保證人民出行安全,促使城市持續(xù)發(fā)展。需要對市政道路橋梁工程常見的病害系統(tǒng)分析,找到病害發(fā)生的根源,并選擇合理的施工處理技術。基于此,開展市政道路橋梁工程的常見病害與施工處理技術探討就顯得尤為必要。
2 市政道路橋梁工程常見的病害類型
2.1 功能性病害
在市政道路橋梁工程設計時,由于設計不合理,部分功能失調的病害,稱為功能性病害。不同市政道路橋梁工程的建設環(huán)境不同,施工工藝、施工條件、施工原材料的也不相同,形成的功能性病害也有一定差距[1]。但施工單位需要清楚了解,功能性病害發(fā)生的原因和后果,以制訂有針對的處理方案,保證病害處理效果。
2.2 結構性病害
引發(fā)結構性病害的主要原因是超載,路面損壞之后也會發(fā)生此類病害。與功能性病害相比,結構性病害發(fā)生后第一時間難以及時發(fā)現,市政道路橋梁工程建設完成之后,如果養(yǎng)護不及時,或者養(yǎng)護方法不正確,就會發(fā)生結構性病害。結構性病害會隨著時間的推移逐步加重,甚至有可能引發(fā)嚴重的安全事故,造成不可逆的負面影響。
3 市政道路橋梁工程常見的病害及原因
3.1 橋面裂縫病害及原因
一是溫度變化過大。目前很多市政道路橋梁工程在路面施工中,多采用瀝青混凝土,如果在施工中沒有嚴格按照設計要求和相關規(guī)范進行瀝青混凝土鋪裝,或者養(yǎng)護不到位,會增加內外溫度差,從而形成溫度應力,一旦溫度應力超過瀝青混凝土的強度極限,就會引發(fā)橋面裂縫。
二是公路橋梁的結構特性決定了其承載力是有限的,如果在使用中車輛荷載超過上設計荷載,在輪胎碾壓力的作用下也會引發(fā)橋面裂縫。
3.2 不均勻沉降病害及原因
路面不均勻沉降是市政道路橋梁工程中常見的病害之一,在具體施工過程中,如果路基質量不達標,軟土地基處理效果欠佳,使用一段時間之后,在橋梁自身和行駛車輛荷載的共同作用下,就會發(fā)生路面不均勻沉降。
3.3 局部損害病害及原因
局部損害也是市政道路橋梁工程常見的病害,引發(fā)此病害的主要原因是設計工作不到位,施工材料、技術、工藝選擇不合理。當市政道路橋梁工程建設完成投入使用之后,在當地氣候條件、車輛磨損等因素的影響下,發(fā)生局部損害。如果此類病害得不到及時解決,就會影響橋梁整體結構的穩(wěn)定性和使用壽命,如果情況嚴重時,甚至會引發(fā)嚴重的安全事故。
3.4 鋼筋銹蝕病害及原因
市政道路橋梁工程在使用中,在外界因素和車輛碾壓的共同作用下,可能會發(fā)表面剝蝕問題,如常見的蜂窩、起皮、剝落等都是表面剝蝕的主要體現[2]。鋼筋具有加固橋梁結構承載力,提升混凝土強度、硬度的作用。如果鋼筋和空氣中的氧氣、水分、有機物等長時間接觸,就會發(fā)生銹蝕,致使周圍混凝土結構膨脹,在混凝土內部形成異常張力,導致混凝土破裂。
4 市政道路橋梁工程常見病害的施工處理技術
4.1 橋面裂縫施工處理技術
第一種,表面修整技術。此項技術是處理橋面裂縫最便捷、高效的技術,但只能應用在淺顯的橋面裂縫處理中??紤]到橋面裂縫承載力的要求,在應用表面修整技術前需對裂縫及整座橋梁的承載力進行全面系統(tǒng)的評估,結合評估結果,選擇科學合理的修整方案。操作相對簡單,先找到橋面裂縫的具體位置,然后進行涂抹施工,涂抹材料可以和橋面混凝土強度相同的水泥砂漿,也可以是環(huán)氧膠泥。裂縫涂抹完成后,再用油漆或者瀝青等防水材料,將裂縫表明全部覆蓋,最后再用性價比比較高的玻璃纖維進行裂縫阻斷處理,避免裂縫進一步擴展。
