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云
(許昌市中心醫(yī)院 感染科, 河南 許昌461000)
肝硬化屬于病程較長的肝臟疾病, 容易反復發(fā)作, 國內慢性乙型肝炎是肝硬化的主要誘因, 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幾乎達到80%[1]。 乙型肝炎肝硬化是乙型肝炎病毒感染造成的肝臟病變, 如不能進行及時有效的治療, 將會導致該疾病進展為失代償期, 引發(fā)更嚴重的疾病, 給患者帶來較重的經(jīng)濟和社會負擔[2]。 乙型肝炎肝硬化早期發(fā)病往往無明顯癥狀, 等到患者發(fā)現(xiàn)并就診時為時已晚, 該時期的患者容易出現(xiàn)抑郁、 焦慮情緒, 治療依從性較差。 本研究探討延伸護理對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心理狀態(tài)的影響, 現(xiàn)將結果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經(jīng)我院倫理委員會批準, 獲得患者及家屬的同意并簽署知同意書后, 選擇2018 年6 月至2019 年6 月我院收治的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108 例。 排除標準: ①心肺、 免疫功能障礙性疾病; ②有精神疾病或認知障礙, 無法與醫(yī)生交流;③嚴重感染。 將其隨機分為兩組各54 例。 對照組男32 例, 女22 例; 年齡39~80 歲, 平均年齡 (58.68 ± 5.23) 歲; 病程1~5 年, 平均病程 (1.29 ± 0.56) 年; 代償期21 例, 失代償期28 例, 未明確區(qū)分5 例。 觀察組男29 例, 女25 例; 年齡41~78 歲, 平均年齡 (59.12 ± 4.86) 歲; 病程1~5 年, 平均病程 (1.43 ± 0.12) 年; 代償期19 例, 失代償期29 例, 未明確區(qū)分6 例。 兩組的一般資料比較無統(tǒng)計學差異 (P>0.05)。
1.2 方法兩組均采用相同的治療方法, 按時查房消毒等。 對照組治療期間采用常規(guī)護理, 主要包括發(fā)放宣傳手冊, 叮囑患者用藥與定期復查, 講解相關知識及飲食、 運動方面的注意事項等。 觀察組采用延伸護理, 內容如下: ①出院前的全面評估: 出院前一周, 護理人員需對患者身體進行系統(tǒng)化的全面檢查, 掌握患者的病情、 治療效果、 心理狀態(tài), 并具體說明延續(xù)護理的目的、 方式、 時間等, 每月電話隨訪1~2 次, 給予護理指導, 并為患者詳細講述日常飲食、 用藥、 運動等知識, 強調患者形成自我管理的意識, 保持健康作息, 讓患者記住定期復診。 ②建立患者的電子病歷檔案: 記錄患者住院期間的相關檢查、 過敏反應, 并更新至出院前的最后一次檢查, 根據(jù)患者實際情況制定針對性的護理方案。 ③出院后的電話隨訪: 出院第一周需要進行一次電話隨訪, 了解患者的現(xiàn)階段身體狀況,包括并發(fā)癥、 身體功能、 日常生活習慣等, 之后改為每月一次隨訪。 出現(xiàn)異常癥狀的患者需要再入院復查。 ④利用溝通渠道傳播相關疾病預防知識: 護理人員需要定期編寫疾病的相關知識、 注意事項、 出現(xiàn)并發(fā)癥的原因等, 傳給患者及家屬閱覽。⑤心理干預: 針對患者出院后不適應環(huán)境, 出現(xiàn)焦慮、 抑郁等心理狀態(tài), 護理人員需要進行及時溝通, 鼓勵患者進行交流,或與其他病友進行分享。 引導與改正患者對疾病不正確的思想與認知, 尤其是患者可能會因為治療周期較長、 治療費用高昂而產(chǎn)生放棄治療的想法, 護理人員需要及時與家屬進行溝通,合力調整患者的情緒。
1.3 觀察指標①采用焦慮自評量表 (SAS)、 抑郁自評量表(SDS) 評估患者的心理狀態(tài), 分數(shù)越高則患者的心理狀態(tài)越差。 ②參照相關文獻[3]對患者護理質量進行評估, 結構、 過程、 結 果 質 量 為 一 級 指 標, 權 重 分 別 為0.1958、 0.4934、0.3108, 總分為百分制, 按照一級指標權重轉化, 結構、 過程、結果質量總分分別為19.58 分、 49.34 分、 31.08 分, 分數(shù)越高則護理質量越差。
1.4 統(tǒng)計學分析采用SPSS 22.0 統(tǒng)計軟件處理數(shù)據(jù), 計量資料以± s 表示, 采用t 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心理狀態(tài)護理后, 觀察組的SAS、 SDS 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P<0.05)。 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的SAS、 SDS 評分比較 (±s, 分)
表1 兩組患者的SAS、 SDS 評分比較 (±s, 分)
組別 n SAS 評分 SDS 評分觀察組 54 45.34±5.26 42.83±5.85對照組 54 56.57±4.13 53.37±4.24 t 12.340 10.720 P 0.000 0.000
2.2 護理質量評分觀察組的護理質量 (結構、 過程、 結果)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P<0.05)。 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的護理質量評分比較 (±s, 分)
表2 兩組患者的護理質量評分比較 (±s, 分)
組別 n 結構 過程 結果觀察組 54 12.32±2.41 39.65±4.27 25.14±2.36對照組 54 16.73±1.68 45.38±2.49 29.32±1.21 t 11.031 8.519 11.582 P 0.000 0.000 0.000
自從1992 年國內實施乙肝疫苗開始, 青少年乙型肝炎E抗原陽性率逐漸下降, 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乙型肝炎E 抗原陽性率也逐漸降低, 且隨著乙型肝炎感染的人群年齡升高, 發(fā)生肝硬化人群年齡也逐漸升高, 乙型肝炎E 抗原陽性率也會逐漸降低。 乙型肝炎肝硬化是臨床上常見的肝臟疾病, 如不進行及時干預會進展為肝癌, 臨床癥狀多為腹腔積液、 肝性腦病等,同時治療周期較長, 病情反復發(fā)作, 給患者帶來了較大的心理負擔, 也影響了預后質量及治療依從性[4]。 臨床治療以藥物抗感染為主, 患者病情穩(wěn)定后即可出院。 然而出院后患者常常因為外界環(huán)境、 家庭等因素違背醫(yī)囑, 造成定期復查出現(xiàn)惡化的現(xiàn)象[5]。 因此, 采用延伸護理對于改善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心理狀態(tài)具有重要的意義。
常規(guī)護理能夠起到一定的護理效果, 對于依從性較高的患者可以起到較好的干預作用, 患者會進行飲食控制與運動, 避免病情再次復發(fā); 但對于依從性較差的患者, 干預效果往往不理想, 該類患者存在自控能力較差的問題, 不進行及時干預就容易出現(xiàn)生活習慣不規(guī)律。 常規(guī)護理要求在出院前叮囑患者,而患者出院后并不能進行及時干預, 從而導致患者會因為種種原因在飲食習慣、 運動等方面不自覺, 或出現(xiàn)抑郁、 焦慮的情緒, 不聽從護理人員的囑托, 造成病情反復發(fā)作, 導致治療效果不理想[6]。 延伸護理是基于出院前建立的患者個人電子檔案進行針對性護理, 因為乙型肝炎疾病容易出現(xiàn)反復發(fā)作, 若不及時進行治療會導致細胞病變, 出現(xiàn)更加嚴重的并發(fā)癥, 而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常常因為長期治療及高昂的治療費用, 患抑郁癥的風險明顯增加[7-8]。 而不良情緒往往會造成患者的依從性不高, 治療效果不佳。 延伸護理可通過對患者進行定期隨訪, 及時進行認知、 心理護理干預, 糾正患者出現(xiàn)的錯誤想法, 并進行專業(yè)知識科普, 為治療疾病創(chuàng)造積極的條件[9]。 司國燦等[10]的研究表明, 心理干預可以降低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焦慮、 抑郁自評量表評分, 認為影響患者出現(xiàn)抑郁的因素為年齡、 受教育程度、 家庭收入及乙型肝炎感染時間。 本研究結果顯示, 護理后, 觀察組的SAS、 SDS 評分均顯著低于對照組 (P<0.05); 觀察組的護理質量 (結構、 過程、 結果) 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 (P<0.05)。
綜上所述, 延伸護理能夠減輕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負性情緒, 提高護理質量, 值得臨床推廣。