第二種,填充處理技術。如果橋面裂縫的面積比較小,就可以采用此項技術,填充處理技術應用的要點是將配制好的數值膠結物和水泥砂漿,填充到裂縫中[3]。與表面整修技術相比,填充處理技術的操作更加簡單,成效速度更快,只要沿著裂縫發(fā)展和延伸方向進行統(tǒng)一固定,并向槽中投放橡膠或者防水性能優(yōu)越的材料,避免橋面裂縫擴大。
第三種,注漿修補技術。將水泥砂漿或者環(huán)氧樹脂等材料灌入橋面裂縫中,對裂縫進行填充和黏結。然后在對這些材料進行加固處理,避免裂縫進一步延伸,達到處理裂縫病害的目的,提升市政道路橋梁工程的實用性能和耐久性。
4.2 不均勻沉降病害處理技術
在市政道路橋梁工程路基處理中,需要重復考慮加固處理的實際要求,在進行表層處理時,為保證處理效果,需要按照橋梁結構受力特性,合理改變橋梁的截面積,然后按照具體要求開展加固處理。按照預應力施工的相關要求,如果是路面發(fā)生不均勻沉降,按照預應力分析、壓實處理、軟土置換的流程進行有效處理。如果不均勻沉降量比較小,需要先分析不均勻沉降的根源,找到誘發(fā)不均勻沉降的主要原因,然后采用壓路機或者其他壓實設備進行壓實作業(yè),提升軟土地基的承載力和強度,保證市政道路橋梁工程使用的安全性,延長使用壽命。
4.3 局部損害病害處理技術
端頭破損處理技術是處理局部損害病害的主要技術,與其他處理技術相比,此項技術最大的特點是凝結速度比較快、施工效率高、施工質量有保證[4]。應用端頭破損處理技術時需要借助噴射設備,將硅膠材料通過噴射設備噴射到局部損害部位,然后進行澆筑、振搗、養(yǎng)護等,促使硅膠材料和市政道路橋梁結合成一個整體,從而提升橋梁工程的整體性、柔韌性、剛度,達到處理局部損害病害的目的。但此技術難度較大,既要掌握病害處理的要求和目的,又要結合病害實際情況,編制施工方案,對施工全過程進行質量控制。
4.4 鋼筋銹蝕病害處理技術
鋼筋和混凝土是市政道路橋梁工程施工的主要原材料,其中鋼筋耐腐蝕性比較差,和空氣、水分、有機物等接觸一段時間之后就會發(fā)生銹蝕,從而降低承載力和韌性。為有效解決鋼筋銹蝕問題,必須提高混凝土施工質量,促使鋼筋和空氣、水分、氧氣、有機物等完全隔離[5]。在混凝土配制時可加入適量礦渣、礦渣粉等,以提升混凝土的滲透性。此外,在混凝土澆筑時,要嚴格按照相應的規(guī)范和標準進行施工,避免引發(fā)鋼筋銹蝕病害。
5 結語
綜上所述,文章結合理論實踐,探討了市政道路橋梁工程的常見病害與施工處理技術,探討結果表明,在市政道路橋梁建設和使用時受到的影響因素比較多,因此難免會發(fā)生質量病害,如果處理不及時,會進步病害會進一步擴大,從而引起更大的安全事故。為保證市政道路橋梁使用性能,提升使用壽命,發(fā)揮出更大的價值,需要重視各種病害的有效處理,提升施工技術水平,將病害扼殺在萌芽狀態(tài),保證道路橋梁使用的安全性,促使交通運輸事業(yè)持續(xù)健康發(fā)展。
【參考文獻】
[1]王剛.探究市政道路橋梁工程的常見病害與施工處理技術[J].中國住宅設施,2019(6):116-117.
[2]亢長江.道路橋梁施工中的軟土地基處理技術[J].建材與裝飾,2019(18):256-257.
[3]閆彪.道路橋梁工程的常見病害與施工處理技術[J].建筑技術開發(fā),2018(9):101-103.
[4]劉運民.淺析道路橋梁工程的常見病害與施工處理技術[J].智能城市,2019(3):110-111.
[5]方明,趙亞峰.道路橋梁工程的常見病害與處理技術研究[J].工程技術研究,2019(8):2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